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琪
茹振钢和原连庄夫妇
一个是“小麦之父”,一个是“白菜之母”;他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她获得了多个省级科技进步奖;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粮财神”,她满足了无数家庭“菜篮子”的需求。茹振钢和原连庄这对农业科学家夫妻双双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们是如何实现爱情和事业共赢的呢?
1958年12月,茹振钢出生于河南沁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他经常饿肚子。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奶奶偷偷拿出一个馒头递给他,他接过馒头一口就咬下半个!那时的他心底便埋下了一个“麦子梦”:我一定要让中国人吃饱饭!
勤奋好学的茹振钢考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这里他认识了同学原连庄。原连庄不仅长相甜美而且聪明好学,茹振钢从内心喜欢上了这个姑娘,经常写一些小诗送给她。原连庄没想到外表粗犷的茹振钢有着一颗柔软的心,渐渐被他打动。
1981年,两人大学毕业。茹振钢被分配到河南科技学院,从事小麦育种工作,成为著名小麦育种专家黄光正教授的助手。从此,他把小麦当成自己的孩子,一刻也没离开过。原连庄被分配到新乡市农业科技学院,专门研究白菜。
1984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刚结婚不久,原连庄就被派到北京学习,思念和担忧萦绕着茹振钢,他提笔给妻子写了很多首诗。
他不仅用诗来表达对妻子的爱,而且还把对科学的理解、对育种的热爱变成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诗句。原连庄把丈夫的诗全部珍藏起来,在丈夫的影响下,她也爱上了写诗。两人长达十五年分居两地的生活,就这样用写诗、写信来彼此慰藉。
茹振钢夫妇在实验田里
科研工作有困难和失败,也有乐趣和成功,不管是迷茫、压抑还是喜悦,都给了茹振钢创作的激情,灵感一来他便欲罢不能。他认为诗是最简练的情感表达方式,写诗能让人放松、能调节心情,也是他科研事业不可或缺的“润滑剂”。茹振钢还把写诗的艺术想象用到育种工作中。“育种工作在想象的空间任意驰骋,让我看到了新品种的曼妙身姿,给了我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我会在实践中朝着这个方向和目标而努力!”1994年,茹振钢选育成功“百农64”,这个品种就是他用形态构型育种理论和诗学美学理论相结合的代表作。
夫妻俩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以至于疏忽了对女儿茹苏珊的照顾。女儿经常见不到父母,好不容易看到父母,他们谈论的却是工作。茹苏珊感觉父母根本不爱自己,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他故意把床单、蚊帐剪破,但这些并未让父母生气,他们轻描淡写地批评了她几句就又各自埋头看书去了。茹苏珊又想到一个办法,她悄悄把两个鸡蛋放在父母的枕头底下,然后满怀期待等着父母诘问。可鸡蛋放了几天也没有破,他们根本没有察觉到,她只好把鸡蛋又悄悄拿了出去。茹苏珊渐渐长大,对父母的工作产生了好奇:“是什么让他们这样痴迷?”茹振钢和原连庄用实际行动让女儿也喜欢上了农业研究。
“十年之内咱们谁先研究出好品种,谁就算赢家,输的一方就做后勤服务,任何事情都得听从赢家的。”茹振钢见妻子和自己一样忙于事业,便和妻子打赌,试图让妻子知难而退。原连庄却当仁不让,满口应承下来。
为了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小麦新品种,茹振钢带领团队常年驻扎在试验田。他总是说:“年可以不过,试验不能停。一年365天,我一天也离不开小麦。” 几十亩的实验小麦,他一株株地手工脱粒,一干就是个把月。
原连庄为了育种事业,几乎没有节假日,每逢极端天气,她的身影就会出现在试验田里,因为只有在特殊的时段才能选择出最优秀的品种。
两人专注科研,你追我赶。十年过去,茹振钢相继研发出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等小麦新品种,原连庄先后培育出10多个大白菜品种。第一局两人打了个平手。
茹振钢夫妇在观察麦苗生长情况
茹振钢心里不服气,又向妻子发起第二个十年之约。“这次咱们赌谁的新品种先投入种植、产生效益最大、市场反响最好!”“没问题!”原连庄依然信心满满。
茹振钢种小麦,原连庄种白菜,两个人忙的时候几个月都见不上一面,但每天他们都会通过电话关心彼此。每当研究有了新进展,都会第一时间和对方分享。
