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 阿达来提?阿不都热合曼 王振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5-0-02
脓毒血症是一种全身炎症性疾病[1]。其是一种在重症患者中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等病菌引发的高发病率的疾病。严重脓毒症是指脓毒症伴有其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和/或组织灌注不足,据有关调查统计[2],脓毒血症的致死率极高,达30%左右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体内大量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会导致器官受损加速,因此治疗脓毒血症的关键是能及时清除机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
HA330血液灌流器以新型大孔径中性树脂为吸附剂,可吸附大中分子炎性因子,滤膜及树脂吸附两者联合应用能加强脓毒血症患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清除。我院在液体复苏基础上结合连续血液净化串联血液灌流综合治疗脓毒血症的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将20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7年8月—2018 年12月我院重症科收治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20例,均符合国际脓毒症会议定义的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中年龄 35~69岁,平均(53.7 ±14.6)岁。对照组中年龄 32~68岁,平均(52.8±13.5) 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0例经临床检测证实存在血行感染。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根据 2012 脓毒症治疗指南中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原则下予积极早期液体复苏,祛除感染源、经验性抗生素应用等综合性治疗。
1.2.2 血液灌流及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应用 HA330血液灌流器(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和碳酸氢盐置换液,血流量 180~200 ml/min,置换液流量
3000~4000 ml/h,血液灌流 2 h 后撤除灌流器,然后應用贝朗CRRT 系统对患者进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置换液采用标准Port 配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电解质含量, 每次持续治疗24 h,超滤率根据患者水钠潴留的情况决定 ,超滤率为2000ml/d,同时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一周后观察及评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1.2.3 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动态测定血气分析、血生化指标:如电解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血炎症指标:如 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等;并记录全身炎症反应指标、尿量等变化,并进行(APACHE-Ⅱ)、MODS 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指标 治疗 72 h 后,观察组全身炎症反应指标(体温、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均 <0.01),见表 1。
3 讨论
脓毒血症染、休克等外科大手术所引起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引起脓毒性休克等症状,是导致临床危重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3]。血液净化是治疗重症脓毒症非常有效的手段[4]。CRRT疗法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可有效清除血液中与脓毒血症相关的炎性介质,改善血流动力学以及稳定内环境,抑制炎症出现级联反应,具有改善脓毒血症早期免疫反应等效果。HA330 型血液灌流器以新型大孔径中性树脂为吸附剂,可吸附大中分子炎性因子,滤膜及树脂吸附两者联合应用能加强脓毒血症患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清除。 此外CRRT联合血液灌流还能上调 T 淋巴细胞亚群,提高免疫防御。
对脓毒血症早期患者即采用连续血液净化串联血液灌流治疗显示CRRT联合血液灌流能显著降低患者 TNF-α,CRP 及 IL-6 的水平,SCr 及BUN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 对脓毒血症患者应用CRRT联合血液灌流疗效显著,且安全性更加有保障,在脓毒症的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这一结论仍需要进一步进行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的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孙启全 . 重症脓毒血症治疗的理论基础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 1999(6):556-560.
丁燕晶 , 陈甘海 , 李金庭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重症脓毒血症中的应用 . 中国医学创新 , 2012(14):16-17.
高利群 , 高飞 , 王素霞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护理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 2015(34):186.
吴映红 , 解德琼 . ICU 中重症胰腺炎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 华西医学 , 2007, 22(2):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