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珊
品上一杯金黄闪闪、汤色透量的黄花梨木末泡制的香茶,一路夏日娇阳带来的暑热渐渐退去,整个人都舒展自在了下来……
在位于北京密云鸿杨红木的厂区办公室,《中国民商》记者见到了鸿杨红木的创始人季鸿飞。他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福建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凭借着对红木的执著与热爱,坚持从事高端红木家具制作经营10多年。即使近几年红木家具持续低谷,资金入不敷出,他也毅然坚守。他说,市场越是低迷,越是要坚持做好东西,不能随众而改,“这样,等待市场反弹时,我才能笑到最后。”
为人忠厚、低调,不擅言谈的季鸿飞说到红木时却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他告诉记者,红木是有灵性的,而且本草纲目记载,红木有降脂降压、安神等功效。“这么好的木材,我一定要做精品,因为,精品的才是永恒的。”
就这样,季鸿飞带领他的工人团队扎根北京,只做高档黄花梨、红酸枝、紫檀的京作家具。对于企业的发展经营诀窍,他笑言,“细节决定成败,用心成就传奇,行行皆是如此。”
承袭技艺 北上创业
季鸿飞的木工技艺最早是源于父亲的影响。“我父亲的工作主要是在庙里雕刻窗花和佛像。因为雕刻的活儿比较少,所以父亲也做一些民用家具。”回忆起父辈们干活儿的情景,季鸿飞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大家在庙里锯木头没有机器,一把长锯子,两个人来回拉,一根木头人工3天都破不完。两边拉锯的人拉几下就累得满脸通红、牙关咬紧。但现在科技先进了,锯条里都带合金头,开木头方便了许多。”
从小,季鸿飞就是这样天天跟着父亲一起边玩边学做家具,那时他们制作的家具大多是用杉木、香樟、楠木制成,样式也是农村用的民式家具。经过多年的磨练,季鸿飞的木工技艺也日渐臻熟,便开始跟随家人一起北上来京打工。
2000年,红木家具开始流行,季鸿飞便与哥哥一起从最初帮一些家具厂家供货,到后来自己在北京开店,一路“杀”出来,也赚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那时候,尤其是2008年和2013年这两年,真是红木家具销售的高峰期。很多时候,你的家具才做了一半,别人就追着预订,打钱给你。”季鸿飞告诉记者,当时在北京他们有5-6家店。在北京生产的和福建老家进的货,他都用于自己店里的拍卖。“那时的生意真是太好了,我一次准备10件工艺品、20件家具,每个月底的星期天下午2点,就在自己店里拍卖,有时拍卖能喊到下午6-7点。到晚上我累得话都说不出来。”他笑言,那时一年随随便便就能赚1000万元以上。
北京设厂 专制京作
我国红木家具有三大流派,苏作、广作、京作。苏作家具细腻精巧,深具人文情怀,广作家具华丽,用料宽大,有部分西洋风格。受到苏作和广作的双重影响,京作家具更加兼容并蓄。它的造型风格介于苏作家具和广作家具之间,比起广作家具要精巧,比起苏作家具更为宽大。線条挺拔,曲宜相映,力求简练、质朴、明快、自然是其风格特征。
凭借着对京作家具的喜爱,也因为红木的特性及北京的气候因素,经过深思熟虑,季鸿飞毅然决然地决定在北京设厂,专做京作家具。他坚定地表示,为了公司的长远经营发展,北京设厂成本再高,遇到困难再多也必须如此。
“首先因为北京天气干燥,如果厂房设在南方,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中制作的家具到了北方就会开裂,所以,我们的家具坚持在北京生产。”对于家具板材的烘干,季鸿飞也表示,木材的烘干工艺是家具制作的最重要一环。“为了避免做成的家具因天气干燥原因开裂,我们木材烘干就需要半个月之久。这样虽然家具的制作工期会大大拉长,但却保证了家具的长久品质。这就像建筑工人盖楼一样,地基没打好,之后盖的整栋楼都要出大问题。”
季鸿飞对每一块板材烘干后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板材的含水率必须控制在5%-8%,如果在10%以上,板材做成家具后就会开裂变型。
