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与社会功能探析

2019-08-08 06:03张锐姚芳虹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10087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5期
关键词:体育馆体育场馆场馆

□ 张锐 姚芳虹(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 北京 100871)

前言

由共享经济指导下的共享发展理念正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共享经济产物是Uber和Airbnb两款软件,共享单车等APP也快速发展起来。除了对产品的共享外,对公共资源、空间、资金、出行、教育等基本服务的共享成为一种新型的现代生活方式,在共享中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公共服务资源的一种,分布范围广,服务可能性大,但开发程度仍然不够,其首要任务是满足学生群体的健身需求,同时还可以考虑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在其现有管理体制下,适当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实现场馆发展成果全体共享,增加创收,保持持续发展动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以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其现有管理模式和对外开放情况,探究现存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式。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以“共享”、“共享经济”、“高校体育场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中国知网检索到数百篇相关文章,从中精炼出十余篇作为本文研究的文献基础,笔者还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了解到高校体育场馆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对高校体育管理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2)个案分析法。

本文选择了国内四所较有代表性的高校体育场馆作为案例,分析其管理及运营模式,它们是:湖南大学体育馆、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中央党校体育馆、北京大学康美乐地厅体育馆。

(3)实地调查法。

笔者去到湖南大学体育馆、北京大学康美乐地厅体育馆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其场馆管理形式,对它们的运营管理有了直观的了解。

2、研究目的及意义

场馆的运营必然受到其管理模式的制约。本文旨在梳理、整合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管理模式,分析这些模式的主要特征,比较其异同和对场馆发挥本职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从共享经济视角出发,发现高校场馆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校场馆如何与共享发展观念融合,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场馆管理模式改革,更好的服务校园体育教学工作、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工作,更充分、有效的满足周围体育群众的健身需求,通过这种互惠互利关系最终促进场馆本身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为我国学校体育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好的场地基础保障,从小的改变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共享经济与共享发展观

共享发展观的概念与共享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共享经济是借助网络等第三方平台,将供给方闲置资源使用权暂时性转移,实现生产要素的社会化,通过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需求方创造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享经济主要包括需求方、共享平台、供给方三个要素,是一个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由共享经济发展而来的共享发展观念已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种发展观念是由社会进步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是由人们所合力促成的,发展成果也应由人们共享,在合理的管理模式之下,让公共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和功效发挥。

3.2、高校体育场馆与共享经济的融合

(1)高校体育场馆概念及其与共享经济理念的融合。

体育场馆是指由各级政府投资或社会筹集资金兴建,由各级体育管理机构或其他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企业负责管理的,主要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健身、休闲,组织运动训练,开展体育竞赛等经营服务的场所。体育场馆资源不仅是体育活动的载体,同时是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之一,城市中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体育场馆资源。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的数据,在全国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66.05万个,占38.98%;场地面积10.56亿m2,占 53.01%,其中高等院校场地 4.97万个,占 2.94%,场地面积 0.82亿m2,占 4.15%。

如下图所示,运动健康领域正在成为共享经济的新入口,高校体育场馆具备共享经济中的三个要素,它本身是一种常见的公共资源提供平台和共享平台,其需求方是全校师生和周边体育人口和潜在体育人群。在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过程中,高校的服务提供方属性将进一步强化,可利用互联网、手机终端等新型共享平台提高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科学有效的发挥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图1 高校体育场馆与共享经济理念的融合

(2)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功能与需求方满足。

高校体育场馆多为公益性质,尤以公立学校的供给最为丰富,主要是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的体育场所,也承担学生健身运动、校园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群众娱乐休闲的职责。根据场馆需求方类型,其功能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点:

①面向全体学生,为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场所。高校体育场馆的首要功能应是为本校师生服务,室内、室外体育场馆场地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做出相应的开放时间调整,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切实保证体育课程用地的专业、便捷,方便教师授课,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②面向高水平运动员,为训练计划有效开展提供场地。我国有近400所高校拥有自己的高水平运动队,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特征,具体项目是丰富多样的,对体育场馆的场地的空间、设施都有明确的要求。为了保证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有序、有效的开展日常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为校争光、为国争光,高校体育场馆应妥善维护场地设备器材,安排好空闲场地,为运动员的紧张训练提供基础保障;

