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冶
无论过去现在,年猪绝对好东西。
这道理不说也明白,乡下人自己喂来自己吃,再愚蠢的人,也不会坑自个儿。
早年说年猪好东西,盖因物资匮乏,国家设立食品公司,毛猪统一收购,猪肉凭票购买。我所在城市,按人头月供一斤,说起吃肉个个馋猫样。春节国庆翘首以盼,就为增加一张肉票,多割一斤猪肉过瘾。
至于十来岁的我,更盼冬月间,尽管天寒地冻。
每年这季节,母亲乡下的侄儿侄女,总是兴冲冲上门,非拉去喝血汤不可。
操劳一年的乡下人,进入快乐时光——杀年猪喝血汤,腌腊肉灌香肠,欢天喜地迎新年。
杀年猪的场面惨不忍睹。
几位壮汉将猪撵出圈舍,冷不防扑倒,四只脚捆牢,抬上案板。察觉情况不妙,猪儿昂头凄厉嚎叫。杀猪匠精准一刀,猪脖子捅个窟窿,鲜血喷涌,尖叫声逐渐低沉。案板下方,大木盆搁稳当,里面淡盐水勾兑。猪血流进木盆,搅匀,片刻凝固。接下来吹猪、烫猪、拔毛,开膛破肚清洗内脏……
年猪好肥,母亲总要夸两句,年年如此。
乡下人喂的年猪,瘦肉少肥肉多,足足半个巴掌厚。表哥表姐笑眯了,说这叫“巴掌厚的膘”,听着都解馋。
啥叫年猪,年幼时闹不明白。以后识文断字,查《词源》找《辞海》,年猪一词渺无踪迹,索性自作主张,定义为:过年前夕乡下人宰杀的猪,源自中国农村传统习俗。
习俗始于哪朝哪代,找不出依据,大概乡村粗俗之事,历代文人认为不值得污了笔头。讨教几位高龄老人,答复惊人一致:乡间早有此风,当娃娃时,就从祖辈口中知晓。
就此得出结论:年猪历史久远。
中国文字奇妙,将一个“家”字上下分解,上面的“宀”即房屋之意,下面的“豕”便是猪。有房屋又有猪,才成其为家。
乡下人谁不想有个家。平常天难得打回牙祭,喂头猪儿年前宰杀,春节全家团圆,九大碗敞开吃,成为乡下人唯一期盼。
杀年猪高兴事,亲戚们却大倒苦水。
乡下人不仅不发猪肉票,谁家杀年猪,还要出示毛猪票,杀猪匠才敢动刀子。
毛猪票来之不易。杀一头年猪,必须另卖一头给国家,公社食品站才换你一张毛猪票。喂猪不合算,以至于毛猪票走俏,一张炒到六十元。
不采取这等措施,城里人哪来肉吃。
不喂猪,乡下人没油大;可亏多了,谁也遭不住。没办法,只好设法减少损失。
带猪圈瞧瞧。乖乖,两只猪仔毛色黑亮,长嘴巴圆肚子,小尾巴不停甩,跑来跑去直撒欢。一瓢碎菜叶拌玉米面倒进食槽,猪仔争先恐后抢着吃。
亲戚们说,长大点,两只猪仔会分圈,待遇截然不同。自家的年猪,顿顿吃饱喝足,后期粮食催肥;卖到食品站的毛猪可怜,伙食清汤寡水,悠着养大。临卖当天清晨,再拼命喂食,增加重量,以求蒙混过关。
菜陆续上桌,血旺、回锅肉加炒肝腰,莫小看,按当年情形,够得上“丰盛”二字。
来的人不多,就几位至亲,片刻工夫,回锅肉一扫而光,接下来炒肝腰告罄,就剩血旺和萝卜汤。亲戚们让着,母亲疼着,我碗里塞满回锅肉,吃得嘴角流油。
冬月的日子,隔三岔五,不断有亲戚登门,高兴事随之而来。不知是那时的人缺油荤,还是乡下的回锅肉果真香,感觉味道巴适极了。
肉好源自猪好,小小年纪就懂得起:年猪资格货!
