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课有效性研究课题申请论证

2019-08-11 23:49苏应平
考试周刊 2019年5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题思维导图

摘 要:1. 本课题组研究背景和意义;2. 研究目标与内容(针对问题);3.预期创新点;4. 研究方法和步骤;5. 成果呈现形式;6. 条件保障。

关键词:课题;教学模式;思维导图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福建省采用部编教材及福建省中考统考背景下以及福建省对高中招生政策改革的背景下,很多地市已经对中考《道德与法治》采用折算制,比如漳州已经明确2019届高中招生《道德与法治》将打五折。在此大背景下,探讨怎样提高《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教学有效性,使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不仅是当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而言,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本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其目的也是为了使老师教学更有效,让学生发展得更好,从而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有效教学这个课题研究的大背景。

二、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 课题研究目标

一方面,课改已进行了一段的时间,本课题组的老师已有部编教材复习课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复习课有效性的理论学习,在一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找出复习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进而形成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一般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构建利于促进学生发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和方法构筑在理性思考和选择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轻松地学,教师轻松地教,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特别是高中录取政策中的一些变化——《道德与法治》在高中招生所占的比重降低,也对我们《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如何让学生用更少的时间出更多的效益,从而能够更好有效地实施初中部编教材、省考和高中招生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而逐步提高教师对初中部编教材的整体认知和课程实施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而复习课的有效性将是我们提升此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抓手。由于《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复习课教学成败将决定了整个的教学过程。

(二)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一,思维导图在复习课的运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一定的运用,这一方面,我们课题组的张老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思维导图这一教育教学模式将由张老师负责,总体规划是初二上学期让学生做一节课的思维导图,初二下学期用思维导图开一节单元复习课,并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初三上学期用思维导图开一节全册的复习公开课,并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初三下学期用思维导图开一节初中思品复习公开课,并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篇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第二,有效做好时政在《道德与法治》复习中的运用,提升复习课有效性。《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考查有很强的时政性,其中纯时政的分值就达10分,甚至有的年份更高,做为入题的背景材料也以当年发生的时政为主,因此如何抓住时政跟课本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将成为我们复习课有效性的关键。这一方面将由本课题组的苏老师负责:平时让学生关注新闻联播,并要求学生能用课本的知识进行点评。初二年级下学期从考研时政对高考时政复习的启发,暑假从高考时政对中考时政复习的启发,初三上学期如何提高中考时政复习的有效性,初三下学期开一节时政复习公开课。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题组中来,充分利用每節课的课前5分钟时事有话说,初三年改为时事点评,初三下学期让学生参与到时事选择题的命制和大题时事材料的选择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广泛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第三,《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课有效性评价:主要由郭老师负责,采用数理统计,学生成长素质册,学科核心素养评价,质量分析等手段对抽取的学生样本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较为系统、科学、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 预期创新点

(一) 确立思维导图这一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学习方式,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的复习课的有效性。

(二) 形成时政教学精准化

力求将时政材料精准融入《道德与法治》的复习课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对时政材料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复习课有效性的提升。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打好理论基础,从而为课题的展开创造条件

理论学习贯穿课题研究的始终,我们打算在研究初期(即初二年下学期结束前)组织本课题组老师学习理论知识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思维导图从书》等,并订阅《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学政史地》《时事》《中学时事政治报》等。通过学习,使本课题组老师明确思维导图这种教学方式对促进教育教学的重大意义,参与课题的老师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层次得到了转变与升华,从而为课题的真正开展创造条件。

(二) 课题老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贯穿整个课题过程)

1.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同课异构的开展,组织本课题组的老师互相听课,评课,在实践中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原则上每一个学期本课题至少要开一节同课异构的复习公开课,并积极利用教学公开周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同兄弟学校的教研,同时,也多多向区教研组长请教。

2.“复习课有效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探究的工程。教师是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者和创建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构建有效复习的模式、方法、体系,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学科思维、教学能力。通过对复习课教学环节的反思、探讨、交流等方式,摒弃很多在中考复习课授课过程中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并把像思维导图等有效的教学方式落实到每一节的复习课中,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们尽早受益。同时教学相长,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学”促教,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本课题组的教学研究中,特别是评价的环节。通过本课题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学科魅力,而不仅仅是说教,不仅仅是背诵,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国家观,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3. 课题小组进行材料汇总,课题结题(初三中考结束之后)。

五、 成果呈现形式

学案、微课、公开课、论文等。

六、 条件保障

(一)

本课题组的老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丰硕,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张老师责任心强,其所带班级多次获得文明班级奖。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对这个模式有一定的心得。苏老师从事初、高中教学,对时政较为敏感,积极研究时政的入题切入点,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郭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并对学生的成长有长期的跟踪,熟练运用大数据对学生的素养进行分析。

(二)

学校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支持课题的研究,研究经费充足,研究设备(如录播室等)完善。教研组也对课题大力支持,由本教研组比较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传帮带,从而提高课题的研究效率。

作者简介:

苏应平,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龙文区龙文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题思维导图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