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思考

2019-08-13 09:16甘靖平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创新服务

甘靖平

摘 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要以现代农业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切入点,借势而为,创新开拓,立足区域特点优势,紧紧抓住转变观念、素质建设、产业发展、机制创新等方面工作,不断转化,以此助推农业功能分异布局,形成农业、农村合作联盟,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 精準扶贫;技术推广;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9.045

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与云南省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如期完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就要深刻认识到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的客观形势和问题,把握服务工作的脉络,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突破现有农村土地的现状和格局,破除推广条块分割、协调不足的局面,把精准扶贫工作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两型社会进行有机对接,创建起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合作联盟体系;调动和发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在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提升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上加大实施力度,从而深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促进现代农技推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 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实现精准扶贫

1.1 加速观念更新,提高扶贫支撑力

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作为公益性服务组织,不仅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者,还是农民联系外界的沟通者和农民行为改变的促进者。目前,世界农业正处在新的发展探索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技推广人员对实施精准扶贫工作还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打破和改变农业科技人员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围绕脱贫、扶贫工作与中国农业的现实境况,转变观念,参与到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中,推动中国乡村社会生态形成,为精准扶贫工作成果巩固奠定基础,这是做好农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1.2 创新工作思路,突破扶贫瓶颈

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农业格局的变化和发展,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手段和方式、农技推广能力、技术理论、推广体系和推广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精准扶贫的需求。

1.3 因地制宜,实行“硬扶贫”战略

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攻坚战,农技推广工作要立足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探索创新扶贫路径,依托贫困区域生态条件的独特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大力发展和建设区域性特色产业,组织跨部门区域交叉合作,实现农业要素的均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具体措施为:按照农业地域功能修订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通过宏观政策、实用技术、信息、物质的扶持,按照“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要求,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人口状况,辨证施治,分类引导贫困小农生产达到适度规模,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困扶贫[1]。

2 强化素质建设,保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1 深挖潜能,强化自身扶贫能力

理解和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内涵和外延,秉承开放、提高、共享、共赢的思想,抓住学、研、用的网络协作、协同机遇和格局,尽快发展组建起适应新时期的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培育出能学习、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推广人才。科学制定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把科研成果转化与科技产业和产业实体融为一体,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以市场经济的视觉和规律审视农业和指导农业生产;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指导和调整农业结构;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解决农业产前、产后的预判和农产品销售问题,促进农产品的生产、供应、销售市场占有,加快农业生产转型发展,使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从根本上得到全面提升。

2.2 治扶结合,注重扶贫扶心

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把思想引导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转变贫困户、帮扶户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为首要。在扶贫过程中,要整合杂异性、闭塞性、狭隘性心态,通过互联、互通、互动的有机结合,引导农民树立自立自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位、心态积极、主动作为,在与现代农业对接中提炼自己,变革自己,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扶贫”重在“扶心”,应该引导改善贫困群众的认识偏差和消极心态,激发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在完成自给自足的同时,尽快实现摆脱贫困和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通过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完成“软扶贫”战略的实现。

3 促进产业发展,支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3.1 建立包扶机制,发挥农技强大合力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与自然、社会和政治环境紧密相连,转变增长理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市场为主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科研院校、专业技术团队、涉农企业集团等社会力量的横向联合,把贫困人口吸纳到现代产业当中,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贯穿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强化跟踪服务,推动现代农业的升级改造和农技推广服务的发展。

3.2 加快农业科技转化率,为产业扶贫注活力

加大对涉农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技术支持力度,不断加快技术集成和一体化技术配套推广,着力解决涉农企业创新成果供给不足的短板。可适当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掌握更多适用农业科技的知识和新技术,加强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应用,使农民具备提出、分析、判断、处理、解决生产中遇到一系列问题的能力,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实现成果转化与精准扶贫共同推进。

3.3 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搭建扶贫平台

立足区域环境、乡村产业布局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引导发展设施农业,规划建设苗木花卉村、棚室蔬菜村、现代养殖专业村,开展技术扶贫行动。对有劳动能力和脫贫意愿的适龄建档立卡人员,围绕产业项目入户到田,以点带面,引导更多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学习逐步掌握致富本领。以产业化生产模式吸纳接收贫困人口参与、合作,开展技术扶贫行动,组织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4 以示范园区(基点)为载体,创新扶贫机制

4.1 立足平台优势,建设产业基地联盟

针对缺少发展产业资金型贫困户,采取“基地+合作组织+贫困户”的模式发展产业生产,引导有产业发展意愿但因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信息的贫困户和技术力量薄弱的基点、合作组织共同发展产业。采用这种模式,打破了现有技术推广工作旧的束缚,创新突破了现有试验、示范项目运作模式,让项目进村入户,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扩散为主导,以适合、适用的设施项目吸纳、带领、联合贫困人口参与其中,形成农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联盟合作体系。

4.2 立足新型农业主体,实施订单农业

以联盟种(养)植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为主体,围绕搭建生产、销售新型经营主体,量化需求配额,根据配额有计划地实施订单生产和养殖,有计划地供应和流通。实施订单农业,能够让贫困人口逐步恢复农业生产和养殖,带动贫困人口、帮扶户创造有品质的产品,逐步让贫困人口、帮扶户有兼业的回报,逐步摆脱贫困。

4.3 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推进股份农业

组建帮扶协会组织,寻求协会和贫困农户的利益结合点,针对不同的贫困群众致贫原因、致富意愿和能力,打破区域禁锢和堡垒,引导其搞好联合经营,组建经济共同体。农技推广部门应深入了解市场及农产品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抓住信息源头、技术源头服务工作,减少技术推广工作的盲目性,为协会组织和贫困户量身定做针对性强、组合式的帮扶措施,按照股份合作、土地入股,统分结合、保本分红的模式,发挥群体合作优势,实现农村科技资源有效共享、互惠互利,达到合作共赢。

5 促进精准扶贫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发展

农技服务推广要积极寻求建立新型农技推广公益性供求均衡路径和推广方式,不断认真分析,科学界定政府、公益性服务机构、社会化服务机构、农村经济组织的职能分工,摆脱小农经济思维的束缚,摸索依托产业布局合理配置优化、产业能级提升与生产资料集聚相结合的产技融合大联盟。通过创建新型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和推广合作新模式:1)建立起教研与推广结合、专家与技术结合、“互联网+农技推广”结合的共同体,形成以推广部门为主体,产、学、研、推多方参与协作的“一主多元”的推广格局;2)创新完善配套的引进、繁育、转化、加工、销售、推广为一体的推广体系,组建起集人力、科学、技术、组织、机构、项目、资金、技术、农资、农产品流通联盟综合服务共建平台,达到与国家、集体和各种民办技术组织及贫困户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服务联合机制。通过创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确保农技推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能够持续发力,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格局下的推广多元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的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 薛双.如何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3(11):223-22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创新服务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