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让语文教学华丽转身

2019-08-07 08:28葛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语文教学微课

葛艳

[摘 要]微课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范式的教学样态,是“微时代”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链接经验、实践、生活等编创微课,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度思考,进行个性化解读,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微课;课程开发

伴随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范式的新课型——“微课”正流行开来。微课是微时代诞生的教学新样态。微课短小精悍、声像俱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给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微课:微时代语文教学的应然选择

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已置身于一个声色光影的时代,微电影、微视频、微博、微信……学生的阅读方式在发生改变,阅读的承载体已超越了文本,阅读对象也远远超越了连续性文本,丰富的影音在学生生活中大受欢迎。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实现教学转向,从单一的文字阅读扩展至影像阅读,从固定的语文课拓展至微课。微课的主要特质是“微”,主题微、角度微、内容微、学时微等。微课是让学生在较短(一般是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一个内容(一般是教学重点、难点等),或者学会一项技能(一般是重点技能、关键技能),滿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微课应当体现语文属性

语文姓“语”,儿童语文尤其应当彰显语文属性,具有语文味。也就是说,语文微课和语文课一样应当指向学生的语感、语境、语用。语文微课应当是通透的,应当和学生的生活、实践链接起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微课指向儿童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指向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微课应当体现课程属性

尽管微课的主要特质是“微”,但应当有着鲜明的课程属性,即和语文课一样,具有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具有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具有恰当的语文教学方法和适度的语文练习。换言之,语文微课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碎片,不能湮没在声色影像之中。

(三)微课应当体现生命属性

作为语文课程的有益补充,微课是教师对语文教材文本进行自主编创的结果,体现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凝聚语文教师的智慧力量。同时,语文微课也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润泽学生的语文生命而产生的。因此,语文微课应当体现生命属性,让师生的生命沉浸其中、沉醉其中。微课往往因为其精小而能直抵学生的生命深处,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微课:语文课程开发的现实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微课的时代就悄然来临。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延展、深化,微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转变他们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领略到语文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语文学习有意义、有意味、有意思。

(一)链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微课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要观照学生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微课教学接地气,更富有生命力。微课的教学内容要有梯度、有指向、有深度,能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展开自主分析,并拾级而上,以发展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九色鹿》一文,笔者将微课内容定位为:做人要恪守信用。在观看视频前,笔者先和学生复习同一单元的《诚实与信任》《珍珠鸟》等课文,让学生感悟诚实、信任的重要作用。接着,笔者再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并细读文本,理解调达背信弃义的丑恶嘴脸和九色鹿的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品质。有了文本解读经验的支撑,有了教师文本解读方向的引领,学生对微课内容的理解就有了相应的方向和目标,对文本解读也有了相应的方法和依据。

(二)链接实践,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归宿。语用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包括对相应的文体理解鉴赏能力、评价能力等。微课教学链接学生的实践,就是指学生在文本学习中获得各种语文知识,然后再将这些知识自主运用到语文实践中去。例如,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艾滋病的小斗士》一文,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生能够了解到倒叙、插叙等叙事方式,感悟到它们的表达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又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通过微课学习,学生结合具体语段,理解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思考、理解这两种修辞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又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只要抓住这些语段的核心问题,就能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

(三)链接生活,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语文教学应链接生活,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间,获得丰富的感知,以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如果没有生活情境,那么学生将很难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西湖》一文,如果学生没有去过西湖,那么他们就很难理解文本的内容。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单纯地依靠教材的语言——“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展开想象,那么很多学生是无法体会到西湖的美的。如果运用微课,就能展现西湖风景的旖旎多姿和美妙意境,让学生对文本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点进行整体把握。这样,通过微课创设的生活情境,学生就能领略文本中的 “一山浓、一山淡”的美妙,就能领略“绸带漂浮在碧水之上”的神奇,就能领略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的朦胧。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升了他们的文本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链接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与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必须齐抓共管,形成同生共长的状态。在微课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写作的指引,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写作力。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江雪》这首古诗,尽管教师绘声绘色地描绘江中雪景,但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学生往往无动于衷,感触不深。基于此,在教学中笔者运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动态的江中雪景图,并用缓缓的轻音乐做背景,再加上笔者动情的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构建出一幅孤寂的雪景图。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拿起笔来,写一写江中雪景图,使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更加深刻。又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沉香救母》一文,在观看了《沉香救母》微课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沉香的表现展开文本想象,并对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补白:“沉香和母亲相遇后,沉香会说些什么呢?母亲会说些什么呢?”通过补白,学生对文本有了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

微课与语文教学的美丽邂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了学生的认知、情感与思维,实现了对语文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微课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时空、教学模式,让学生既可以在线下学习,又可以在线上学习。语文教学也因为微课而变得更有个性、更有活力。在这个意义上说,微课其实不“微”,它点亮了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熠熠生辉。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语文教学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