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晶
摘 要 惠农政策是我国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其不仅是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的主要渠道,而且是我国发展繁荣的基础。基于此,以惠农政策组织传播为切入点,阐述了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科层制组织特征,分析了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科层制组织现实意义,讨论了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科层制组织现场困境,并对惠农政策组织传播优化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 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科层困境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9.053
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度、官僚制度,其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组织形态,具有分工—分层、指挥—服从、集权—统一特征。在惠农政策组织传播过程中,科层制是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但在实际应用中,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科层制仍然无法摆脱实质合理性、形式合理性矛盾。据此,对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科层制困境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
1 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科层制组织特征
1.1 分工合理
在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过程中,需要将每一位组织成员的职责内容、范围进行合理划分,随后依据具体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制,整体分工较合理。
1.2 决策形式正规
在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过程中,全部内容均为书面形式传达,且在组织内部具有统一的文件记录、管理系统,可以为现有档案信息问责、追责提供依据。
1.3 权力层级规范
在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过程中,科层制组织具有等级、权力相对等的性质,且较高级别的人员在组织传播中具有更多的权限。这种情况下,在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过程中就形成了上级指挥下级、下级服从上级的层级关系。
2 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现实意义
1)利用科层制组织的严密性,可以将整体组织统一在一个层层节制的规范系统内,保证整体惠农政策组织传播工作的规范性、完整性。同时,通过在科层制组织内对内部人员专业素养进行培训及专业化分工,可以促使其具备处理事务、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的效率[1]。2)通过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模式的运行,可以避免内部人员非理性因素对整体传播效果的影响,并以严密的管理模式、规范的法律条文规范内部人员行为,以降低组织人员变动对惠农政策传播效果造成的影响。
3 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科层组织现实困境
3.1 政策内容失真
在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过程中,群众无法形成正式规范的惠农政策获取渠道,为基层官员提供了充足的政策执行空间,致使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期间存在较大被替代、表面化、被歪曲的风险。
3.2 政策传播渠道缺乏多样性
虽然在大众媒体时代出现了以电话、互联网为主的新型传播体系,但现阶段惠农政策组织传播形式仍然以文件、领导讲话、会议为主。上述科层制组织传播模式不仅加大了惠农政策组织传播成本,而且降低了惠农政策组织传播效率[2]。
3.3 政策监督执行力度不足
在惠农政策实施期间,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基层执行者大量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牟取私利。再加上惠农政策实施期间信息反馈的缺失,多数群众无法反馈自身对于惠农政策的真实感受,导致惠农政策传播监督管理效果被大大削弱。
4 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优化途径
4.1 构建政策内容真实性
1)良好、高效的政策信息交互,是保证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的先提条件。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重新定义惠农政策组织传播部门职能,进一步细化各层级及各部门职责分工,最大限度地控制职能交叉情况[3],同时减少中间环节,尽量采用惠农资金兑付一卡通的形式。在降低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经济损耗的同时,也可以保证政策传播内容真实性。
2)为保证各层级及各部门间惠农政策传播的真实性,相关部门可鼓励与惠农政策相关的部门间进行政策沟通。在应用文件、会议、讲话等信息沟通方式的基础上,探究直接面向群众的政策宣传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政策内容流失风险。相关部门可以打包的形式,将现阶段全部惠农政策汇集在乡镇。逐步整合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涉农部门、精准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等宣传主体,最终形成惠农政策组织传播合力,强化惠农政策组织传播效果。
3)依据现阶段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内容影响因素,相关部门可从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过程入手,摒弃以往人格化组织传播的形式,而是进一步增强惠农政策组织传播阶段公开性。以惠农政策知识手册、惠农政策资金分配公布的方式,提高惠农政策信息透明度,保证基层群众可获得完整的惠农政策内容[4]。
