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国学热潮”不仅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力增强的表现,但国学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群众对国学教育的错误认识、国学教育经费不足、国学教育师资匮乏等问题,本文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国学教育为例进行实地考察,并以民族中学、第一中心小学为主要调查对象,以当地国学馆、文物建筑调查为辅,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措施,以期对国学教育的顺利开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乡村国学 中小学 现状调查 发展对策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也是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表征。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公平的状况下,城市国学与乡村国学的开展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但乡村国学教育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所以应给予乡村国学教育的发展以充分的重视。目前广西恭城县正致力打造国学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的“六进”工作,而学校是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对广西恭城县民族中学、第一中心小学国学教育现状的实地调研尤为重要。
一.国学教育现状研究
(一)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恭城县为打造成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国学县,不仅向“新八德”讲师团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们给当地的企业人员、领导干部等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也充分重视当地中小学的国学教育发展,不定时的到中小学进行视察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政府的支持下,庄埠村还修建了崇德国学馆,也称庄埠村智力扶贫讲习所。开展扶贫讲习班、组织国学启蒙培训,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愿望。据恭城民族中学的国学教育负责人介绍,县政府还动员电视局等新闻媒体对学校国学教育进行相关报道和舆论支持,给国学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条件。
(二)学校是国学教育的主阵地
从调查研究的恭城瑶族自治县来看,开展国学教育的主要有学校教育、乡村基层培训以及公益性机构培训等,而主要的开展阵地仍是学校,恭城民族中学、恭城第一中心小学都是其代表。学校是国学教育的重要一环,由学校延伸至家庭、社会,在学校接受国学教育的学生,在校可写行思录,记录所得所思所想,也可以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熏陶心灵;回家后即可践行弟子规,帮助父母做家务;假期去旅游景点捡拾垃圾;寒假可在繁华的地段摆摊帮人写对联。如恭城县第一中心小学开设的“国学经典诵读班”,从2012年开始,每年假期都会在遵循自愿参与原则的基础上,由教师带领学生去恭城文庙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多年的实践证明,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国学教育不仅有利于激励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国学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国学”一词含义深刻,内容广泛,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重要体现。在学校,国学教育主要体现在语文、历史、德育等相关学科上,学生每日朗诵一句名言;学校定期举办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学生定期手写黑板报、手制手抄报;饭前背诵感恩词;践行弟子规等。两个学校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编订了相应的国学教材。除此之外,两个学校不仅绘作了精美的国学墙,还创建了吸纳民族元素的文化长廊。如恭城民族中学两侧的文化墙。校门最左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校门最右侧则是描绘了少数民族中的瑶族孩子从懵懂幼儿直至热血青年为国做贡献的成长历程。该校斥资建造了民族文化长廊,长廊共有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少数民族的简介,长廊的最始端挂有各民族的独具风韵的特色照片;第二部分是民族魂的彰显,以为中华民族做出突出贡献的精英为例,来激发学生立志;第三部分是地方瑰宝的展示,主要是恭城的建筑、文化方面的别样体现。长廊里有众多优秀作品的展示,其中不乏有书画艺术作品、书法作品,以及践行《弟子规》优秀行思录展示等。
二.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对开展国学教育的错误认识
国学教育主要在乡村进行,群众不乏有思想上的障碍。这不仅包括落后的思想,也包括认识上的偏见。面对国学教育,有人质疑国学教育或传统文化教育有用吗?能发家致富吗?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吗?也有人认为国学教育只能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得以發展,而乡村是发展不起来的,也有不少的人对于国学教育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部分家长不愿让孩子学习除考试要求以外的其他科目。面对如此窘境,更新观念便成为发展国学教育的前提。
(二)国学教育经费不足
在调查中了解到,“新八德”讲师团的老师们的工作具有公益性特点,不少因家庭压力大而不得不辞职放弃这份职业;恭城民族中学也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不管是国学课本的编订、教师的外出培训,还是请专家到校讲解国学知识,经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毕竟学校对于教师外出培训和请专家到校讲解所提供的物质支持有限,教育经费不足也是影响国学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国学教育师资匮乏
国家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所以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开展国学教育的过程中,承担这一教学任务的多为语文老师、历史老师和德育老师。所以开展的领域主要表现在书法、黑板报的制作、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弟子规》的背诵、《论语》、行思录的书写等。恭城县第一中心小学的国学教育负责人谈到了开展国学教育的教育者老龄化现象的问题,对国学有了解的教师大多是上了岁数的老教师,而年轻教师进行国学教育时略显捉襟见肘。学生基数大,而能胜任国学教育的教师又少,即使分批对教师进行培训,但师资仍是不足,且进行国学教育的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也有待实践检验。
三.加强国学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扫除障碍、更新观念
要发展国学教育,首先要扫除思想障碍,解决认识问题。发展国学教育离不开政府的规范引导、新闻媒体的正确报导、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定期开展相关主题研讨会或通过办培训班的形式解决各级领导、干部职工、文化工作者等的思想问题,从而使他们带动身邊人民群众改变错误的认识和思想观点。只有这样,发展国学教育才会有好的开端。除此之外,发展国学教育要尊重当地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首创精神,它需要群众的热情支持和自主参与。所以政府要在内容上加以指导,使其符合党的指导思想,在政策上加以鼓励,使当地民众对国学教育的开展持接受的态度。
(二)拓宽渠道、吸纳资本
在任何地区开展国学教育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正确引导,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方面。甘肃作为经济落后地区,在政府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资金投入方面主要通过允许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以其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向银行抵押贷款,政府以贴息等形式进行扶持。[1]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式来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恭城可结合本地实际状况,采用合适的方式对该县中小学国学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以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恭城打油茶、盘王节、祝著节、石牌习俗、长鼓舞以及传统民间竞技运动射弩和瑶拳等文化风俗习惯都不失为特色,它们也是国学教育的一部分。可以建立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生态保护区,政府注入资金,并引进社会资本,将该县有特色的风俗习惯以静态壁画或者动态表演等形式传承下来,打造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品牌,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国学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三)人才引进、队伍建设
高素质文化人才也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助推力。当地政府应积极培养、引进文化人才,注重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建立中小学国学师资培训制度,给他们提供发展国学教育的有利机会和有利环境。可将优秀的国学教育人才分批送出继续深造学习,定期开展教育交流会,请外来专家和人才进行面对面的研讨,就双方所在地的国学教育现状问题交流切磋,进而提出可实施性建议。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和管理机制,制定优秀人才奖励方案,使本地人才和引进人才都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中而无后顾之忧。鼓励知识青年回乡创业就业,解决乡村人员老龄化、素质不高的问题,也可与当地优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使优秀毕业生到乡村开展国学教育工作。
中华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精华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国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国学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于瑮《广西特色文化发展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19
(作者介绍:郝争春,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