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抓住学情这根缰绳

2019-08-07 00:56郝小安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5期
关键词:病句学情答题

郝小安

每年中考之前,我们都要去学校调研听课,主要是了解各校的复习情况并作一些指导。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对我们的期待都很高,希望我们带来些“灵丹妙药”,在短期内帮他们把成绩提上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感到很为难,因为语文学习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好改变,想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多次现场听课后,也确实发现了复习中的一些问题,认真反思这些问题,原因多出在对学情的忽视上,下面结合听课调研情况具体谈谈这个问题。

一、盲目讲授理论,无视学生接受情况

在复习阶段每个学校都会使用一些复习资料,这些资料一般将某专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老师们看到这些理论往往爱不释手,认为是帮自己做了一件好事,然后就把这些理论不加选择地教给学生,却没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

听一节文言文句式的复习课,一位老师拿着一本《中考指南》的资料,将上面的理论逐一讲给学生,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在讲倒装句式时又讲了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内容。课后我问这位老师的时候,她说:“感觉这个资料归纳得很好,不给学生梳理一遍太可惜了。”老师的心思让人感动,可仔细想想:这些句式学生能接受吗?初中阶段,学生没有也不需要系统学习句式的相关知识,而这位老师将这些内容一股脑地教给学生,几乎上成了大学的古汉语课,学生自然出现了畏难情绪。而且这些理论对学生翻译文言句子没有多大帮助,艰深晦涩的理论反而吓到了学生,打击了其复习文言文的信心。还有一节病句修改专题课,本来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对病句的类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修改的方法也是略知一二了,复习时教师完全可以先带学生简单回顾一下病句的类型,然后加以适当练习,在练习中指导并总结一下即可,可是这位老师对学生十分不放心,首先是列举了病句的几种类型,然后开始细致讲授辨识病句的技巧:

1.注意动词;2注意介词;3.注意否定词;4.注意两面词;5.注意关联词;6.注意并列词语;7.注意增减倍数……

传授了辨识技巧以后,教师又告诉学生修改病句的方法:增、删、调、换。每种方法下面又讲如何增、如何删、如何调、如何换,分得十分细致。但由于讲得过细,陷入了繁琐化的误区,学生听的主次不分,云里雾里,反而不会修改病句了。

二、迷信解题方法,无视学生能力水平

在复习阶段,教师喜欢把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介绍给学生,有的甚至直接让学生背诵解题方法,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妙招”,就能熟练答题。每次听课都可以听到这样的课,尤其是现代文阅读课,教师根据不同的文体,总结出不同的解题方法,看似非常实用,其实效果不佳。例如听到在一节小说阅读复习课中,教师给学生归纳了以下解答语段作用的方法: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讲完方法后,教师就让学生分析一开头语段的作用,有的学生不从具体语境回答,仅仅机械套用了答题术语,有的把上面三种类型的方法混淆在一起,出现了“总结全文”或者“承上启下”的错误。教师很生气,批评学生“开小差”,为什么告诉了方法还回答不出。其实,我们认真反思一下,何尝不是我们的复习策略出了问题?学生在阅读能力不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解题方法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

学生能否答好题主要取决于他们的阅读能力,单单靠背诵解题方法肯定不行。就像一个孩子,你将举起重物的方法告訴他,他还是不可能将东西举起来,因为他的身体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举起重物的标准。例如有的学生连“总领下文”和“总结全文”的含义都分不清,以这样的阅读能力,又怎么能按照老师预设的方法成功答题呢?还有这些答题方法都是别人总结出来的,并不是学生自己从实践中获得,因此无法深刻理解其中的规律,形成理性认识,自然很难将解题方法熟练运用到具体实践中,作答时出现机械套用、张冠李戴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课堂千篇一律,无视学生兴趣

到了复习阶段,教师上课普遍比较随便,不能用心去设计自己的教学。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复习课往往千篇一律,造成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欲睡。

教师一般按照这种流程来上:先讲理论,然后让学生根据理论来做题,做完题目,教师讲评答案。这种课听得多了,难免产生腻烦的心理。首先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学生的书上都有,听与不听都一样,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二是教师讲解时学生参与少,教师讲教师的,学生做自己的,所以复习课开小差甚至是打盹睡觉的现象比其它课更多;第三是教师讲评时往往是群问群答,提问也只是那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回答,其他的学生都是抄写教师复述的答案,学生的压力小,听课效果就不好;第四是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往往不能及时给予评价,学生缺少继续参与课堂的热情。

复习课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型,必须高度关注学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依据学情调查,确立复习重点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我们应认真研究学生的现状,了解他们会了什么,在哪里还有问题,然后再做针对性地复习指导。

