庄宝松
摘 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学中的关键措施,也是数学课堂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以关注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学习主动性,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采用适合各个阶段学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乏味的,但又深奥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年龄特点,好动,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但思维又不愿受人束缚。乏味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厌学,这不利于新课标的落实,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通过什么方法能使得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是教学数学成败的关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做法是:
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
建立自信,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始终保持饱满的积极情绪,以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学生才会学得主动、轻松,就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1.制定具有发展性的学习目标,调动学习兴趣
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推动力是学习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他所期待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水平程度较低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个在不久的将来更容易实现的目标,如:养成学习上的良好习惯,保持书本练习的整洁,作业等级争取得到优评;对于综合程度较高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构建一个长远的目标,如制订学习方案、选择学习策略,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2.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所以,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必要融入创造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把控教材创设情境。例如:教学人教版数学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这节课时,把教学情境创设成“商店购物”的活动,师生之间进行角色扮演,在活动情境中渗透例题和练习。在购物时,顾客要认出商品的单价,付款时,收银员还要说出你要付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这样就让学生对人民币单位有了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进而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3.努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毫不积极,缺乏主动力,即使老师花费再多的精力都是徒劳的。因此,只有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因子,才能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在平时的每一节数学课中,可利用学生平时所关注和感兴趣的具体事例作为背景来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容易解读教材内容,加深印象,引导他们不断提取出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对新知展开深入探索。如:在讲授三个数字任两个组成一个两位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一个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组员讨论,组长进行记录,然后整理。整个合作过程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安排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合作讨论后能有效地分析与探究相关的知识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方式,不仅能够培养优生的主控能力,还能够帮助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勇敢面对难题,并且向优生学习,长期的小组合作交流,不仅增添了学生间的默契,还能营造出良性的竞争氛围,不断地提升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师生互为学习上的“好伙伴”
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乏味的学科,教师应当提升自己的教学魅力,在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上多下功夫,让课堂活跃起来。
1.注重培养真挚的师生情感互动
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尊重”。传道授业,教师不应把自己置身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而应使教学活动充满爱的真挚,产生心灵上的交融。比如,在习题板演时,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正确,只是答案错误,有的老师轻易地打上“×”, 这实际上是一种全面的否定,试想,如果教师在订正的同时,对于正确的部分打“√”,只在错误的地方打上“?”。这样,既不打击学生在学习上的自尊心,还能纠正学生知识和习惯上的错误,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2.教师始终保持激情教学,诱发出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写出了“3”“30”“300”三个数,问学生:“能给它们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吗,并使这三个数能用‘=连接”?学生觉得有趣,通过认真思考,得出答案:3米=30分米=300厘米,3元=30角=300分。接着,我又抛出新的问题:能不能用同一个单位名称,使它们相等?教师抛出深入一些的问题时,学生的挑战欲被挑起,觉得比上一个问题更有意思,思维就变得更加活跃,答案随之而出:3米=3.0米=3.00米,3元=3.0元=3.00元……,接着我又问:“像3、3.0、3.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为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问题。然后出示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让学生在不等和相等的矛盾中转化学习,比较容易地初步理解和接受了“小数的性质”的概念,顺利地开始了新的学习
3.制造惊奇,创设巧妙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學
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乘法分配律”时,我特意穿了一套新买的衣服,创设价格竞猜的情境,在学生已有的不同的生活体验基础上,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顺利引导学生进入创设问题的情境:
师:大家知道我身上的衣服和裤子多少钱吗?(学生竞猜)
生:300元 师:低了
生:400元 师:高了
……
生:320元 师:你真厉害!
师:那么,领带和衬衫的价格呢?
生:300元 师:高了
生:100元 师:低了
……
生:180元 师:猜得真好!
师:老师想买3套我身上这样的衣裤、领带和衬衫,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改进授课模式,摸索适用于本班孩子特性的教育教学方式
在数学课堂上,摸索出适合本班孩子的特点的授课方式尤为重要。如果只是一味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那么学生必然对课堂失去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甚至是惨败。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必须全面考虑,选出最适合本班孩子的课堂模式。比如,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注重知识趣味性的传授方式,多采用各种趣味活动的方式呈现知识的过程。如:教授“加法与减法”时,先让学生谈周末都会去哪里的游乐场玩,最喜欢什么游乐项目,利用与学生间的谈话巧妙进入课堂,然后抛出主题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意。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所以还可以让学生边说边用手势做出合起来(去掉)的动作。通过“说”“动”,感受加减法的意义,达到不为学而学,而是在玩中学到数学。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挖掘数学问题,在活动中抓住时机,抛出问题,进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尝试,努力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摸索出最佳的传授模式,使课堂整体结构越来越优。
四、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引发头脑风暴
数学这门学科的系统性、逻辑性非常强,各个层次的内容并不是一个个独立个体,而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整体。它们之间互相联系,所以我们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完整性,抛弃填鸭式的教学,善于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引发头脑风暴,通过主动探究,找出最优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人教版第九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填入得数:
8400÷56=( )
84000÷560=( )
840000÷5600=( )
讓学生温习商不变规律,为新知作铺垫,之后再出示:
840÷5.6=( )
84÷0.56=( )
8.4÷0.056=( )
让学生猜一猜,并且把想法告诉大家。通过前面的填一填,学生很快就会得出设想:小数的除法也可以根据商不变规律,写出商相等的不同除法算式,进而联想到知识的迁移,利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旧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从而在练习中进行了探索,发现了方法,为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达到了增强课堂探索乐趣的目的,使得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有效性的策略非常多。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充分利用生活素材,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独有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积累更好的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结合每个阶段学生的特性,选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贴近生活和富有趣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在一个有效性强的学习平台上展示自我,做到真正喜欢上数学。
参考文献:
[1]陈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J].教育界,2015(25).
[2]袁余兴.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B,2011(11).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