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
1067年正月,36岁的宋英宗病逝,19岁的皇太子赵顼即位,这就是北宋第6任皇帝宋神宗。此时,北宋已建国108年,步入朝代的中年期,而新皇帝却很年轻,血气方刚,总想做些事情。
“新官上任三把火”,神宗的第一把火就是变法。变法从他登基的第二年——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因此叫“熙宁变法”,也叫“王安石变法”。
神宗推行变法,并非自寻烦恼,而是形势所迫。根据清代史学家赵翼著《廿二史札記》中的记载,宋仁宗皇佑年间,国家财政收入3900万贯,支出1300万贯,支出占收入的1/3;宋英宗治平年间,国家财政收入4400万贯,支出880万贯,支出占收入的1/5;而到了神宗执政初期,收入虽高达5060万贯,但支出也高达5060万贯,支出竟占收入的100%,国库不是已经空了就是快空了。
神宗显然看不下去了。他多次对文武官员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又说“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可到哪里去找既敢于改革又善于理财的人呢?他想到了王安石。王安石也是一个志向非凡的人。他天资聪慧,博学多才,读书过目不忘,作文动笔如飞,21岁就高中进士第四名,从此步入官场。难得的是,他少年得志,却没有得意忘形、上蹿下跳。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到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这25年间,王安石一直在关注和思考国家的命运与前途。为此,他给宋仁宗上过万言书——后来变法的纲领性文件。
平心而论,王安石的新法有理而且可行。新法分为四类:一是救济农民、发展农业,如青苗法、水利法;二是治理财政,如方田法、均税法;三是兼顾上述二者的,如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四是整饬军备,如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这些新法,如果执行得不走样,的确能富国强兵、重振朝纲。
王安石的改革方案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最高当局的决心也很大,专门设立了改革领导机构。不久,均输、青苗、水利、免役、市易、方田、均税、保甲、保马法相继出台,一场关乎国运民心的重大改革在全国展开。但神宗和王安石都没有想到,这次改革,不但阻力重重,而且一败涂地。
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要实现“公私两利”。青苗法如此,市易法和均输法也一样。
熙宁五年(1072年),一个叫魏继宗的平民上书说,京师是各种商品集聚的地方,但市场上没有比较稳定的价格,富户奸商便通过囤积居奇等手段操纵物价,以牟取暴利,吃亏的自然是普通消费者,因此他建议设立“常平市易司”来管理市场,物价低时涨价收购,物价高时降价出售,以达到“商旅以通,国用以足”的目的——这就是市易法。具体是由朝廷设立“市易司”拨款一百万贯为本金,控制、稳定市场。
均输法的用意也是好的。古代地方政府每年都要向中央供应物资,以满足朝廷的需要,这叫“输”。其品种和数量,也都有一定之规,但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同一个地方,有时年成好,有时不好;同一种东西,有的地方贵,有的地方不贵。王安石的办法是变“发运”为“均输”,即以500万贯钱、300万石米作为资金和物资储备,朝廷任命“发运使”,统一负责相关事务,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哪里的物资便宜就到哪里购买;如果多地同时丰收,物价都便宜,那就到距离近、交通方便的地方购买,既保证了朝廷的物资供应,又省了采购费和运费,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这其实是改“地方贡奉”为“中央采购”,观念也很超前。但“发运使衙门”俨然一家大型垄断性国企。苏轼当时就指出均输法弊端甚多:“必先设置官吏,簿书(保管账册)廪(建粮仓储存)禄(给官员发工资),为费已厚;非良不售,非贿不行;是以官买之价,必贵于民,及其卖也,弊复如前。”因此他断言,耗费高昂的成本,再加上经营低效、官员权力寻租,朝廷只怕连本钱都收不回!就算稍有所获,也不会比向商人征税来得多。
平心而论,青苗法最能兼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青苗法就是由政府取代富户来发放“抵押贷款”,只是利息较低。理论上好处很多:平抑物价;救济农民;政府可以获取贷款利息;抑制土地兼并,减轻农民负担。然而实际操作下来的结果却极其可怕。
首先利息并不低。朝廷规定的青苗贷款的年息是20%,但各地还要加码。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20%;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20%。原本应该充分照顾农民利益的低息贷款,变成了另一种高利贷。而且,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的利息竟高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
其次,手续还麻烦。过去的民间贷款,双方讲好价钱即可成交;现在向政府贷款,先要申请,再经审批,最后才还贷。道道手续,都得给政府办事人员交“好处费”。这还算简单的,还有些办事员专门设计各种复杂套餐,纯朴的农民稀里糊涂地就把款给贷了,最后都不知道要交多少费!
更可怕的是,为严格推行新政,王安石给全国各地下达了贷款指标。各州县地方官就只好硬性摊派了。层层摊派的同时,照例要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农,就连中农、富农和地主,也得“奉旨贷款”——不贷款,就是犯法!结果,地方官的收入因权力寻租增加了。而且他们打着一个光明正大的旗号——变法。变法帮了腐败的忙,这恐怕是王安石始料未及的。
所以,不要以为贪官污吏害怕改革。他们才不在乎改革还是不改革,他们只害怕没事做,权力没处用,无为而治。因为无为而治,他们就没有理由也没有办法捞钱了。相反,只要朝廷有动作,他们就有办法,倒不在乎这动作是改革还是别的什么。反正上面一声令下,他们在下面就雁过拔毛!
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也只能从长计议。
变法没能扭转反而加剧了国家衰落的趋势,过了约五六十年,北宋就亡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