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旭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加快了信息化时代的进程,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科技产物,成为了课堂教学的辅助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同时,信息技术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课堂教学画上点睛之笔。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各种形式,将物理实验的知识内容变成信息化的教学工具,这对提高初中生的物理水平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物理学的一切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由此可见,物理理论是基于物理实验的,如果没有物理实验的支持,那么物理理论就无法证明其正确性。初中物理是学生对物理学入门的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实践,探索自然,通过物理实验教学来检验真理,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相互融合,在课堂上既避免了教学内容单一化的问题,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增加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手段,对比以往的传统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但改变了人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还将信息技术带到了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上。传统课堂教学采用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大大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无法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这既使物理实验课堂变得形象生动,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信息化时代,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课程的有机结合,使物理实验教学起到对学生主体的强化和激发作用,将互联网作为资源库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扩充,将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工具来有效帮助学生学好物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由学生自主观察和探究来获取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物理知识,实验教学便是在此基础上衍生而来。通过自主动手做实验,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对物理规律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实验作为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式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之作为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授课。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在课堂上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物理实验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是由教师亲自演示,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而大多数物理实验所需的工具都非常笨重,并且杂多,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提供了便利,通过计算机辅助可以将实验演示设计出来,再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将实验直观展示给学生,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实验与技术相结合
在物理学中,物理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物理实验的正确性并不能完全保证,传统的实验方法并不是非常精确的,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光电和传感技术的结合,则可以很好地使实验数据趋于精确,在实验中获得准确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
(三)充分利用网络,增强教学效果
实验课与普通教学课堂的不同在于,实验课是基于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一门课程,同时实验课作为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探究世界的奥秘,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知识技能,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对实验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扩展,运用多媒体设置情景教学,将知识内容通过趣味图片、音频视频展示出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是否能将信息技术运用自如,也是对教师的一项巨大考验,所以在初中物理實验教学课堂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需要学会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做到高效课堂教学。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加以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来学习初中物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自主探索物理教学规律,研究世界的奥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素养,带领学生认识物理,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姚轶辉.浅探改善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措施[J].中学物理,2015(33).
[2]韩秋菊,白士刚.网络教学平台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J].大学教育,2014(16):139-140.
[3]赵海艳.初中信息技术高质课堂构建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2):2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