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赏评,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2019-08-13 07:48郑航利
新课程·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积极性写作能力习作

郑航利

摘 要:赏评,是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欣赏与赞美同伴的作品,激发同伴的积极性,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习作,通过倾听与思考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高效参与课堂习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在习作课堂的参与度,提高习作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习作应该注重“群体性”和“合作性”,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互相竞争的动机。在具体操作中,主要采取对手互评、优秀生与学困生互评、小组传阅法、大声朗读法等四种形式。

关键词:习作;赏评;积极性;写作能力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让每一位语文教师头痛。而一直以来作文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写作前的指导”,对于“评价、批改”重视度不足。因此很多教师看似花了大量时间来进行作文教学,却收效不理想。分析原因发现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学生本为主体,然评价之时却常常将他们排除在外。过于重视教学,而轻视了学习,更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无法与学生展开合作来激发起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故造成学生不重视评价,其评价的反馈、激励作用也无法得以实现,结果就是学生不知道为了什么写作,无法驱使自己用心去完成一篇作文,作文写作水平提升速度非常慢,教师的教学效果收效也非常低。

一、何为“赏评”

评价习作,最重要的工作应是赏评。所谓赏评,是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欣赏与赞美同伴的作品,激发同伴的积极性,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习作,通过倾听与思考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高效参与课堂习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在习作课堂的参与度,提高习作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评价的真正意义也正是通过欣赏与鼓励,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教师应该将传统的“批+改”转变为学生间的“评+赏”,以“欣赏”冲淡评价中的“批判”“指责”。

二、理论依据

(一)成功教育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有成功的可能,而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对成功的追求、渴望。通过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取得成功,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变得热情、积极,主动学习、自我开发潜在能力,在学习中成为一个成功者。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学会发现每一个学生作文中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一段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引导每一个学生在他人的作文里发现“亮点”,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可见对于作文教学而言,成功教育的意义重大。能保持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帮助他们构建起写作的信心,让学生可产生自我期望,希望能完成更好的文章。

(二)评价主体转变

在新课标中,对评价做出了明确的说明:评价的重点是为了激励、调整、反馈,不能再以单纯的好、中、差来开展作文评价,而是需要在其评价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每个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评价。我们把主体内容转变成学生,而不是作文本身。

(三)评价具体

在课标的标准中明确说明了当前学习方式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方式,对习作也有了“增加信心”这一条,希望学生敢把自己的文章读出来,和他人一起分享,在写作中学生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并主动修改自己的文章,与他人交换修改,找到亮点以及不足,做到整洁、书写规范等。平常的情况下教师极少会提出自我修改的要求,因为这一要求一提出很多学生就会懒得看自己的文章。如果对学生作文所提出的意见又过于笼统,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等,学生根本不知道应该从何修改。而如果提出的要求是具体的,找到要修改的词句,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学会赏评的必要性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朱自清先生在《国文教学》中说:“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文章必须要有能够欣赏的读者,才能引起学生的习作欲望。尤其是同伴能够和自己共同分享、讨论、修改习作,得到同伴的肯定与建议,更能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写作形式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这种教学形式使教师和学生成为权威和服从的关系,每个学生只能孤独地进行各自的习作活动,师生、生生之间没有形成实质上的交流,习作没有成为交流的工具,仅仅是一项教师要求完成的作业任务。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把习作活动理解为学生个人掌握习作能力的活动,强调习作活动的“个体性”和“认识性”。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习作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活动,习作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习作能力,而且在于发展学生合作和交往的能力,积极的个性,并且在小学习作教学的各个阶段,合作和交往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总之,习作应该注重“群体性”和“合作性”。

在合作赏评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如何评价他人,以及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学会赏评,是对每个学生的一种激励,可以促进他们自我改善,而不是老师要求他们怎么改。我曾经在中年段每个班抽取10名孩子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小学生习作评价内容和方式,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评价比较重视,并对习作进行二度修改的落实情况较好;但学生对传统的教师批改习作方式不喜欢,认为太过单调,他们更喜欢自评自改、同学互改,而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所以,我认为,有必要改变习作评价方式,从教师单一评价变为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改的有机结合。