4.2 构建多样化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体系
针对现阶段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渠道单一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大众媒体快速、便捷、简单等优势的重视,给予自媒体一定惠农政策传播权利。鼓励媒体向农民群众传播部分惠农政策信息,以进一步拓展惠农政策传播渠道。同时,在我国村村通、户户通工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直播卫星电视、智能手机成为农村基层农户信息接收的主要形式。据此,相关部门可进一步加强移动信息平台建设。以微平台的形式,将相关政策信息传动到微博、微信平台,促使基层农户可以在手机中实时接收到村级事务、通知或者国家政策。
在增进同部门、同层级信息交互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鼓励惠农政策信息传播人员发挥自身主动性,积极进入各村镇及农户家中。主动与区域农户沟通,了解其对农户政策的实际需求,并寻求其对政府工作的建议。
相较于普通村民而言,村医、村教接受过一定的教育,且熟悉农村生产生活,具有较高的群众基础。据此,为调动村医、村教在惠农政策组织传播中的积极主动性,相关部门应以发掘村医、村教潜在价值为阶段主要任务,依托村长、支部書记公众平台,鼓励其利用上门家访或者坐诊送诊的方式,向基层农户宣传政策、解答基层农户在惠农政策方面的疑惑。并整理基层意见,引导基层农户主动参与到惠农政策组织传播、实施发展过程中[5]。
考虑到经济条件、文化教育、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对惠农政策组织传播效率的影响,在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开通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入户宣传讲解、墙头张贴、政策宣传手册、村民大会等途径的重视。如相关部门可依据本村镇特点,发掘民间艺人、文化带头人及文化能人在惠农政策传播中的优势。鼓励乡村文化带头人围绕政策最新政策,创新曲艺段子或节目形式,通过文化曲艺下乡、进校,提高基层农户对惠农政策的兴趣,为惠农政策组织传播覆盖面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依据。
4.3 强化政策监督执行效力
惠农政策不仅是一项强农政策,而且是一项与广大农民群众切身相关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严格落实,而且需要农民群众的充分参与。因此,针对现阶段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监督执行效力不足的情况,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民群众话语权利的重视,逐步弱化科层制自上而下的政策话语模式。强化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自下而上政策话语模式构建。围绕农民群众需求,开展信息传播活动,逐步激发农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参与惠农政策组织传播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相关部门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信息反馈平台,帮助农民群众形成一个具有自身意愿、符合区域特色的信息反馈程序[6]。另一方面,在强化群众参与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可在内部构建更加严厉系统的政策监督管理制度。严格要求惠农政策组织传播人员依据具体要求进行政策传播,保证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监督执行效率。同时,针对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群体中出现的违反道德规范或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个体,构建长效政策传播监控、监督惩处机制。逐步将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纳入法制化建设、规范化建设规程中。随后从惠农政策制定、惠农政策组织传播、惠农政策实施发展等环节入手,构建完善的惠农政策管理机制,保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
此外,为充分保障农民群众切身权益,相关部门可在政策传播以外构建第三方监督机制。将中央政府、农民群众进行有效连接,强化信息直接反馈管理。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可依据公平、规范、透明的原则,进一步细化惠农资金分配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涵盖惠农资金的分配、管理、实施等模块的全方位监督管控体系,最大程度地提高惠农资金应用效率。
5 结语
在城市化进程中,惠农政策逐步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指导。因此,针对现阶段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关组织人员应从惠农政策科层制组织传播特征出发,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科层制组织传播问题,强化政策内容管理,保证政策内容真实性。同时构建多样化政策传播渠道,加大政策监督管理力度,保证惠农政策有效实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淑艳.惠农政策组织传播的科层困境与出路[J].农业与技术,2016,36(19):150-152.
[2] 李伟.贫困地区“政策下乡”的宣传困境及其破解——基于A省五县市的调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9):12-17.
[3] 左春玲.基于移动互联网传播的集体行动组织机制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35(11):93-106.
[4] 何哲.科层官僚制的困境与人类新时代的行政体系构建[J].新视野,2018(3):73-79.
[5] 叶敏.迈向网格化管理:流动社会背景下的科层制困境及其破解之道[J].南京社会科学,2018(4):23-25.
[6] 赵航.浅析科层制组织的特征、優点和现实困境[J].经营管理者,2015(16):111-11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