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的选课茫然,症结何在?

2019-08-13 03:47郭成
师道 2019年7期
关键词:阶段职业改革

郭成

前段时间,参与了本校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调查,并与2018年秋季入学,适用“新高考”的学生交流,发现他们或多或少对新高考都已有了认识,但对于如何选择自己的课程,或者对于自己所学究竟会对自己将来有什么影响等问题,都是一脸茫然。仅仅是面对选课,就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表现出取舍两难的患得患失:学着轻松的报考面窄,报考面广的学着又很不轻松。至于兴趣、能力、未来,他们倒好像从没想过或者想得很少,就仿佛旧时的盲婚哑嫁,抱着赌博般的惟命是从和忐忑难安。

这样的态度是否与高考改革南辕北辙?众所周知,新高考是顺应时代要求,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培养综合型、多元型优秀人才,振兴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而施行的,是大势所趋。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其广阔前景,其未来的教育红利都是宏大的、不可估量的。新高考改革最显著的特点是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给予学生结合自身兴趣、能力、特长来主动性地谋划自己职业人生的机会。但任何一种新政策或者新事物的诞生,都有其过渡性和适应性。这些学生,包括这些学生背后的家长主观意识还停留在传统高考的模式上,对新高考的认知只是匆忙嫁接,还没有真正的理解或者融合,当然会表现出选择课程的茫然,甚至说对未来的茫然。

新一轮高考改革,需要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专业,尽早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走向,从而更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在传统教育中,这种知己知彼的能力正是学生所集体欠缺的,可是这种能力,却恰恰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需要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趋严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就现实的状况来看,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一切教育模式的发生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唯高考马首是瞻。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如能因势利导借力打力,这也正好可以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切中要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因此,高考改革应运而生,生涯规划随之而来。

新高考一时间凸显了生涯规划,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涯规划这个词相对陌生,还没在头脑里形成真正的概念和体系。意识的短兵相接,让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所谓生涯规划便是为迎合新高考“专业导向”的录考模式,训练学生如何选择课程,如何報考专业的一门辅助课程或者说鸡肋课程。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误会。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始实施生涯规划,它既不是一个阶段的速生产物,更不是一项政策的“神助攻”。生涯规划,是一项教育工程,是引导人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教育工程。一个人若想成为有理想的人,并向往实现自己的理想,期望将来做个自身职业幸福而又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就应该及早进行生涯规划。生涯规划,以“具体性、实际性、时间性、可量度、可达到”为准则,帮助学生将远大理想化整为零,变成大大小小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既可歇息调整,又可适时满足,把梦想变成不断向前的行动。最后,在实现自身理想的同时,也有贡献于国家和社会。一言以蔽之,生涯规划的意义就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可以说,古今中外,那些大到史册有名、小到仅仅只是获得职业认同感、幸福感的人,绝大多数是有目标、并有计划地朝自己目标理想奋斗的人,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生涯规划(尽管也有部分人是在无意识中)。

但生涯规划行动力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年两年多少堂课就可以实现的,它的形成过程是递进状态的,需要长期性的准备。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前期没有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只在高中三年为迎合新高考而开始训练生涯规划的话,那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没有摆脱传统高考的功利性,属于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这就难怪,当前准新高考生选课时出现大比率的无所适从。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如果把生涯规划教育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小学是生涯启蒙认知阶段,六年时光,有充足的时间,由家长和教师引导着去认知自我,去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优点,一点点了解有关自我的兴趣、性格、意志等。这样的认知阶段,需要在文化课程之内,更在文化课程之外,重视多种学科的齐头发展,重视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的切实实施。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践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形成对自己更广泛的认知: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自己有哪一方面的天赋?自己在性格和心理上有什么优缺点?同样,也在实践中吸引学生关注家庭、关注社会,了解各种社会角色所需承担的责任。

初中阶段,处于少年时期,是生涯探索时期。如果此前已经完成小学时期的生涯认知,那么在初中阶段就需要帮助学生对社会对工作世界产生好奇心,进而思考自己的未来:参考社会上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生活类型,审问自己向往和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和生活,需要做怎样的计划、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实现。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和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完成对自己的评价体系。从而行之有效地,帮助学生激励自我从情感态度上、从知识能力上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储备,一点点朝自己向往的目标靠近。

到了高中阶段,才算是进入了生涯准备阶段,有了前两个阶段的铺垫,学生能够清醒地审视自己,对自身的能力素质性格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未来的职业认知也有了较为清晰的框架。所谓选科只是生涯规划的一个点,一种知己知彼的自主选择。大多数学生已经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做到从容取舍,进而积极地为未来进行准备:坚定意志品质,提升职业兴趣,选择求职之路。

或许说大道同源,也可以说大道相通,对于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同样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这与生涯规划教育不谋而合,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使之成为能够终身发展的,拥有职业幸福并对社会有积极价值的人。

生涯规划也好,发展核心素养也好,都是需要基础教育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制订和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方向和终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以保证青少年在知识与能力,心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做好充足准备,实现与未来职业及社会平衡协调发展的无缝对接。简而言之,就是要他们在走上社会时,心里有目标,眼中有方向,能够坚定而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我已经准备好了!

这是一项宏大的教育工程,不是一个人几个人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两年可以实现的。教育改革正因此才以高考改革为契机,督促家长、教师、教育管理机构、国家社会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核心素养,把多年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式的传统教育之门打开,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发现真正的自己,尽早找到自己适合的角色,尽才尽用。如此,才能创造性地开发自己的未来,让自己的职业人生充满活力,进而推动整个时代更富有活力、更富有创造力地朝前发展。这才是生涯规划教育的本义,也是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市乐亭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阶段职业改革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我爱的职业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