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瑶族拜盘王文化

2019-08-12 01:19盘桂青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非遗信仰特征

盘桂青

摘要:《瑶族盘王节》于200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乳源,《瑶族盘王节》又称之为“拜盘王”,作为瑶族传统社会中具有宗法作用的民间宗教文化,拜盘王涵盖民间信仰、传统服饰、传统技艺等方方面面,贯穿了乳源瑶族的一生,甚至生前死后。

关键词:非遗;拜盘王;盘瓠;信仰;特征

中图分类号:G122;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4-0121-02

瑶人“拜盘王”,究始何时,确无年代可考,一说是雏型于晋,形成于唐宋之间;一说是唐已形成,完善于宋。笔者认为,现今流传的拜盘王文化,应成熟于民国前期道教、佛教在瑶族社会的传播。“盘王”即传说中的盘瓠。据瑶族过山榜称:盘护和公主在南京十宝殿共生下六男六女,日子美满幸福。盘护虽然头带王冠、身居宫殿,但他不愿意让儿女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少爷小姐,要他们学打猎、学耕织,练得谋生本领。高辛王和王后闻讯,心情宽慰叫差人送去大批金银财富供儿女、女婿和外孙共享用,还颁给榜牒一卷,文中赐盘瓠瑶家儿女十二姓;又下令各地官吏“凡盘瓠子孙所居的山地,任其开垦耕种,一切粮赋差役全免。”盘王(盘瓠)仙逝后,子孙为了纪念祖先,用梧桐木做成番鼓,歌舞拜祭盘王,这是拜盘王的开始。后来,因年成不好,疾病流行,人丁不得平安。十二姓商量移居。在戊寅年七月初八三更深夜帶领十二姓子孙乘船过海,途中遇到风暴,当时有六姓船翻在海里,其他六性看此情况,即跑到船头起番祷告,请神保祜,因此天气好转,一路顺风顺雨,经过十三天来到广东六笛沙坝上岸,过州入县,流乡过界,随乡进岭,随水入湾,大家到达狗子山头。后又搬至桃源洞,住不多时又搬至福建媒田上街,因疾病流行,又带子孙到韶州曲江一带居住,接继香烟至今。

“拜盘王”是瑶人举行还盘王愿的一种祭祀祖先的仪式。在瑶人的心目中,盘王是他们的救世主,他们深信,盘王不仅在过去久远的年代存在,而现在仍然存在,盘王是护祜瑶人的伟大力量。

解放前拜盘王在乳源瑶区广泛流传,每年都有举行。多举行于农历十月收冬以后,远近瑶人翻山越岭前来赴会。庆贺盘王赐福还愿家主“人寿年丰”,在歌堂中尽情歌唱“娱神乐众”。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拜盘王”传颂盘王的功德,他是瑶人心灵中的永恒力量。并追念宗祖,牢记祖训,“子孙代代敬神圣,承宗接祖不忘恩。”永远怀念先人的故土。它不但表现其原始信仰的继承性,也表现其民族性与群众性的特点,因而成为瑶人文化的共识,在瑶人中起着巨大的的凝聚力。

一、拜盘王仪式的基本内容

“拜盘王”是瑶族人民祭祀先祖,祖宗崇拜的一种传统文化娱乐活动,多举行于农历十月收冬以后,远近瑶人翻山越岭前来赴会,庆贺盘王赐福还愿家主“人寿年丰”,这一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拜盘王”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祷祠、咒语、歌谣。其进程第一天有请神、敬献、调神、挂灯、上光、还己宅愿等。第二天请三庙圣王、抛兵、借歌歌堂。整个活动有歌、有舞,内容丰富多彩。“祷词”是祈求盘王赐福“人旺千年、财旺万岁、人丁兴旺、禾苗丰登大熟、十度全收”。祈祷“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在祷词与歌谣中,确认盘王在过去瑶人遭受民族灾难时曾显灵拯救,“洪水发过,三庙圣王为大,拯救瑶位子孙,撑船过海来抄愿,撑到海心船不行,大哥船中就执愿,大王救转得太平。”在瑶人的世界观中,盘王是他们的救世主,他们深信,盘王不仅在过去久远的年代存在,而现在仍然存在,盘王是保佑瑶人的伟大力量。

在第二夜大部分时间是唱盘王歌,唱的歌谣有《入席拜》、《抛兵书》和《盘王歌》(即借出24段歌词的细歌,和36段歌词的大歌,均有7首插曲),在歌堂里尽情歌唱,人们那样的欢乐,在“歌堂林林好作笑”。歌谣大部分歌词都贯穿着郎与娘的情和意,“踏沙踏水来作笑,隔河步水来唱歌”。

“拜盘王”的内容,包括有万物起源于世界由来的传说和瑶族历史,反映了瑶人与自然的斗争,传播了其生产生活知识,歌颂瑶族的英雄人物等。“拜盘王”活动又分挂灯、度身等内容。其中挂灯要进行三天三夜,度身仪式要进行七天七夜。