临别之时,母亲布袋里少不了装块肉,要么头刀要么座墩,算厚礼。
上世纪80年代,日子好起来,城里人猪肉定量增加,每月两斤。又过几年,突然宣布肉票取消。
一夜之间,猪肉市场开放,消失多年的刀儿匠重操旧业。
自古以来,卖猪肉的人,我们这一带称“刀儿匠”。这些人天天玩刀儿,长长短短不说,一把把还油亮锋利。
市场上猪肉摊一长溜,任你挑随你选,弄得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猪肉敞开供应,饲料加工企业功不可没。生产出的配合饲料,包含各种营养成分,猪的生长发育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尤其引进瘦肉型猪后,饲料利用率高,饲养周期一年缩短到五个月。饲料价格低,外来猪瘦肉多,产仔数量多,成本大幅降低。
特大利好,帶动产业快速发展,大大小小养猪场应运而生。如果说1982年,全国生猪出栏不过两亿头,2002年再看,居然超五亿。
吃厌了,年猪开始不招待见。再到年底喝血汤,表哥表姐登门,总以工作忙搪塞,辜负一片好意。
这配合饲料喂的猪,取名饲料猪,口感虽不如年猪,但刚过上好日子的人,吃什么都爽口。
殊不知,大碗吃肉的年月,瘟猪肉、注水猪肉、老母猪肉乘虚而入,低价兜售。虽说价廉物不美,然而卖肉的吃准人性弱点——贪小便宜。这一来,受骗者不少。
注水猪肉至多斤两上亏欠,肉质上逊色,骇人听闻数瘟猪肉,传播病毒损害健康。
解除人们担忧,始于1998年,国家出台措施,建立屠宰场实行定点宰杀。立意好执行难,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出于各种原因,私屠乱宰屡禁不止,餐桌安全依然保障难。
为求自保,城里人总结不少经验,如瘟猪肉长时间水泡皮肤会带出血斑点,注水猪肉弹性差肉质泛白,老母猪肉皮厚骨大……
不断自我防范,直到有一天报纸电视告诉人们:猪肉出了大问题。
防不胜防,这回惹祸的是瘦肉精,双汇集团中枪,时间2011年春天。瘦肉精事件之前陆续发生,只不过这回闹大了。
病是吃出来的,城里人大快朵颐之余,不幸的事随之而来。常听身边人诉说,身体发胖血脂升高,继而患上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医生不断告诫,罪魁祸首是肥肉,要少吃。
赶忙吸取教训,专盯瘦肉下手,岂料人心不古,依旧中圈套。
肥肉卖不动,瘦肉走俏价格上扬。高科技时代,干坏事也不难,不法分子盯上瘦肉精。
瘦肉精何方神圣?说穿了就是兴奋剂类药物,旗下囊括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等。提及这类有害化学物质,人们谈“肉”色变,一句“餐桌上的‘毒瘤”,可见危害不浅。
瘦肉精名副其实,饲料添加这玩意儿,猪儿除皮下薄薄一层脂肪,找不出肥肉。瘦肉则格外诱人,色泽鲜红有卖相,人们上当抢着买。
食用这猪肉,能否逃脱劫难,全凭各自运气。一个偶然,毒性发作要话说,轻者头晕恶心四肢无力,重者休克死亡。为保障食品安全,早在2002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发布公告,禁止养殖业添加瘦肉精。
很长一段时间,早上去菜市,家里人总叮嘱一句:照瘦肉多的买。双汇瘦肉精事件突如其来,晴天霹雳,人们全傻眼。
说来怪委屈,双汇集团这家超大型肉类企业,不过代人受过。追根溯源,问题出在上游供货方,一些养猪场卖给双汇集团的猪,喂养过程中掺杂瘦肉精。
顺藤摸瓜,养猪场饲料来自地下销售渠道,往上即源头——饲料生产黑窝点。上大当吃大亏,对于黑窝点,人们恨得牙痒痒。失望至极,这么多年过去,地下黑窝点鲜有查出。
手段卑劣,捞钱容易,使用瘦肉精,显然行业潜规则。纵观整条黑色产业链,参与者个个发财,唯独消费者遭殃。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天天吃的猪肉,不一定靠得住!
