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嘉祺
摘要:本文结合个人儿童剧演出经历,以舞台表演为依据,总结儿童剧表演所应具备的特殊能力,全文以三个部分为主体,一是通过研究演员对剧本的大体理解即“初体验”,阐述了角色把握对儿童剧演绎的重要性;其次是演员的张弛力在儿童剧表演中的特殊运用;最后是互动,对儿童剧有独特的加持效果,有着独一无二的锦上添花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剧;初体验;张弛力;互动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074-01
笔者并非是拥有十几年戏龄的老戏骨,也不是经常出去拍戏的“明星”。我只是在我仅有的四年表演生涯中总结出对儿童剧的启示。当然,我作为《荒草镇的小狐狸》这部儿童剧的主演,来谈一谈对儿童剧的感触。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这部剧:森林里有一只爱捉弄人的小狐狸,忍无可忍的小动物们追打小狐狸的同时,被猎人抓去,在小狐狸解救自己的同时又结识憨厚的土狗和爱唱歌的小母鸡,通过小狐狸的聪明和土狗小母鸡的配合而成功保护大森林的故事。
演员要想演好话剧,首先要具备这几点:
一、演员拿到剧本的“初体验”
什么是“初体验”,就“小狐狸,这个角色而言,我认为演员需要找准这个形象。首先要通读剧本,把“小狐狸”性格摸清。可能小狐狸需要长相圆溜溜的大眼睛,尖尖的下巴这样古灵精怪的演员。如果我们不具备,那就需要“初体验”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表演是演员在剧作家创造出的文学基础上,再创造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舞台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代表演员融入进角色真正做到生活在舞台而不是存在于舞台。比如小狐狸在捉弄同伴的时候,它的“爪子”是不是要以动物形象向观众展示呢?压低身躯,爪子在前,缩起肩膀,腿弯曲,这就是体验动物,体验角色。那小狐狸在跟同伴说话时,如何表达出它的古灵精怪呢?眼神,语气和面部表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演员舞台动作的“张驰力”
影视表演和话剧表演是不一样的。电影和电视剧表演是导演的艺术,话剧是演员的艺术。话剧非常考验演员的舞台功底。比如台词。演员需要在最后一排观众听得到声音的同时要尽情发挥自己对所说台词的情感。比如舞台动作,话剧是比影视剧夸张的因为我们要保证让最后一排观众都看见还要确保自己的舞台动作合理。所以,那些在话剧中可以展现舞台魅力的老戏骨,他们肯定可以良好的驾驭影视剧。说到演员在演儿童剧的“张驰力”,我觉得取决于三个方面。
一是自己对规定情境所创造的人物性格,包括他的言语行动、形体行动和内心事项。在《演员的自我修养》中提出,演员的创作任务是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这就要考虑到动作的合理性和外部美态。如果说儿童剧“猎人”这个角色,既要表现出他的“坏”的特点,又要考虑到不吓到台下的孩子们。这就考验演员的舞台功底了。
二是導演对剧本某个人物设定的舞台调度和动作。当然导演在接了剧本后也会想象人物的性格、特点,此为“二次创作”。舞台的每个动作,每一步都必须要有原因,“为什么要往前迈一步”“为什么要举起手”“为什么要转身',做到这种张弛有度,整部戏才算完美。
三是观众对演员表演的反应,如果台下观众反响非常大,跟着演员紧张地带进角色,可想而知,演员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在台上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三、演员与观众的互动
互动,能激发孩子们观看剧的乐趣,能够挖掘出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真正的参与进来。儿童剧针对的是十四岁以下的孩子。所以,演员不仅要在声音、动作、眼神达到孩子们心理预想的角色,还要真的模拟出他们可以接受的声音和动作。当然,这对演员的局限也放大不少。在《荒草镇的小狐狸》中有台词“小朋友们,你们说对不对啊”又或“我应不应该带它们回大森林呢?”这就是与观众的互动。当然,这也是儿童剧应有的特色。孩子们的强烈呼应能瞬间激起演员的热情,会使他们在紧张中慢慢放下,这就是最直接的对演员的认可。
四、演员对突发情况的解决
在儿童剧中,孩子们的呼应如果没有预想的答案怎么办。在《荒草镇的小狐狸》有一段是在结识了土狗和小母鸡后,发现它们笨笨的想甩掉它们。就和观众互动“我们应不应该把它们带回大森林呀?”我们的预想是孩子们回答“应该,可是在现场中仍有孩子回答“不应该”,这时候就需要演员的随机应变能力了。在斯氏体系中,演员的四感中有一感明确了这一点:演员应该具有适应行动,发展所需要的节奏感。所以,在出现以上情况时,可以加一句“那我怕他们在大森林迷路怎么办呀,我再考虑考虑吧”,既体现了小狐狸重视友情又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所以应对突发状况也能考验出该演员是否具备演员必备的素质。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满好奇的。一部好的完整的儿童剧就好像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美好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有美好的剧情,好听的音乐,绚丽的舞蹈还有热情的演员。我相信肯定能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一天。在这个儿童剧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更要努力带来一部又一部美好的充满正能量的儿童剧,踏实进步,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