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结情,韵味无穷

2019-08-07 00:55李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6期
关键词:青峰戍边将士

李超

省试湘灵鼓瑟/钱 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历来为人称道。为何不是“江上数青峰”?比较言之,“江上数青峰”,只是客观陈述,而“江上数峰青”,有突出“青”之意。突出“青”字,就是突出一种色调,突出一种感觉。

一者,曲终而人不见,湘灵的哀怨之情似随江水流去,绵延无尽;湘灵的曼妙身影似化为数峰青山,冷寂凄清。诗人伫立凝望,怅然若失。二者,乐曲终了,四围寂然,诗人如梦初醒,似觉江上青山依然萦绕乐曲之声,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三者,曲终之际,江上青山依然沉醉其中,意犹未尽。江上青山与诗人同为湘灵凝神伫听,且数峰青黛,一片凄然,青山知湘灵,诗人可引其为知音!四者,曲终,人远,消逝了的永远消逝了,而江上青峰还在。这曲调,不管是酣畅淋漓,动人心魄,还是余音袅袅,引人遐想,江上青峰似乎都听到了,而它总是保持沉默,总是保持着那种青葱的姿态!短暂与永恒,热烈与静默,诗人于此似有所悟。或许,我们还可以品味出更多滋味。

由“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我们很自然会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同写乐曲终了之感受,同样出之以景物。“江心秋月白”,“江上数峰青”,表述上何其相似。如果钱起写成七言,该是“唯见江上数峰青”了。琵琶声歇,人们都还沉浸其中,没有回过神来,耳边、心头还回荡着琵琶声,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诗人只凝神于江心之秋月,似乎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诗人是在看月亮吗?显然不是。这种呆呆的痴望,固然是由于月光的明亮吸引了他的注意,更主要的是,秋江寒水中白色的月光所引起的凄清之感,和琵琶声所传达的哀怨之感,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令人凝神的境界。显然,这里也突出了一种色调,实际上突出的也是一种感觉,是听觉与视觉猝然相遇的感觉。我们可以说,他从白色的月光中听到了幽怨的琵琶声;我们也可以说,他从幽怨的琵琶声中看到了白色的月光。对此,我们姑且称之为通感。从此,“江心秋月白”便成了诗人一生的永恒记忆,而不仅仅是那首琵琶曲。

由琵琶,我們还可以想到王昌龄的《从军行》,这也是“以景结情”的好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新声,并未伴随着舞蹈给戍边将士带来欢乐,听来听去,满耳依然是“别情”“边愁”,直搅得人心烦意乱,“听不尽”意谓听不完,听得都有些厌倦了。至此,戍边将士的“边愁”表现已足,接下来似乎难以复加。

诗歌的高妙之处在于,用动态的情景写足了“边愁”后,以一幅辽远苍茫的静态图画收束全诗。仿佛军中热闹的琵琶声戛然而止了,舞蹈也一下子停了下来,只留下这样一幅“高高秋月照长城”的图画,将士们在深情凝望。这种突然的由动而静的转换,产生一种引人遐想的效果。

边塞之月,一边勾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一边又让人想到将士们的亲人的怀远之痛,所谓“可怜闺里月,常在汉家营”便是真实写照。“高高”二字写月之高远,人望月而生情,而月却不解人情,孤高地挂在天边,冷冷地看着世间的悲欢离合。不仅如此,写月亮的高远还突出了边塞之空旷,越是空旷,则越衬托出戍边将士的边愁之深。而清冷的月光下是随山势蜿蜒的长城,长城是防御外敌入侵的屏障,又暗示了戍守之无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又添一层边愁。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横亘大地上的雄伟长城亦能激起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情。

我们再看一首写音乐的诗歌。李白的《听蜀僧睿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尾联写诗人沉醉于琴声中,不知不觉,碧山向晚,等到回过神来,始觉秋云漠漠,天已黄昏。“秋云暗几重”,写足前句之“暮”,衬托出诗人听琴的沉醉状态,又侧面表现出蜀僧琴声的迷人魅力。似乎还留下一片苍茫,一缕余音,让读者去品味。

像这样“以景结情”的诗句还有很多。我们看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尾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二者似有同工之妙。

“长江天际流”,“雪上马行处”,两幅图画,俱给人悠远不尽之感。从两幅图画中,我们分明看到两位送行者长久伫立凝望的身影。从他们的身影中,我们又可以读到他们对远去的朋友的深情厚谊;不仅如此,从他们的长久凝望中,还可以看出他们对朋友远去的地方的那份向往,一个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一个是离开苦寒的边塞“归京”,两位送行者能没有几许向往之意吗?

我们再看王维的《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一句“白云无尽时”写出了南山的清幽,写出了情怀的高逸,还写出了对归隐的向往。“白云无尽”也暗指世俗的功名富贵之“有尽”。明代钟惺说:“深味之,知右丞非一意清寂、无心用世之人。”有一定道理。假如“得意”,还会向往这“白云无尽时”吗?白云无尽,意境幽远,只此,便引人无尽遐想。

以景句结,蕴无限情思于景中,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有限的“景语”,并非固定的图画,经过读者的想象和再创造,便产生与读者内心相契的境界。试看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怎样的图画?相信,不同的画家笔下会有不同的表现。每一位读者都是根据自己的阅读印象谈阅读感受,“一川烟草”,凄迷、朦胧而幽远;“满城风絮”,飘忽不定,捉摸不住,缭绕纷乱;“梅子黄时雨”,凄清、零落、迷蒙、绵绵不绝。而究竟哪些词语才是词人内心的感受呢?我们真的没有必要非得寻找标准答案。词人没有直接表白内心的感受,或许词人本来就说不清楚自己的“闲愁”,用这样的“景语”来寄托,来表现,或许是最好的方式。而这样的“景语”也就有了很强的张力,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品味的余地和创造的可能。这样的作品,当然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审美愉悦。

猜你喜欢
青峰戍边将士
菜园里的客人
黑夜中的动物
致喀喇昆仑戍边卫士
卫国戍边英雄家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谪戍边疆的林则徐
将士出征
“青峰”徐来
那些功勋卓著的动物“将士”们
浅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原因
给为国殉难将士的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