③面向周围群众,为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提供场所。随着新时代的进步发展,群众进行运动锻炼的专业场地需求在逐渐增加,闲置时间段的高校体育场馆可以满足这一部分的需要,同时高校场馆若要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也离不开有偿开放以实现创收,这种互惠互利关系在完善的管理机制下可以实现良性循环。

3.3、高校体育场馆主要管理模式及现存问题

表1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我国现有的高校体育场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但是其管理模式也可以多样化,按照经营主体主要分为三种管理体制:学校部门管理模式(体育部门、其他职能部门)、外包管理模式、混合型管理模式。

(1)学校部门管理模式。

学校部门管理模式主要是学校的体育部门、后勤部门或者其他职能部门单独或协作管理体育场馆,是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的管理模式。学校的体育部门管理模式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目标单一,在学校统一拨款的基础下完成场馆的基本使命即可,主要是在预算范围内为校内的体育课程教学、训练、课外体育活动服务,主要任务是在课训时间内完成课前准备工作、服务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在其余时间几乎闲置,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盈利水平不高。有的高校会建立单独的职能部门对体育场馆进行日常管理,引入合同制的工作人员,弥补体育部门经验不足、精力不够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场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满足校内外的体育健身需求和活动需求。

湖南大学体育馆主要由学校体育部门管理,是隶属湖南大学的教学型场馆,包括南北两个校区的体育馆,其中南校区体育馆包括:综合馆、排球房、乒乓球房、形体房、室内田径跑道、体质测试房、体操房、熊晓鸽健身房,北校区体育馆包括综合馆、附层羽乒房、游泳馆、体育场、篮球场,承担日常教学和校内大型文体及政治活动,曾承办首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决赛,是湖大男子篮球队的训练场地之一,现主要由体育部门场馆科管辖,大部分场馆面向本校师生开放,部分场馆面向社会开放,以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寒暑假为主要开放时段,对校外人员采取随来随收的收费方式,对校内师生、职工以俱乐部和会员制收取费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2016年,湖南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了场馆管理中心,由体育部教师担任中心主任,并聘用了合同制工作人员维护场馆建设,负责清洁、安保等日常工作,管理模式由体育部门管理逐渐转变为体育部门和学校职能部门联合管理,2017年3月,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湖南大学体育场馆管理和预约系统”正式上线。借助该系统,师生们可以在网上轻松完成学校体育场馆的预定。

(2)外包管理模式。

外包管理模式将体育场馆外包给个人或物业公司、专业的场馆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全方位的管理,这是一种新型的专业化、产业化管理模式,在国外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十分常见,但在我国引用这种方式的高校场馆较少。外包管理模式包括合同制和委托制,其中委托方式包括承包、租赁、特许经营、BOT四种主要管理方式,它引入新的场馆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在保证学校办学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更为合理的安排两者的使用时间和空间范围,有利于提高高校场馆使用率,同时增加额外收入,实现“以馆养馆、以场养场”的良性循环,但也有过度开发、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使场馆设施受损、影响场馆形象、干扰教学秩序的潜在可能。

中央党校体育馆是一座全新、综合性的体育馆,体育馆建筑面积23348m2,内设网球馆、乒乓球馆、壁球馆、游泳馆、健身房等场馆,由国家体育总局下属华体集团的专业场馆经营管理公司负责运营,主要负责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咨询、赛事组织等业务。在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地下室,北京大学体育部与康美乐联合开发地厅体育中心,设有乒乓球厅、健美厅、跆拳道厅、台球厅、跑步机厅、体育舞蹈厅和健美操厅。北京大学所有场馆由场馆管理中心进行综合管理,所有权归属为学校,该地下场馆由康美乐健身会进行日常体育活动管理。

