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杨一凡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作者 /周国平 余秋雨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起源:万物大历史》
作者 /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孙岳 译
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近代中国人物论》
作者 / 陈旭麓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 / [日]黑柳彻子
出版社 / 南海出版公司
由俞荣根主编、孔学堂书局出版的“礼法传统与现代法治”丛书第一辑于2018年出版。丛书以“礼法”为主线,纵横展开,层层剥笋,以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的写法,在“重新认识中华法系”方面贡献了独到的见解。
丛书引人注目的新见,首先体现在“礼法”概念的提出。丛书的《礼法之维:中华法系的法统流变》分册专辟一章为“礼法”正名,论证“礼法”之名并非臆说新造的“发见”,而是以古人语述古人事的“发明”,正式提出更为圆融的“礼法论”。
其次体现在“礼法”体系的构建。丛书不仅在《礼法之维:中华法系的法统流变》中将“礼法体系”分为礼典、律典、习惯法三个子系统,并且各分册的设计也颇具新意。各册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礼法之维:中华法系的法统流变》是丛书总纲,着重于驳正百多年前日本学者提出的中国古代法属于“律令体制”之说,以及基于“律令说”而衍生出来的种种误解、误读和误判,提出“礼法论”,论证“律令”是“礼法体制”下的“律令”,并提纲挈领梳理出数千年的礼法史;第二类,《先王之法:礼法学的道统传承》《奉天承运:礼法传统中的统治合法性自证》分别从道统、政统两方面,介绍了礼法思想的构成和变迁,合而观之,堪比一部具体而微的《中国礼法思想史》;第三类,《光宗耀祖:礼法传统中的继承制度》《合二姓之好:礼法传统中的婚姻制度》《礼失野求:礼法的民间样态与传承》及第二辑即将推出的各分册,分门别类论述“礼法”的具体制度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法制史教科书中最为关注的律令、狱讼,在全书中仅占一册;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最薄弱甚至匮乏的民事法律,则占大头。这样挑战常识的安排,彰显出丛书的体大思精、独具只眼。
丛书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各分册并不完全拘束于主编的意志,而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活泼气象。首先,分册作者老中青三代皆有,而以青年学者为主,生气勃勃。其次,分册作者大都各擅胜场。因此,丛书定位虽然是“通俗、可读”,但正如“总序”所言,“牢牢把握学术性是丛书立足之本”。如果吹毛求疵,则丛书各册风格差异较大,有的分册更偏通俗,有的接近学术专著之体。但这恰从侧面说明了各分册作者具有相当的创作自由,得以各展所长、放手写作,穷究礼法之深蕴。
(作者系法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原文: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原典: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原文:“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原典:夕阳不驻东流急,荣名贵在当年立。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唐]权德舆《放歌行》
来源: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背后
由田汉与聂耳作词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最初问世是作为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其诞生与我们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为了避免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1935年4月15日,聂耳带着未完成的《义勇军进行曲》乐谱离开上海。4月下旬,歌曲在东京定稿,并邮寄给了电通公司。
田汉曾这样评价他的搭档聂耳:“聂耳的作曲之所以如此迅速受到人民的欢迎,首先是他有饱满的政治热情,他不是为作曲而作曲,他是自己真正站在痛苦人民的中间,喊出了他们的愤怒和要求。”这既是对聂耳的评价,也是对《义勇军进行曲》的最好诠释。
以目录展示核心 增强阅读吸引力
《维护本性本善——〈三字经〉的教育智慧》以“维护本性本善”为中心,从“教育智慧”角度系统诠释了《三字经》的教育思想。为充分展示核心内容,增强阅读吸引力,编辑过程中,我建议书稿作者在目录上作调整,将主题相对集中的段落提炼出小标题作为统领,在诠释时作为段落间的缓冲,并提出参考意见,得到作者肯定。比如提炼出“人需要教育吗、人能教好吗、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纠正偏失的方向”等,以提问形式体现对教育本质的追问过程。如此,便将《三字经》的教育智慧系统地诠释出来,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为目录,从而展示其核心教育理念:教育的本义是长善救失,对象是人,基点是人性,宗旨是维护人的本性本善,基本原则是道义至上,主要方法是专精严谨,理想结果是让受教育者成为孝子贤孙和圣贤君子。
(作者丁羽:孔学堂书局编辑)
鲁迅嚼辣椒驱寒阅读
鲁迅先生从小酷爱读书,学习刻苦。少年时,鲁迅先生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为后人树立了勤耕苦读、著书立说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