二、拜盘王的文化特征分析

“拜盘王”自唐形成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原始的信仰特征

瑶族的信仰是以盘王为核心的祖宗崇拜、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一是以盘王为中心的祖宗崇拜。瑶人最隆重的祀典,是拜盘王,他们认定盘王是他们的祖先,是民族的保护神、救世主。二是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瑶族原始宗教信仰较浓厚,即“信巫、尚鬼”。对瑶人来说,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石都有灵神,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万物有灵,天上有风、雨、雷神,地下有山神、土地神、地脉龙神。石头、大树、井边、水边、桥头都有神。充分表现出瑶人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

(二)文化的多样性

“拜盘王”大量吸收道教经典,并受佛教的影响。在举行法事中挂三位天尊及张天师的的挂像,其咒语是从道教那里吸取过来的,并吸取太上老君敕令应用于洒净等法术方面,尽管吸取了道教的某些仪式,但他却没有道教传承制度和簶禁咒及斋醮等科仪制度。在歌堂中也可看到佛教的渗入。如《上坛歌》“启请观音菩萨娘”、“四州大圣大慈悲,求渡众生不尽期”。又如《行坪庙》:“师人服侍观音佛,服侍观音佛救娘”、“三尺红罗扫佛殿、四尺红罗扫佛堂”。

瑶经不但吸收道教、佛教、还可见到需教的词句,如《化十二醮坛书·上坛》:“老君传得杀鬼诀,孔子传得好文章。释迦传得佛法教,如今三教得传扬。”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为己所用。

敬献、调神、挂灯、上光、还己宅愿等。第二夜请三庙王、抛兵、借歌。

(三)丰富性特征

“拜盘王”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祷词、咒语、歌谣,不但有歌唱,还有舞蹈和戏剧表演。长短歌约102首。有反映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有教人们从事生产劳动以及男女婚姻爱情等。

(四)文学性特征

“拜盘王”里的经书不仅是记述了瑶族的族源社会经济形态、宗教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典籍,也是一部瑶族的民间歌谣。它是瑶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浓厚的生活气息。它既反映了瑶族人民的勤劳勇敢的品质,热爱乡土的民族感情,也反映人民的疾苦与斗争精神。歌谣具有高度想象力与丰富的内容,它传播生产生活知识和历史传统文化。它以质朴的比拟的艺术手法、把人、神融为一体,它用朴素而通俗的民族语言对事物进行描述,赋予歌词浓郁的乡土气息,为瑶族群众热爱和世代传唱,“拜盘王”抢救整理填补了岭南少数民族俗文学史料方面的空白。

三、拜盘王文化的价值分析

“拜盘王”活动有其独具特色的特征,也具有突出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一)祭祀文化价值

“拜盘王”的内容活动形式,为探讨古代岭南文化提供线索。瑶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其文化遗产多用汉字记载成书,如《过山榜》、《家先单》和《经书》,很多方面还是通过民歌、传说故事式的口头传承。古代瑶族文化、史籍很少记载,或以蛮俚之地而被忽略。另外岭南地区气候潮湿,瑶族的手抄资料不易保存,岁久年湮,散失无存,因而对研究古代岭南文化造成很大困难。而“拜盘王”仪式却为探讨岭南古代文化提供线索。

(二)民族历史价值

“拜盘王”的发掘整理,填补了少数民族俗文学史料方面的空白。俗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主要的成分,且也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中心。“拜盘王”里的歌谣朴素而通俗,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与民族特色,为瑶族群众所喜爱和世代传唱。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术,表现出奔放的想象力,具有相当强历史研究价值。

(三)经济发展价值

“拜盘王”是全球瑶人共同认可的活动形式。它对我们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1.它对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乳源是海外瑶族的寻根问祖地之一。乳源是老挝、美国、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海外瑶族分支的祖居地。1998年,美国瑶族华人李进清等继1984年美国瑶人协会会长赵富升等来乳源寻根问祖之后,又组团到乳源,凭着保存完好的族谱和流利的瑶语,续上了中断400余年的根。乳源是海外瑶族寻根祭祖大团圆的地方。因此“拜盘王”对加强海外瑶族团结,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拜盘王”是发展瑶族旅游事业的有利条件。加强保护和弘扬瑶族文化,把瑶族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突出瑶族特色,倡导“着瑶服、讲瑶话、司瑶仪、行瑶礼、唱瑶歌、跳瑶舞”,处处贯穿,显示中国以致海内外瑶族文化底蕴与色彩,对乳源经济文化事业等方面加以全面包装,打造瑶字生辉的崭新形象,以此拉动乳源加速发展。因此,對瑶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必须克服重利用轻保护的倾向,既坚持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又注意很好地加以保护,这样才能实现我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拜盘王”在乳源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非遗信仰特征
信仰
漫画
抓特征解方程组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