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当·斯密时期三大阶级及其之间的关系

2019-08-09 07:43邢雨阳
戏剧之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斯密亚当阶级

邢雨阳

【摘 要】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三大阶级,认为三大阶级是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的阶级。本文将从其阶级结构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入手,探讨分析三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关键字】亚当·斯密;阶级关系;三大阶级

中图分类号:C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238-01

亚当·斯密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是经济科学的样板。在研究社会财富的分配时,亚当·斯密提出了自己的阶级结构理论,并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成员划分为三大阶级,这一划分大致符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与以往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一、亚当·斯密阶级结构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英国产业革命自18世纪60年代始,到19世纪40年代初基本完成。产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的人数和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他们不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且在1831年议会改革后,也占据了议会中大多数席位,取得了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统治权。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后,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圈地运动的加速扩张使得资本主义化贵族地主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大增。在18世纪的英国,“土地越来越成为政治权力的基础”。至18世纪末,已经有400个大地主家族,各自拥有至少500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年均土地收入约1万磅[1],这些地主在国家和地方事务中都拥有优越的社会地位。

18世纪后期的经济大变革使得下层人民陷入深重苦难,圈地运动的浪潮无情地吞没着小农经济,机器的发明和大规模应用使许多传统的手工业工人失业,工业无产阶级也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发展逐渐形成。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工业和运输业中的工人已达200万人。机器的使用,一方面使大量工人失业,另一方面又使大量妇女和儿童加入到工人队伍。1839年英国的42万工厂工人中,妇女有24.2万人,18岁以下的童工有19.3万人[2]。伴隨大量失业工人的存在和廉价女工、童工的使用,工人工资不断下降,生活日益贫困。

在这样一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亚当·斯密在继承重农学派阶级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破除了重农主义的偏见,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出18世纪中后期英国阶级社会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及各种问题,第一次正确划分了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把社会分为由地主、工人、资本家组成的。

二、亚当·斯密阶级结构理论中“三大阶级”之间的关系

亚当·斯密在谈到社会上“三大阶级”时说:“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了三个阶级人民的收入。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的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在自这三大阶级的收入。”[3]梳理社会中的阶级关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在亚当·斯密看来,三大阶级中:

一是靠地租过活的地主阶级,他们和社会利益密切相关。地主阶级是社会繁荣的获利者,但他们不劳而获,是个无所作为、没有前途的阶级。二是靠工资过活的工人阶级,他们也同社会利益密切相关。劳动者在社会繁荣时受益不多,在社会衰退时受害最重,所以只有劳动者与社会公益联系最紧,但他们又受财力所限,在社会上难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无法提高精神上的见解。三是靠利润为生的资本家和雇主,他们最富裕,所以最为社会所尊敬。但个人利润与社会公益相比,即使最公正的资本家也要从私利出发而不顾公益,因此资产阶级同社会利益没有关系。

在对三大阶级的划分这一基础上,斯密又提出了收入分配理论,一个国家的全部产品要分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人民的收入,即以地租为主、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这三种人的收入。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的收入。”[3]这样,斯密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来源,也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经济关系,但是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深层次的经济关系。

三、结语

亚当·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是他针对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所做出的判断,与以往的划分相比更具科学性与现实性,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更是为当时黯淡的资本主义经济打入了一只强心剂。

参考文献:

[1]王觉非.近代英国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58.

[2]王觉非.近代英国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76.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7:241.

[4]赵洁.论亚当·斯密的财富观及其经济伦理价值[D].河北:河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斯密亚当阶级
亚当·卡罗拉的十大珍藏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语言层次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
从原始情感到道德基础:关于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的思考
开车时别发短信
亚当·斯密传记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