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瑜
摘 要 小学数学是奠定学生逻辑思维基础、开发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课程,因此,实现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十分有必要,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思想思想的影响,教师习惯于使用“满堂灌”和“一刀切”的方式展开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听讲,难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素养,最终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此,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118-01
小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认知途径的年龄阶段,好奇心旺盛,对世界充满了求知欲,而数学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如果能够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展开教学,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重视学生作为个体生命对教学的需求,使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丰富课堂导入的形式与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兴趣是驱动他们展开探究与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开发课堂导入环节的价值,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求,使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形式与方式,在教学的一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目的参与到接下来的知识学习中,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节内容时,在讲课之前,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房子积木模型,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玩过积木吗?对积木有什么认识?”学生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表达自己的经历。然后我再说:“你们看看我拿来的这个积木的说明书,为什么摄影人员要从这么多角度去拍摄这个积木呢?只拍一张照片不可以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谁愿意上来摆一摆这个模型,让我们看上去可以和照片上一样?可以做到吗?”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注重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
数学教学的意义在于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因此,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实现数学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经之途。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关联的因素,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亲切感,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场景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乐趣,从而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价值。
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课堂布置成商店,让学生扮演店主和顾客,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实际使用自己学到过的小数乘法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又比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堂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探索和设计,利用学到过的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设计一款蜂蜜包装,看看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怎么设计这个圆柱形的包装最好呢?这样,通过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展开学习,可以有效地拉近教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升教学的价值。
三、提升课后作业的开放性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的黄金时期。因此,针对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过多地重视知识传输、忽视学生兴趣的问题,我们应当积极提升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展开探究性的学习,提升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兴趣,在检验学生的课上学习成果的同时还能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深刻魅力。
比如,在学习“数据处理”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下任务,让学生结合“零花钱”这个主题展开全校范围内的调查。一开始可以先在班级里进行调查,看看班上学生的零花钱都是多少?一般都花在了哪些方面上?然后换算成比例,制作成扇形统计图。接着再在全校范围内展开随機调查,看看其他年级、班级的学生的零花钱使用情况。这样,通过课题方式的课后作业布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益。因此,我们要积极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重心放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上,重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楠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