2009年初,临近春节,茹振钢主动提出要陪原連庄一起去福建旅游。“我的工作也告一段落,正好咱们一起去散散心!”原连庄喜出望外。虎啸岩、水帘洞、桃源峪……好美的景色啊!可原连庄却发现茹振钢根本无心欣赏,目光总是在寻找着什么。“终于找到你了!”茹振钢欢呼着跑到一棵小树下,把几株青青的麦苗小心翼翼地挖出来。原连庄这才明白丈夫这次福建之旅原来是“别有用心”。“福建小麦具有抗赤霉病的优良性状,可由于种种原因早已不再种植,我想再碰碰运气,没想到真的找到了。走,咱们回家吧!”心满意足的茹振钢这就想打道回府,可他回头看到妻子一脸的不快,赶紧又收回了刚才的话:“咱们接着玩儿!”原连庄这才没说什么。茹振钢找来一个矿泉水瓶,把上半部分割掉,装进一些土,把麦苗栽种进去。他视若珍宝地两手捧着麦苗继续接下来的行程,时刻注意让阳光照着麦苗,生怕这几株小生命出现一点差池。
坐在旅行的列车上,原连庄的眼睛注视着窗外的风景,突然她发现路边有一片白菜地。“那不是我寻觅已久的品种吗?”可列车中途不能停。到了车站,她迫不及待地拉着茹振钢买了纤维袋,又花100多元钱打的赶回那片菜地,一下买了一纤维袋白菜。夫妻俩一个手捧麦苗,一个拖着一袋白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着说:“咱俩扯平了!”他们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观察麦苗、把白菜摊开晾晒。夫妻俩的“奇异组合”成了游客眼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第二个十年过去,茹振钢的小麦为国家增产数百亿元,原连庄的白菜种遍了大江南北。结果又是难分胜负。
“人这一生,能有几个精力充沛的二十年,青春年华倏忽即逝,我们不如比翼齐飞吧!”虽然两人工作在不同的领域,但夫妻俩经常能碰撞出火花。
有一次,原连庄在育种中遇到了难题,回家后向茹振钢诉说。茹振钢听后向妻子提了一个建议:“如果把大白菜与甘蓝进行杂交,综合二者的优势,会不会让难题迎刃而解呢?”原连庄眼前一亮:“没想到你这个门外汉也能说到点子上!”她立刻将丈夫的提议应用起来,但是新的品种不结籽,实验没有成功。这时,茹振钢又提议:“你再试试把油菜引入杂交,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这个提议最后让原连庄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一个优质的大白菜新型品种问世。
“正是有你的理念做依据,我的育种方向才越来越清晰,也才有了这么多优秀的大白菜品种!”原连庄非常感谢丈夫对自己的帮助。她从茹振钢身上学到了先进的育种理念,那就是让种植户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最稳定的利润。“没有你的付出,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茹振钢同样非常感激妻子。
2011年,原连庄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在上海急需做手术,而茹振钢则要到北京申報项目。在北京的研讨会上,茹振钢一反常态,在众人面前大哭起来。哭过之后,他火速赶往上海陪护病重的妻子。原连庄患过三次大病,可每次病后一旦能下床,就立刻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全情忘我地对待工作。
对茹振钢来说,妻子的支持非常重要。原连庄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多年的大白菜育种经验,并对他的小麦育种方向提出很多合理化的建议。
如今,茹振钢在工作中有什么奇思妙想,或者遇到什么困难,他想到的第一个倾诉者就是原连庄。
“不断把自己新的科学思维传递给对方,也接受对方传来的科学思维,共同擦出火花,这样才更容易成功!”对茹振钢和原连庄来说,工作就是爱情的“纽带”,互相探讨就是爱情的“火花”,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就是爱情的“累累硕果”。
茹振钢培育的“百农矮抗58”被誉为“中国第一麦”,推广面积近2亿亩,可以一年种4次收4次,让中国的小麦种植业飞速发展。抗寒、抗倒、抗病、高产、稳产……能结合这么多优良性状的小麦品种不多,“矮抗58”却做到了,而且做得这么优秀。
中原地区一半的大白菜都是原连庄培育的品种,实现了大白菜全年供应,特别是“新乡小包23”主导了中原蔬菜市场20年。有人估算,中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茹振钢培育的“矮抗58”;中原地区百姓吃的每2棵大白菜中,就有1棵是原连庄培育的“新乡小包23”。
茹振钢和原连庄还有一个非常杰出的“爱情结晶”——女儿茹苏珊。茹苏珊也选择了和农业科技相关的生物技术专业,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主攻苹果育种。茹振钢和原连庄被外界称为“农业界的居里夫妇”。2019年5月,茹振钢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