猪肉涉及千家万户,顿顿离不了,双汇瘦肉精事件后,监管趋严。
刀儿匠只管卖肉,集中检疫集中宰杀,屠宰场够热闹。卖猪的买猪的打拥堂,全县的生猪于此汇齐,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进货的刀儿匠,选上中意的,价格谈拢再屠宰。
畜牧防疫部门专人驻守,检疫员天天盯紧,无检疫证明不放行。达标者,胴体盖红蓝条形印戳,“肉检验讫”彰显权威。
天天逛菜市,刀儿匠不诳人,说摊子上的肉出自饲料猪,尽管放心。口里还念叨,谁不喜欢进好肉,有卖相走得快。混熟了,悄悄带一句:潲水猪就别沾。
这名号毫不陌生,近十年效益好利润高,产业链逐渐形成,潲水猪登台亮相。潲水喂大,得名潲水猪,却也够形象。
潲水猪比瘦肉精猪幸运,只要未患疾病,检疫一路畅通,吃下亦无大碍。
所谓的“别沾”,盖因肉质不好味道差,煮熟后折耗大。
养潲水猪的精明,出栏猪儿有讲究,大头放冬季。平常日子,市场难得一见,销路隐秘。
专人上门收购,去向成谜,养潲水猪的不问,问也不会讲,行有行规。不过可以肯定,这些肉最终吃进人肚子。
少数肉摊,刀儿匠钻进钱眼里,隔三岔五以次充好做一回,买主不知不觉就上当。
做餐饮的直接放话,口感差有异味算个[求],海椒、花椒、胡椒、八角、茴香使劲添加,烧好卤好烫好烤好,再刁嘴的吃货也喊安逸。
腌腊店只做不说,加工腊肉香肠,大把香料色素外加烟子猛熏,啥气味啥颜色全遮盖。
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成为时代之殇。
再说年猪好东西时,已是物以稀为贵。城里人呼唤年猪,招来潲水猪。
日子进入年末岁尾,乡下人磨刀霍霍,年猪束手就擒。
国人千年习俗,腌腊肉灌香肠做酱肉,家家备年货,城里人忙得屁颠屁颠。
消息传来,偶尔可见乡下人,摆地摊叫卖。
五年前菜市闲逛,一男子拼命吆喝:要买赶紧买,上好的年猪肉,家中老人动手术急等救命钱。出饲料猪的价,买年猪的肉,划算!
混混沌沌信进去,一口气买回二十斤。直到做红烧肉,切成块倒下锅,油爆不停。潲水猪水分重,知道糟起,扔垃圾桶完事。
这事传出,遭朋友耻笑。熟悉的刀儿匠宽慰道,还别笑话你,对猪了如指掌的乡下人,照样戳拐。置办年货,邻村一人去菜市,买回上百斤猪肉,精心腌制。年三十煮熟尝咸淡,拐了,啥子肉哟,一股子牛羊的腥膻味。经内行点拨恍然大悟,这味道怪怪的肉,出自牛羊肉馆子潲水喂大的猪。
一家子相互埋怨,年没过好,讨一肚子气。
听罢刀儿匠这番话,周围顾客说怪不得有时炖肉,氣味闻起来不好受。
用不着过度紧张,专家讲只要过得检疫关,潲水猪不存在问题。话是这么说,可我毕竟犯洁癖,听见就恶心发呕胃痉挛。
刀儿匠门儿清,宰杀后如何辨识,手把手教我几招:肉质疏松水分重,色泽微黄弹性差,闻来略带潲水味;板油边油软塌塌,冰天雪地不凝结;煮熟以后棉扯扯,入口有点酸;做出圆子会散架……
这年头,潲水猪防不胜防。据圈内人透露,屠宰的生猪里边,潲水猪占百分之十五左右。普通人家,谁也不敢拍胸口打包票,说没沾过潲水猪。
讲个心惊肉跳的。
一次同学聚会,临近饭点,李姓同学推荐一家饭店。说味道不错,无论生意应酬,还是朋友小酌,总选那里。
饭店顾客盈门,问老板,外出办事。财神爷上门,经理叫服务员小心伺候,又解释临近春节人手紧,小伙子新来。
包间宽大敞亮,满街风景,透过玻璃一览无余。点一桌的菜,红烧肘子、清炖蹄花、凉拌猪头肉……
服务员热情,只是面带傻相,做事笨手笨脚。开个酒瓶老半天,倒酒洒一桌子,临了一个慌神,碰翻一瓶五粮液……众人正待恼怒,年轻人连声对不起,刚上班个把月,还望各位老板包涵。
赶巧了,李姓同学还真是老板,专做煤炭生意,每天上万元进账。午后刚见面,就给大家言明,所有开销他埋单。
算了算了,不就瓶五粮液嘛,不够麻将桌上输把牌,好大点事。李姓同学慷慨,在座的竖起拇指夸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