北京设厂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顾客随时到厂参观查看。季鸿飞解释道,“我们做的大都是高档京作定制家具,客户可以随时监控自己所定家具的制作全过程,我们也会通过视频定期告知家具的制作进度。这样我们和客户交流起来更为便捷,客户对我们也会更放心。”
市场看拍卖 设计源故宫
京作家具的发展源于清朝皇室对于红木家具的巨大需求。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宫廷家具就是京作家具的前身。因此,皇室气派也是京作家具的主要特点之一。据介绍,故宫博物院现存明清家具7000余件,年代最早为明代宣德年,最晚为清末民国时期。而目前出现在市面上,与故宫家具样式相同的仿制家具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我们的家具在设计上主要依据故宫里的家具样式制作而成。”季鸿飞认为,设计是不能自己乱搞的,继承的同时,创新是对的,但也不能把老祖宗的东西一味地全都改掉,这就是新中式家具不能长久的根本原因。
此外,企业要发展,就要紧跟市场脉搏,季鸿飞在家具制作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上,会特别关注一些重点的拍卖会,“他们热拍的高档红木家具的美体现在哪,就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他表示,“可以说,拍卖会就是我们的市场风向标。”
“前几年,大家都喜欢重雕刻的清式家具,但近两年,人们更崇尚简洁明了的风格,明式家具就比较多地出现在一些大型的拍卖会上。”季鸿飞的家具风格如今也是以明式家为主。而且,这两年他的家具做黄花梨的偏多,也是根据拍卖会的市场风向标来定的。他笑言,这就好比现在市场流行各式上衣,你非要做裤子,就一定没有市场,卖不出去。
资源稀缺 立求精品
京作家具用料奢华,多为名贵的紫檀木、酸枝木、黄花梨等,而这些木料现在都十分昂贵和稀缺。季鸿飞表示,这些年他在越南、海南、广东、福建、山东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想尽办法找好的木材,包括老旧的板材也在收,就是因为板材的稀少。
由于这些木料的稀缺,它们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以黄花梨为例,2000-2010年,10年间竟然涨了400倍之多。季鸿飞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时,大家都在买红酸枝板材时,黄花梨是没有人要的。5角-1元一斤,可2000年时黄花梨就要几百元一斤,而现在更是高达几万元一斤。
与木材的稀缺相对应的,还有技艺工人的减少。“我们厂里现在的工人大都是40多岁,10年后,他们50多岁,眼睛就开始花了。而且,木工工人干长了,手大多都有伤。他们在车间干活,冬天冷,夏天热,能够继续再干下去的少之又少。”季鸿飞感叹,因这个行业分工很细,学徒所需时间太长(大概10年左右),学徒时期工资低,粉尘又很大,所以现在的年轻人继承这门手艺的也就越来越少。
资源稀缺,就更要做精品。季鸿飞对于红木家具的制作追求近乎尽善尽美,在家具的质量上更是从不敢懈怠,他说,“我做的是高档红木京作家具,我的家具是用于传承的。10年后,好的板材将更加稀缺,工人的手艺也几尽失传。我必须得让更多的精品留在世间,这是我们这一行的责任。”
执著坚守 细节取胜
近两年,红木家具市场持续低迷,尤其是高端红木家具行业更是如此。“一些和我一样做黄花梨的人看到别人做金丝楠木,就也转过去做。结果,金丝楠木没有做好,却把以前黄花梨的顾客也失去了。最后,顾客在哪里都不知道了。”季鸿飞认为,企业总是会有倒闭的,但红木行业不会倒闭。企业要有长远的规划,要懂得坚守,不能因为一时没有客户都随众而改。
细节才是取胜的关键,与其因为行业的低迷而整日怨天尤人,不如把心沉下来,用心去研究产品的细节,做出更多精品。季鸿飞表示,“市场低迷就更需要练内功,越是要做好的东西。这就像皮球一样,你现在按得越低,将来它弹起来就会越高。机会永远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责任编辑 庄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