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8-12 01:27王睿殷西祥王保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16期
关键词:校企考核人才

王睿 殷西祥 王保敏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高职人才培养如何应对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该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需求,剖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策略。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确保培养的人才有的放矢,构建基于CDIO的“项目引领、三阶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使用分层教育手段,校企合作“订单班”联合培养学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等,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的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国制造 2025;技能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6-0089-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1],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深化产业改革,推动战略产业快速发展,达到国际化发展水平。实施“中国制造2025”政策以来,国家在十个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了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以三步走的策略预计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

1 “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分析

“中国制造2025”以世界高端产业水平为目标,打造“中国创造”品牌,引领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从根本上就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职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摆脱我国在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工具软件大部分依赖国外的现状,大力促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制造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就要提高质量,企业必须要精耕细作、要有专注、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不是现在“还可以”“差不多”“将就”的态度,而是追求极致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

2 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

随着高职生源数量的降低,以及本科逐渐开办应用型专业,高职的报考率逐年下降,为解决招生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分类招生,目前学校60%的学生都来自分类招生,导致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整体下降。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专业课,特别是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核心课程,原有课程难度都超过学生的学习能力,仅有班级20%-40%的学生能掌握专业能力,在毕业进入到工作岗位后,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也非常欠缺。

2.2 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未深度融合

高職要想发展,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让企业深度参与办学的过程。虽然各个专业也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也仅限于顶岗实习、课程宏观建设、师资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无法在三年的培养期内深入到学生的日常教学中,不能有效地开展职业能力和素质教育,导致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2.3 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

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直接影响对人才的需求,而学校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总是滞后于市场需求。当出现一门新的技术,市场上急需大量的人才,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再经过三年的培养,当学生走入社会后,可能这门技术已经过时,市场人才的需求已经饱和。

2.4 人才培养缺少精准定位

确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一环,所有的培养内容、考核方式、教学手段、课程标准制定都是以培养目标为目的。但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硬搬本科高校,或者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多方向,会设置多个培养目标,导致学生学的多而不精。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3.1 引入新兴技术,精准定位培养方向

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引入到人才需求分析中。学校可建立人才分析数据中心,根据网站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时时抓取岗位信息、岗位职责、任职要求等数据,针对每个领域、每个岗位分析人才培养的技能点、知识点,科学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克服了原有的企业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人才需求片面、狭窄的确定,并能将企业的需求信息时时反映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上,使学校的培养不再滞后于市场的需求。

3.2 开展分层教学,培养技能型人才

考虑到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班级学生在知识基础、智力因素上存在明显差异,原有的课程技能班级只有一部分同学能够掌握,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也能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3]。计算机相关专业在第一学年上所有的通识课程,第二学年打破原有的学习班级,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重新组合班级,如:ios应用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UI设计、前端开发、java开发、数据分析等方向,避免了原有的专业知识多而杂的想象,培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精专人才。

3.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途径,在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下,企业和学校在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充分融合,最大化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依托“校中企”“企中校”、技术创新中心、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平台,学校与产业、企业对接,构建基于CDIO的“项目引领、三阶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图1)

将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和能力映射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的课程目标都支撑企业的岗位能力,每门课的各章节任务都支撑课程目标,以确保学生学习完课程后,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企业的真实项目,融合CDIO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将企业的职业素养贯穿始终。在课程考核评价上,引入企业考核机制,采用课证融通方式,以企业的认证考核替代期末考核。或者建立企业试题库,随机抽起企业试题库题目考核替代期末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被认为达到企业岗位技能的标准。

“三阶段”分别指基础能力构建、项目实践能力构建、岗位实战能力构建三个教学阶段。在基础能力构建阶段,学校依托企业实践项目在校内开展专业基本课程教学;项目实践能力构建阶段,由企业工程师按照企业项目的开发流程,强化学生项目实战,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岗位实战能力构建阶段是學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参加顶岗实习,真实参与企业的工作,积累项目经验,提升岗位实战能力。通过三个阶段的培养,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培养的学生更贴合企业的需求。

3.4 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制”人才培养

我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与安徽兄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成立冠名班,实施“订单制”人才培养。订单班的培养方案、考核方案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实施过程完全交给企业,企业全方面地参与到订单班的培养中,在经过学院和企业共同选拔,电子商务技术专业学生接受专业基础能力构建后进入到订单班实践。采用 “学校课堂→项目实践→CDIO项目实战→企业顶岗实习”的“2+0.5+0.5”的多学段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订单班的培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步,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二步,学习企业主流的开发技术,第三步,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实施过程。订单班的培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人才供给对口,也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

3.5 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人才培养内涵建设

以培养“双创”人才为目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层面,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创造思维,学习创业课程,了解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在专业层面,各专业老师组建工作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有效地结合和升华,同时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大赛,如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挑战杯大赛、软件服务外包创业大赛等。通过大赛凝练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进驻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园进一步孵化,最后对接本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孵化基地,依托政府的技术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将学校的创新创业成果不断的推广。(如图2)

3.6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目前,对学生每门课程的评价包括期中考试、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平时成绩主要看到课率和完成作业情况,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采用试卷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准确评价出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无法判断学生掌握的技能点是否达到了企业的要求。随着基于“互联网+ 教育”理念的实施,可以在校内搭建私有云平台,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平台中所有的专业课程的任务学习按照企业要求的技能点列出,利用平台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完成状况,确定学生的平时成绩。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用试卷考核、项目答辩、项目考核、招聘答辩等模式。和企业搭建考试库,从考试库中随机抽取试卷,进行期中期末考试,顺利通过考试的学生被认为达到了企业技能要求。经过实践教学的监控,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的评价机制,确保培养的学生达到企业的要求。

4 总结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只有依托校企合作,精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分层教学手段,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输送高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伟大蓝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刘碧俊, 李萌. “中国制造 2025”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28): 77.

[2] 王利改. 高职人才培养与“中国制造2025”环境下人才需求特点的融合分析[J]. 河北职业教育, 2018, 2(3): 38-41.

[3] 胡庆芳.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通联编辑:谢媛媛】

猜你喜欢
校企考核人才
人才云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