(3)混合型管理模式。

混合型管理模式是学校部门和外包管理两种模式的结合,学校部门保留场馆的核心功能管理,主管教学工作、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工作、群体工作管理,以及场馆专业设备、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将清洁、安保、财务、对外开放等场馆相关维护功能外包给专业的物业公司、后勤管理公司管理,两者分工明确、相互协作配合,既使教师从日常维护工作中分离出来,专心教学事务,也使体育场馆可以有效运营,更专业的服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在有限制的对外开放中获得自主经营收益。

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坐落在塘朗山下、大沙河畔,位于风景秀丽的大学城片区东南角。大学城体育中心项目总投资约为2.5亿元,体育中心总用地面积171917.91m2,总建筑占地面积45802m2,总建筑面积38493m2,绿地率36.5%。体育中心包含两馆一场即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和室外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附属体育设施,是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比赛场馆。有体育中心综合管理办公室主管,下设工作小组、后勤管理、体育场部、体育馆部、后勤公司等部门,对体育中心进行联合管理,各司其职,各尽其事。

3.4、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的SWOT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校场馆资源也需要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各大高校场馆都有或多或少的对外开放程度,这种场馆公共资源的社会共享是十分必要的,随着体育需求的增长,其可行性也在进一步增加,作为场馆管理人员应当察觉到这种潜在的客户群体,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加以开发。

(1)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的优势。

①高校体育场馆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能有效覆盖周围群众,服务他们的体育需求;

②高校体育场馆覆盖大多数受群众欢迎和喜爱的体育项目,可选择的健身种类丰富,可针对性的满足群众的运动需要;

③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完备,器材多样,管理有序,有较为完备的公共体育服务基础;

④高校体育场馆收费亲民,性价比较高,具有社会共享的价格优势前提,可吸纳追求低于学校周边健身场所价格的体育人群。

(2)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的劣势。

①部分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受限。高校体育场馆首先要服务于本校师生的需要,如游泳馆、网球场等特殊场馆的开放收到课程安排的限制,在工作日难以保证全天候的开放;

②部分场馆可使用空间有限。高校体育场馆是学校占地面积较大的一块教学用地,通常为学生课程开展而规划面积,划拨场地,但社会体育需求远大于师生的课程和体育活动需求,在人流量大时难以保证社会共享的良好运作;

③校园场馆的服务质量普遍不高。这主要体现在服务人员和健身环境两个方面,场地工作人员多为外聘或物业公司派遣,专业程度和服务意识不及科班出身的体育学科师生,难以保证在健身过程中提供满足健身人群需要的服务,同时健身环境受到场地建设、场景打造的原始限制,跟校外专业的健身场所相比仍有差距。

(3)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的机会。

①国家政策支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国务院4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这为高校的社会功能开发打入一剂强心剂;

②高校体育场馆寻求“自我经营、自我发展”新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体育场馆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转变为市场化的经营模式,主动寻求“以馆养馆”的新型管理模式,社会共享也成为其选择之一,通过满足群众的体育需要,承办体育赛事、商业活动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③社会体育需求被进一步开发、认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在新时代的人们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成为他们的首要选择,群众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正是场馆共享的一大驱动要素。

(4)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的威胁。

①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改革阻力较大。高校体育场馆主要为教学型的公益场馆,在将教学任务放于第一位的基础上,如何协调其社会开放功能是一项有挑战的政策任务,关系到场馆开放安排、定价、人员再分配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②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维护难度提高。在社会共享过程中,学校场馆承担了教学任务和社会服务两项功能,设备、场地、器械的使用频率增加,强度增大,对它们的妥善管理和维护也是一大难题;

③校园安全问题突出。实现社会共享后,校内外闲杂人等出入机会增加,如何识别和管理健身人群,保持校园秩序和安全环境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4、结语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分化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其背后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进程,普遍使用的学校部门管理模式是与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但是社会的发展也在给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并积极的适应,高校体育场馆执行其社会服务功能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磨合和调整的过程中,不断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新突破,为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服务,为提高师生健康、提高人民体质而服务。

猜你喜欢
体育馆体育场馆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World-famous stadiums 世界著名的体育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迷宫弯弯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馆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