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刚
为基层减负,中央高度重视,基层热切期盼。要真正为基层减负,领导机关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充分认识到减负背后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自觉克服“三种思维”。
克服惰性思维。当前基层负担过重,其中一个主要的负担就是材料多。一些领导机关平时不注重掌握情况,本应掌握的基础数据和资料不收集、不归档,需要用时就反复让基层报数据、填表格;有些部门打着任务分解、清单管理的招牌,把本应自己亲自去抓的工作层层分解到基层,信访件自己不去调查处理,简单一签了之转给基层。调研不深入基层、不直面问题,会议室里听一听、拿着材料看一看、绕着路边转一转,事后让基层写个汇报材料,一篇调研报告即大功告成。文件层层转发、方案照搬照抄,反映的是一些领导部门惰性思维过重,凡事不愿意动手、不愿意动脑,缺少脚踏实地、亲力亲为的敬业精神,缺少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为基层减负首先要减掉的是原本就不属于基层的负担,只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任务才能够层层落实,而不是层层下压。
克服唯上思维。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很早就提出了工作要不唯上,只唯实。有些领导机关在推进工作中机械地看上级做了什么,就跟着做什么,以至于出现了文件层层转发、会议层层召开,刻意要求传达不过夜的现象,很难说这些文件转发、会议召开后对工作有多大的推动作用。尽管一直在提倡少开会、开短会,但实际情况是基层仍然有参加不完的会,一些在省级、市级召开的会议,到了县级甚至乡镇一级在经过穿靴戴帽后继续召开,冗长空洞、毫无新意。基层干部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究其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工作唯上不唯实,逢会必安排领导讲话,把短会开成了长会。会海不仅淹没了基层的办事效率,更损害了基层干部的形象。为基层减负必须要克服这种唯上思维,发不发文、开不开会,一切以工作需要为终极标准,领导机关要带头发扬“短实新”文风,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让基层干部把精力都用在办实事、解难题、促發展上。
克服本位思维。毛泽东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明确提出了“必须反对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本位主义倾向”。当前基层文件多、会议多的背后有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本位”思维的影子。个别领导机关抓工作浮在面上,不愿深入,检查工作重“迹”不重“绩”,要求基层工作凡事留痕;一些部门政绩观出现偏差,逼着基层“造盆景”、创特色;一些部门对上级下发的文件、召开的会议,搞层层转发、层层召开,根本不考虑基层实际情况,只是证明这项工作自己重视了,认真抓了,领导责任尽到了,把文件、会议等痕迹作为出现问题时的免责金牌。领导机关的这种本位思维不克服,上行下效,只会导致基层文件满天飞,会议天天有。为基层减负,领导机关必须拿出责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决心、刀刃向内的勇气,清除自己身上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派,对涉及基层的问题主动认账、担责整改,并积极为基层撑腰发声、松绑减负,惟如此基层才能轻装上阵。
(作者单位:丹江口市委组织部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