四、习作赏评的有效形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考查学生对习作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习作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心理學研究表明,学习认知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认同,顺应,内化。遵循这一规律,我和学生一起阅读名家作品,点评同学习作以及老师的“下水文”,共同制定好习作的评价标准。我在习作讲评课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同伴习作,标出优美的词句段,在旁边写批注,从情节构思是否巧妙,语言表达是否通顺得当,描写是否精准贴切等角度,先写优点,鼓励进步,再适当指出不足。在具体操作中,主要采取以下四种形式:

(一)对手互评法

将同等水平学生结成对子,互相评定对方习作,这样既可以相互合作,分享他人习作中的精彩语句,也可以友好竞争,比较同一意思不同表达的优劣。在对手合作评改中,学生地位的平等有助于他们互相观摩、相互启发,也有助于不同观点的交锋、修正和丰富。

(二)优秀生、学困生互评习作

哪个班都有优秀生和学困生,这种差异给我们教学带来了困难,却也为我们组织教学提供了资源。面对班内学生严重分化的情况,我挑选了5名优秀生和5名学困生,让他们结对互评彼此的习作。实践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互评形式很有效。

从心理层面上来说,优秀生评价学困生的习作时,充满自信,会积极动脑思考,提出修改建议和方法。在此过程中他们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困生评价优秀生习作,也会为能成为“评价者”而自豪。他们会从优秀生的习作中发现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欣赏他人习作优点的同时,他们自己也学到了写作技巧和方法。

(三)小组传阅法

让组内成员轮流传阅彼此习作,将意见写在评改栏里。学生的习作水平不同,生活经历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不同知识结构的主体在交融中相互启发灵感,启迪智慧。几遍传阅之后,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许多好建议,并以此作为自己修改习作的参考。

(四)大声朗读法

在学生的习作初步完成后,请他们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读完后,请同学们口头评论。评论者可以是对“评论”的“再评论”,被评者可以是对“评论”的“辩论”。“不评则鸣”,班级里只要有两三个对立的意见,立刻就会影响一大片。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是我所执教的班级在习作赏评所作的初次尝试。在习作赏评课上,我先指导孩子们在草稿上进行自我修改,将自己的习作仔细读三遍,第一遍先改正错别字,第二遍找出语句不通顺的地方进行修改,第三遍结合习作要求,适当增加描写,尝试让文章中心部分更具体些。修改后,我挑选水平中上和水平中下的两篇习作,让习作者大声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待朗读后,孩子们针对习作者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口头赏评,其余同学也可以对发言者进行点评。我也将我对两篇文章的看法告诉孩子们,让他们明白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赏评,怎样的建议与评价是对习作者有用的。根据我和学生的欣赏和评价,习作者用不同顏色的笔对习作进行二度修改,然后投影给其余同学,进行二度赏评。口头赏评训练半学期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在草稿上进行互评,主要围绕几个方面:(1)错别字修改;(2)修改病句;(3)用波浪线和三角形符号标出好句好词,并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看法;(4)用增添符号补充习作中的不足之处;(5)在文末写上对文章的建议。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孩子们的赏评已初见成效。于是,在本学期,我就放手让孩子们在习作本上进行互评,在原先赏评要求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针对不同文体进行不同角度的欣赏评价。例如,写景类文章,主要引导孩子们关注修辞手法,写人写事类文章,主要引导孩子们关注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所表达出的人物情感和品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孩子们不仅能欣赏评价同伴的习作,还能从中发现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主动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二次、三次的修改。他们从原先的老师教他们怎么改,转变为自己主动修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习作的积极性。许多孩子认为这很有趣,他们就像小老师,从不断的评价与吸取修改建议中促使自己的习作不断进步。

赏评,关注学生通过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的方式,对习作内容有自己的见解,并且能通过较为完整、流利的口语表达,阐明自己的观点,对他人的习作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不断提高习作水平,发展习作能力。赏评,直面学生,给予学生写作最真切的心理需要。赏评,将“评”的重点落实在“赏”字上,赏识同伴的习作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赏识同伴自我修改的意识及习惯,既能激励习作者的主动性、自觉性,又能让赏评的同伴提高写作水平,逐渐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发展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朱自清.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积极性写作能力习作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