1.倾听学生呼声,及时改进教学方式

“春江水暖鸭先知”,为了解复习课效果,可以搞一些问卷调查,或者召开座谈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对于学生能够听懂的地方,教师应该少花时间。对于学生不太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不明白,怎样才能明白,根据学生的反馈,认真思考。我们在调研的时候,也经常找学生座谈,一次座谈中,学生告诉我们在复习诗歌赏析时,教师总是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几个方面全面复习,自己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就建议教师上这个专题时不要贪大求全,可以围绕诗歌某一方面展开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学会鉴赏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改进了自己的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答题情况,找到具体提升办法

在训练的基础上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学生答题时常见的失误点,是提升复习效率的基础。以阅读复习为例,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找不到文章要点,可以让其带着文后的题目进行阅读,阅读时注意圈点勾画,并留意文章中的一些议论和抒情的句子;有的学生存在回答问题逻辑混乱的问题,可以让其在答题时注意条理,分项叙述,由重到轻表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在答题形式上不规范,可以让其多学习规范的答题用语;有的学生答题语言不够通顺,可让其多读几遍自己的答案,修改不通顺的地方;有的学生答题时涂改严重,可以让其先拟写草稿,通顺了以后再将答案写到自己的试卷上。

二、按照学生接受规律,探寻合理的复习课形式

教师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往往重视学生做题前的理论指导,而忽视过程指导。不少教师大讲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而将“练”置于次要的位置,这样做并不符合人的接受规律。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复习课最好的形式应该以练为主,练中点拨,总结方法。为此,我制定并推广了这样一个复习课流程:直接练习——修正答案——点拨归纳——巩固再练。具体是学生先做题目,教师检查学生练习情况,将学生出现的问题标示出来,师生共同查找失误原因,并修正答案,在解决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归纳解决这类题目的一般方法,最后再利用所学方法巩固再练。这样复习,将问题前置,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加符合人的接受规律,而且通过学生实践总结出的解题方法,学生记忆更加牢固。这里的解题方法是在实践操作基础上形成的,比教师直接给予方法效果好得多,学生运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在获得方法的基础上适时练习,又进一步加深了认识。这个过程,学生参与度也高,课堂气氛热烈,复习效果明显提升。

三、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增强复习课的趣味性

经常看到有的复习课上的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导致效率不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强复习课的趣味性。

1.适当加入不同的复习内容

复习虽然有重点,但是也并不一定非要復习一个内容,一节课可以复习不同的内容,让课堂复习不再那么单一。在调研听课中发现,不少学校在复习课开始前的5分钟,安排一些重点字词或者古诗词的默写,这样的做法很好,不但可以在字词或诗词默写上常写常新,还可以给沉闷的复习课开一个别致的头,增强了趣味性。

2.变换不同的课堂形式

复习课多采取问答式的教学手段,这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热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分组展示、小组竞赛、上台板演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但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重视个人独立的思考,小组交流合作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二是避免学生翻看答案或者借助辅导资料,让学生真正“吃吃苦”“红红脸”“淌淌汗”,增加学生的“运动量”,这样的课堂才能有效果,如果学生在课堂很安逸,那么复习课的效果一定是不佳的。

3.做好激励性评价

复习课经常要做练习,所以要注意练习题的设计,题目不能太难。为了避免学生复习状态的消极与懈怠,要及时做好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在复习中取得的一些细微进步,教师要能及时发现,并且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才有不断努力下去的动力。

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实现自我提升

依据学情搞好复习,还要特别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反思,实现自我提升。“找到问题是复习课的第一步,找到问题后,就需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主要还是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靠老师,这就需要自己积极用心地去研究,探究,弄明,弄会,弄透。”[1]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制错题集,发现常见失误,避免以后再犯;让学生命制试卷,促使其关注命题方向,明确复习的重点;让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反思近阶段的复习效果。例如有个学生每次解答议论文论证思路的题目时总是失分,教师引导学生在自己学过的教材中找出几篇典型的议论文,进行反复品味,了解议论文一般的论证思路,并鼓励学生动手撰写了几篇议论文,这样便能让学生对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有了深刻的理解,解答这类问题的正确率有了显著提升。还有一位学生平时作文尚可,可是每次考场作文总是写得混乱不堪。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找原因,学生坦言自己由于紧张,考场作文没有思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教师便让学生研究考场作文的一般规律,学生通过反复研读范文,总结了考场作文的基本框架,以后再写,加入适当的材料来写就可以了。

医生治病讲究“对症下药”,复习过程与之类似,要想上好复习课,教师必须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中考复习的大幕已经拉开,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紧紧抓住学情这根缰绳,才能开辟出一条高效的中考复习之路。

注释:

[1]刘金玉.“中考语文复习课”七题谈[J].教育创新,2015(6):42.

猜你喜欢
病句学情答题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怪才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浅谈修改病句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生作文中的“病句专项练习”
“病句城”历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