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探究“如何整体感知”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阅读记叙文时,我们要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答题的思路,在解题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
2.整体感知的方法
A.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
(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叙述的事件中分析人物,从人物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
(2)记事的记叙文——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寫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B.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要分析。快速整体感知全文,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每一段的中心句、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总结段落,或者文章中间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2)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有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散在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过归纳各段的段意来提炼。在记叙文中,中心思想有时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或事件的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学作品往往是意在其外,必须深入进去才能挖掘出其丰富的内涵。
(3)学会筛选文章信息,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所谓“关键词语”,就是文中对表达内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关键词语通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找到关键词语的目的在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或者文章写作的中心等。
3.具体答题方法
审清题意。就是要分析题干要求包含几层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只有搞清题意,我们才能更好地按要求做题,少走弯路,切中要害。
回扣原文。就是回到原文中,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从命题的考查层次上看,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一般都很清晰,从分段考查到牵涉到上下几段的概括总结,逐步过渡到对于全文内容的把握。从段落上来看,一般情况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地进行考查。这样一来,为更好地回扣原文找到了一定的思路。
上下联系。由回扣原文找到的切入点作为参照点进行文意上的上下联系,答题范围可能在本段内,也可能涉及上下几段的内容。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确定答题所需的大体范围。在联系时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同时要抓住关键,缩小范围。
综合分析。就是在上下联系锁定答题范围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其加工组合,找出有效信息,概括总结,提炼要点。在综合分析时要强调“要点”意识,因为评卷时是根据要点分配分值的。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思维能力,也是答题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组织表达。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头脑中分析出的有效信息付诸卷面。首先考虑用原文中的语句,如果原文中的语句量过大,就需要进行压缩,有效组织,用自己加工过的语句回答。在答卷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书写要工整,避免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