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斌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实力突飞猛进,党与人民携手共进,各行各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物质基础不断满足的同时,人们逐渐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所以,为了在快节奏下给人们舒缓减压,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项目逐渐提上日程。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度假空间,提高了生活幸福感,而且有助于深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鉴于此,结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情况作出分析,并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S759.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9.068
湖南省湘西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山脉纵横、河网密布,森林覆盖率高达70%,以宜居、宜游、宜养、宜业的特色被国内外所熟知。近些年,湘西地区切实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结合其森林资源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业,协同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带动区域内部整体发展,但同时衍生了部分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重视。
1 湘西生态旅游现状
1.1 生态优势
湘西地区生态优势突出,具有庞大的水力资源蕴藏量和森林覆盖面积,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具备相当的基础保障。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以及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湘西地区以其大规模森林储备量和独有的珍贵树种,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风貌景观。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壤以及地质结构的影响下,湘西地区潜藏着3个独有的地理优势: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以及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在此基础上,湘西地区拥有1332万公顷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远超国内平均水平。境内拥有多个国家级公园建设,成为公认的天然大氧吧。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独有的生态优势成为良好的动力,不仅减少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多年的积淀中,湘西地区的绿色名片被世人所熟知,成为最好的宣传方式。
1.2 易开发,潜力大
湘西地区包括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湿地公园以及8个国有林场,地区内部空气优良率高达97%。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它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湘西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气候,促进其养肺、养眼、养心的功能全面提升,并且原始的喀斯特地貌、独特秀丽的自然景观以及奇异丰富的动植物基因库为旅客提供了不同的体验。开发工作中,利用原有区位优势进行拓展,能够减少工作庞杂的任务量,提高开发效率,且在人们对生态意识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具有相当的发展前景。
1.3 政策优势
2015年以来,湘西地区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切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建立完善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为目标,以城乡绿化美化和生态景观打造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不仅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而且借助政府和人民集体的力量,实现了生态效益的不断增长,成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支柱。新时期,湘西地区主动把握时代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基准,通力打造生态福祉。而政策倾向不断促进发展力量的壮大,通过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为湘西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
2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概述
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以及多种多样的功能,被稱为地球之肺。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森林资源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美化旅游环境,而且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为人们提供天然的度假休闲场所,属于朝阳产业。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为旅客提供全面化服务,促进形成特色产业优势,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增长。而开发工作为森林自然保护区带来了以下改变:1)促进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收入更加多元化,实现了保护区的自给自足,为保护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实现了循环发展;2)湘西地区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对象,在生态旅游业开发中,森林自然保护区能够发挥独有优势,促进区域内部整体经济发展,帮助贫困人口提升就业率,改善居住和生活水平,将其从受帮助群体转化成开发者、创业者;3)森林自然保护区内包含大量珍贵树种和珍稀资源,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能够为人们提供实践场所,通过旅游形式提高环保意识。在传统意义中,森林保护区作为封闭场所,公众的认知并不充分,且由于其保护工作脱离现实,难以发挥社会的主导作用。而现代的生态旅游在对其开发的过程中,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森林重要意义的普及,通过保护区的主动开放,为人们提供生态享受,而旅客为保护区创造收入,实现互利共赢,成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动力。
在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中,应当针对生态旅游的特质,对保护区作出一定规划,确定其具备以下特质:1)保护区内部的生态环境应当更加原始,森林景观保存完整未受到破坏;2)保护区内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3)生态旅游中,应当以环境本身作为基准,防止造成负面影响;4)保护区产生的生态效益用以提高保护区工作水平的部分居多,其余部分用以回馈居民;5)生态旅游的核心价值体现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所以在保护区内应当加强环境保护活动开展力度。自然保护区的划分代表着国家对当地的重视程度,而生态旅游的开发工作应当符合实际标准,防止由于对经济效益的盲目追求,导致保护区完整性遭受破坏。
3 湘西地区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开发工作不合理
森林自然保护区具有特殊性质,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条件进行保护,才能良好体现开发价值。但是,由于在实际开发工作中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导致工作开展存在滞后性,不仅影响开发进度,而且导致保护区存在大量弊端。针对森林保护区的开发工作,应当综合分析当地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结合森林本身的特质,率先进行树种保护工作才能实施工程。然而,一些试验区为了提高开发效率,盲目建设,导致森林资源遭受了破坏,存在大量的违法违规情况。管理人员无视法律法规,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砍伐森林而建造“特色”建筑,从而形成虚假旅游景观以吸引游客,导致生态旅游丧失实际意义,存在大量商业化和城市化情况。一些保护区不明确自身的特质,在开发中套用成功地区的方式,导致森林不能适应开发工作的标准,造成了一定的损毁。而一些保护区开发中,不但对所规划的合理位置进行建设,而且为了扩大开发地区,改造保护区域等重点核心位置,破坏了大量珍稀资源。
3.2 污染情况严重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开发中势必会改造保护区内原有景致,一旦不能良好处理造成的污染,会给保护区的带来严重的环境负担。目前,一些保护区的统计显示,开发工作所带来的噪声和粉尘等污染情况严重,已经超过了国家制定的标准,给保护区带来了酸雨和有害物质扩散等影响,直接造成保护区内大量树种受到破坏,使得当地民众丧失对开发工作的信任。一些保护区以市场中的日常旅游景点为标准进行人工化改造,园区内部多处布设电线等现代化设备,不符合生态旅游的真实需求。
3.3 旅游区超负荷
生态旅游具有特殊性质,在接待游客数量方面存在限额。但是,一些保护区为了提高收入,忽视标准的限制,导致旅游区负荷过高,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失衡。生态旅游开发工作的初心是提高当地经济来源、促进生态价值体现,但受到经济的诱惑,多个旅游保护区盲目开放,提高旅客容纳量,造成内部长期超载,致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旅游中,由于旅客素质存在一定差异,景区中垃圾乱扔、乱涂乱画、破坏树种等情况屡有发生,直接影响保护区内部的环境和树种的保护工作。
4 生态旅游开发问题的对策
4.1 合理规划
在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中,应当协同多部门进行规划,通过制定科学方案进行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开发中,应当提前进行科研工作,采集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地质信息,以科学化的检测结果,完善保护区的建设计划。针对开发后生态旅游区域的规划,应当结合区域的负载情况合理布置,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达到既能够发展经济又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的目的。
4.2 加强监管力度
针对保护区开发工作中存在的大量不合理,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防止对保护区的过度开发和破坏。监管工作应当在开发的各个环节予以体现,对开发的范围、进度、质量负责,同时做好环境保護工作,保持本土特色,突出原始生态文明风貌。针对不法机构和工作人员对开发工作认知存在的偏差,应当予以纠正,情节严重者应当进行相应处罚,提高违法成本,杜绝虚假开发和粗制滥造景观的情况。
4.3 完善旅游环境法规
法律制度作为执法开展的基本保障,应当得到相应完善,从而做到执法有据可依。针对生态旅游开发中的所有工作环节进行法律规范,从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入手,严格控制开发项目的开发主体质量,确定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提高保护工作力度。法规的处罚措施不是根本目的,实际工作中结合环保意识和法律常识的宣传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意识,无论是在开发环节还是对环境保护的长远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5 结语
针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工作,应当具备相应的职能认知,明确保护区本身的重要意义,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开发中应当加强管理力度,着重保护原有森林体系,促进湘西地区建设日益完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宗雪.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6(1):14-18.
[2] 杜芳芝.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18):95.
[3] 张普.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161.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