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穴疗法在老年高血压病人心脏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9-08-12 11:00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13期
关键词:耳廓耳穴证候

高血压是常见生活方式病,随着肥胖、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多,导致高血压发病逐年增加,最新研究表明,2015年全球高血压患病人数估计为11.3亿[1],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7亿,高血压总体患病率为30%~45%,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则更高,年龄>60岁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60%[2]。目前,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3],因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猝死、慢性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自2004年以来,中国心脑血管病的住院总费用快速增加,其年均增速远高于GDP增速。2015年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费用中,急性心肌梗死为153.40亿元,颅内出血为231.99亿元,脑梗死为524.26亿元[4],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如何对心血管病病人进行预防及康复治疗,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再发及反复住院次数,合理地控制医疗费用,成了目前医疗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心脏康复被认为是针对心血管病病人的一项综合的、协调的长期计划,包括医疗评价、运动处方、纠正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教育、咨询及行为干预等措施。中医在心脏康复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耳穴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对心血管病人的康复具有良好的疗效,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及推广潜力。本研究选取123例老年高血压病人,观察中医特色技术耳穴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23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61例,男33例,女28例,年龄(68.37±9.14)岁;治疗组62例,男30例,女32例,年龄(69.18±9.37)岁。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参照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标准制定:在未服用降压药物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和(或)舒张压≥90 mmHg。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辨证分型,①肝火亢盛证:主症为眩晕、头痛、急躁易怒;次症为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②阴虚阳亢证:主症为眩晕、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次症为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③痰湿壅盛证:主症为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次症为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④阴阳两虚证:主症为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次症为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具有上述证型2项或者3项主症之一,其他症状具有2项及舌脉支持者,即可诊断。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①年龄大于60岁,性别不限;②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③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眩晕辨证分型者;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2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②3个月内曾患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意外;③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慢性病;④肝肾功能严重障碍;⑤对本药过敏或者敷贴材料过敏者;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⑦不能按规定进行操作病人;⑧其他由医生判断不适合入组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标准西药治疗,包括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病人在西医治疗常规上加用中医耳穴疗法,具体如下:采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贴压,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耳廓贴穴。选择耳穴主穴:降压沟、皮质下、神门;配穴:肝火亢盛加交感、肝;阴虚阳亢加肝、肾;肾气亏虚加肾、脾,痰瘀壅盛加内分泌、三焦。方法:每穴按压10 min,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周更换1次,双耳交替。按压时要求耳廓有轻度发热、发胀、微痛感,刺激强度依病人情况而定。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

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为主要观察指标;次要观察指标为中医证候积分。

1.6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监测两组血压水平,据此判定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舒张压降低不低于10 mmHg且处于正常水平,或收缩压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但降低不低于20 mmHg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舒张压降低10 mmHg以下但处于正常水平,或减少10~20 mmHg,或舒张压仍异常但收缩压降低30 mmHg以上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改善,血压降低未达标为无效。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指标比较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

注:两组各项比较,P>0.05

2.2 两组病人降压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详见表3。

表2 两组病人降压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 mmHg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P<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4。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P<0.01

3 讨 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心脏康复的定义:确保心脏病病人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社会功能的所有方法的总和,以便病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尽可能恢复正常的功能,过一种主动的生活。临床研究显示,合理的心脏康复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减少病人再住院次数以及帮助获得血运重建[5]。随着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药物副作用对机体的影响等因素,高血压病的心脏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外治法在心脏康复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6]。

高血压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眩晕”“头痛”“耳鸣”“心悸”等范畴,耳穴疗法因其简便易行,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无创伤、副作用小,且费用低廉,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西药联合耳穴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明确,可明显降低血压,同时能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其机制可能通过交感内分泌系统发挥作用。

耳穴是耳廓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躯干四肢密切联系的特殊部位,我国耳穴诊治疾病的历史源远流长,《灵枢·口问》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耳通过十二经脉与其所属络的脏腑相联系。《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心开窍于耳”。《素问·气穴论》中记述有“耳中、多所闻二穴”,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首载“耳中”定位:“耳中穴,在耳门孔上横梁是也,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近几十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实了它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耳的神经来源很丰富,耳廓上的神经分布丰富,当在耳廓上施压时,产生的“得气”效应,可以兴奋机体多种感受器,使冲动传递至脑干网状结构,参与机体脏腑、感觉功能的调节[8]。1957年Nogier博士首次公布其对耳廓与躯体特定区的对应观察结果[9],首创了耳廓倒置胎儿的理念,并提出支配不同耳区的三类脑神经的分布于三种胚胎功能:内胚层为消化道、呼吸系统即腹部脏器,如肝、胰等,这部分胚胎还生成了部分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胸腺等,因此,

刺激耳甲就可以影响人的代谢,改善营养紊乱状况。中胚层的器官与三叉神经支配的耳区(代表躯体感觉神经组织)相对应;与面神经支配的耳背相对应,中胚层演变为骨骼肌肉系统、心肌、平滑肌、血细胞、循环系统、淋巴系统肾上腺皮质等,用于保障躯体的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全息生物理论[10],认为耳廓是人体的缩影,上面包含的人体信息与集体的相对应部位存在双向突触联系,通过脑内的神经元传递全息反射信息,因而一个病灶与一个阳性反应区有直接联系,次反应区就是病灶所对应的耳穴。

本研究选择耳穴降压沟、皮质下、神门作为主穴。降压沟可平肝降逆、利皮肤、降血压;皮质下可升清利窍、益心安神;神门可镇静安神、降压止痛。若病人肝火亢盛加交感、肝,起清热平肝之效;阴虚阳亢加肝、肾,起滋阴平肝潜阳之效;肾气亏虚加肾、脾,补益脾肾;痰瘀壅盛加内分泌、三焦,利水化浊。神门穴是《耳穴国标》之一,位于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即三角窝4区,能宁心安神、解痉止痛、降血压、止晕,常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多种疾病[11],可调节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降压沟是耳上的降压反应点,是治疗高血压的特效穴,可以对人体产生良性刺激,平肝降逆、利皮肤降血压[12]。王不留行为传统的常用中药,该药性平味苦,归肝、胃经,具有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等功效[13]。利用王不留行籽的通经活血之功,对耳廓上的穴位进行按摩刺激,具有调和阴阳、调节气血、活血通络的功效。

老年高血压需要长时间服用西药降压,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停药后病情更易反复。加之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对于老年病人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医外治法在改善老年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耳穴疗法作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是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及推广潜力。

猜你喜欢
耳廓耳穴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搓耳
——护肾
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
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