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讨

2019-08-07 09:05岳慧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创新

岳慧茹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该科目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前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存在理念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及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创新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提问、开展实践教学、多元评价等多个角度来变革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创新  教学模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教师主体和知识本位思想,积极地运用生活中的案例开展教学,为学生构建一个快乐、和谐、开放的课堂。但是部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却没有积极地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过程中呈现出诸多弊端和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

新课程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教材上都在致力于转变教师本位思想,教材内容也更加倾向于实践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开展呈现出严重的认知和实践脱节的现象。素质教育已经践行多年,基础教育却依然延续着唯成绩论和分数论的教学论调,学生根深蒂固地认为只有考试成绩良好才算是好学生,家长也习惯于青睐那些能提升学生文化课成绩的老师,教师的教学重点自然就呈现出偏差了。实践表明,填鸭式教学虽然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但是却对学生综合发展不利,并且会直接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提升

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习就是在考试前背诵一下即可,他们的认知水平压根没有意识到这门课程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上课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不认真思考,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氛围枯燥、课堂节奏单调,导致很多学生开小差、看闲书甚至睡觉,作为最强的催化剂和最好的老师,兴趣如果丧失了,那学生将很难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依然将分数作为课程考核和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导致教师会拘泥于教材和课本,固守教学方式,让学生强制地接受教材传输的价值观和知识点,而学生在情感和心理上可能完全没有接受教师传输的价值观念。但是为了得到较高的分数,学生会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应对考试。初中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下,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和自主学习精神将逐渐被磨灭,最终丧失学习兴趣。

(四)教师教学浮于表面

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都有流于形式的弊端。尤其是在法治意识培养上,教师根本没有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其中。有的教师只是单纯地介绍了社会上存在的法律事件,却没有解释其中的法律根源和法理思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锐减。近年来激增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正是教育缺失的一个间接体现。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阐述

(一)创新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

将日常生活中可以亲身体验到的案例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高尚的道德与健全的法治思维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熠熠生辉的。生活是教学的底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自然也不例外。若要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同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狠狠钻研,提升课堂的充实性和丰富性,从生活化的内容中汲取教学素材,为理论教学提供可靠的、详实的说服性证据。这样,传统教学模式下显得呆板和沉闷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会加大对道德与法治科目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素养,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品行。教师为了有效地实现生活化教学模式,需要在备课阶段就认真钻研,从初中生实际生活环境和社会舆论主流出发,以学生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为切入点,将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为佐证,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和丰富性。比如,在进行与学生成长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体悟和工作经验的方式来让学生体会到在一个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必要性,并将这种精神延续到自身的学习之中来。

(二)科学提问,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师的提问往往是激发学生进行问题研究的开端,是學生自主探究的动力和源泉。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种教学艺术。作为提问者,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激发学生探索欲、思考兴趣,成为决定教学成败对关键。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情境,让提问更加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强烈的道德思考和情感体验。比如在进行与集体主义相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去调查午餐后食堂的卫生情况,调查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各个班级在午餐后的卫生情况大致是一致的,效果都差强人意,我们要如何完善卫生制度呢?之后,各个小组开始认真地探讨应该如何制定规则、如何进行奖惩、如何进行人员安排,并进一步讨论拟定规则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这样的探究性内容随处可见,教师提问得当,学生就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思考空间。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和自主学习,通过适时的肯定和鼓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从伦理、道德和法治的视角去思考现实问题解决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和学生以平等的、朋友似的关系相处,积极地和学生的内心世界沟通,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取向和动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弱点和缺陷给予最大限度地包容,使其能够获得耐心的指导和鼓励。比如,在网络改变世界相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在互联网都习惯做什么,然后借助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来告诉学生网民利用互联网都在做什么,借助近年来热烈讨论的网络暴力、网络隐私、网络游戏现象来引起学生共鸣,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网络,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规范,这样可以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四)积极地开展实践教学

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从研究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性开始,教师需要意识到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该门课程最突出的特色。教師还需要研究心理学相关知识,了解到初中阶段学生在情绪、情感和心理上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实践情境来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情感认同,在深化思想认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当积极地创造条件,给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让其不仅学会在口头上认可道德理念和法治思维,还能在行动上践行道德、遵守法律。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情感状态。新课程标准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了更多的人文性和文化性,教师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志愿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道德实践活动、关爱老人活动等等,让学生在亲自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感受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的意义,进而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五)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成果还需要通过教学评价予以加强,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至关重要。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直接奠定了学生未来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所以教师要实时、动态地给予学生评价,通过思维发展、情感态度、学生互评与自评等方式来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获得教师的综合评价。只有在教学之中给予学生客观、科学、正确对评价,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实现,学生才能在完成文化课程学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

结语

作为培养初中生三观的重要场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奠定了学生今后的人生基调。教师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职责和任务,力求转变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率。“实践”成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关键切入点,教师可以以此来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机制,塑造具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热情,转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刻板印象。

参考文献

[1]莫小春.高职院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律部分教学实效性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04):102-103.

[2]印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苑教育,2017(04):96.

[4]任桂芬.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几点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0):244.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创新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