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文学作品的体验式写作教学

2019-08-07 00:55谢莉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6期
关键词:虚构文学作品体验式

谢莉

非虚构文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伴随美国的新新闻主义浪潮而诞生。受“20世纪下半叶以来日益高涨的世界性的文学写实主义创作精神和纪实热的感染”。美国的著名记者杜鲁门卡波特等,都非常推崇非虚构文学,他们认为“强调叙述者亲历,以长篇散文化的自传体为形式,鲜明的叙述主导观念配以富有历史意味的现实事件,构筑个体界域分明的叙述空间”。

以作品内容与其描写对象来看,大致可分为虚构文体与非虚构文体。非虚构写作又是目前为止较为全面的系统文体,例如新闻、纪实文学、传记和日记文学体等等。不论是80年代兴起的报告文学热,还是90年代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流行,都昭示着传统文学的精神回归。21世纪时,非虚构写作更涌起一股热潮,产生了大量优秀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这也对20世纪的虚构文学造成了强有力的回应。

相对于中国传统的文体,非虚构写作似乎并不合乎情理,即“文学合法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非虚构的文学其实是保有文学作品的真实性,是作者真实的看到或者感受到的情景,即真听真看真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在写作时总是不能够尊重真实的感受和情景,写出的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假”“大”“空”。因此利用非虚构文学的真实性来指导学生写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非虚构文学的写作指导可行性分析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谚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对于写作最直接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作家的写作成长史都是从模仿他人的写作开始的。非虚构文学的语言更是贴近现实情节,能够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性格,在词句的表达方式上也非常值得学生借鉴。通过对非虚构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在非虚构文学作品中能切身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也可以学习作家的用词和表达方式,逐步提高自身语言的运用技巧。同时,通过深入的阅读和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表达能力,增强对非虚构文学真情实感的体验,进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写作的真实性。

(二)增强生活真实感受

在日常的文学作品阅读中,虚构的文学作品往往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些文学作品虽能理解,但距离实际生活较远,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其内在情景。在构思的过程中,写作的素材看似丰富,但是能够真正运用于文章之中的并不多。

非虚构文学的写作素材源于真实的生活,学生在写作时根据自己的构思框架,结合非虚构文学的写作特点,调动切身的实际经历,借以抒发真挚的情感。这有利于读者感知其中的深意,理解文中所描写的一些情节。而且在一些日常新闻的报道中,编者也会采用特写的描写手法,使事件和人物更加饱满和形象。非虚构文学正是由于它的真实性,让学生在阅读时比较容易引起共鸣,有所收获。

(三)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

当前,学生课业压力较大,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在写作时视野不够开阔,情节单一,在构思上受到极大的限制。但非虛构文学就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大多数非虚构文学的篇幅没有那么长,大大缩短了文学阅读的时间,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文章的要点。另一方面,非虚构文学的形式较多,例如新闻,纪实报告等等,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与阅读兴趣。这些作品各具风格,在写作形式上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无疑给学生写作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空间和角度。这也使得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借鉴非虚构文学的写作特点和案例,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非虚构文学的体验式写作教学方式

(一)在课堂中加入非虚构文学的阅读体验

在课堂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入一定的非虚构文学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非虚构文学的阅读的形式也有多种文本可供选择。例如,对新闻特写的阅读,可以结合新闻报道描写的表达方式,讲解每一种非虚构文学问题的写作特点。再比如,纪实文学,就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以新闻报道或者档案等等的方式进行描写,也可以对访问和调查搜集的材料进行提炼概括,激发内心的感触。

写作,都是成千上百的作品的积累。只有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才会完成质的飞跃。教师在教给学生描写事件和人物的方式时,也应强调以事实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构思。

(二)在课堂中加入非虚构文学的写作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特定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真实描述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与想象,抓住要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写作。在写作完成之后,应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反馈,比如随堂让学生互相批改,进行对比与反思,找到自己真实性写作中的不足。

文章的构思与逻辑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进行,但写作最终一定是要落实在笔头上。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截取文学作品中的小段落,进行仿写。而在学习他人写作手法的同时,不应落入窠臼,仅仅是替换词句式的硬性搬套,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在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能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三)在课堂中加入非虚构文学阅读后的技巧体验

教师在学生写作时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通过总结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让一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实用的技巧进行写作,以便在拥有写作灵感时能够真正进行创作,而不是单纯的空想,从而锻炼与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比如,在小说的情节设置上,可以通过“平淡——遇到问题——纠结——解决问题——新的平淡”这五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尝试写作,看似简单的模式在运用的时候能够结合不同的“问题让文章的内容显现出多样化,使文中呈现的人物纠结与解决方式有了新的选择。这不仅丰富了人物的性格,让文章能够展现出不一样的魅力,也使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实际的教学效果。

(四)在课堂中加入非虚构文学阅读后的交流体验

在课堂中加入非虚构文学的阅读,会起到一种督促的作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较为典型的非虚构文学的片段。一方面,引导学生对非虚构文学写作结构进行总结,让学生学习每种非虚构文学问题的写作结构和方式,探索出写作技巧,以便用于自己日后的写作当中。另一方面,可以对引导学生对非虚构文学写作的词汇和语言的总结和记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与讨论。文章不仅要能够读,更应该会用,所以语言的积累也会使文章更加丰满和有内涵,让学生在课堂中对非虚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非虚构文学对体验式写作的教学启示与发展空间

(一)非虚构文学对体验式写作的教学启示

非虚构文学,是真实与虚构的结合。在描述具体人物、事件和时间、地点等等要素的时候,要保证描述的真实性。而在描述心理活动和思想活动的时候会用到一定的艺术虚构,使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不至于太过直白。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非虚构文学作品的描写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学,这也有助于学生进行其他文体的写作。而教师就更要对非虚构文学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作品特点与学生写作进行关联,找到一个平衡点,探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与吸收。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能够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带入课堂,能够对书上的知识进行消化。针对一篇课文,不仅要明确“教什么”,更要知道具体“怎么做”以及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这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之一。

(二)非虚构文学在体验式写作中的发展空间

在之前报告文学也非常流行,但现在已经基本不会再提到,因为有些作品的编造痕迹很严重,为什么最近几年又重新开始再提非虚构写作呢?这是因为,在很久之前,小说也具有反映现实的功能,但到后来发展过程中小说离现实越来越远,通过文学作品来关注现实的题材也越来越少。小说更多是走向个人空间,或者是走向类似玄幻等领域,虚构的成分也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下,需要非虚构写作这种文体更好地反映现实。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出急速发展、变化剧烈的情况,尤其是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的短短30多年,却相当于把其他国家上百年的历史走完,这些都是非虚构写作的素材,作者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去进行写作,然后以文学作品展现出来。非虚构文学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写作教学中也将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獻:

[1]蔡雄辉.“着眼写作主体成长,有效提高作文能力”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7.

[2]傅修海,刘红娟.“非虚构写作”漫议[J].文艺评论,2012(03).

[3]霍俊明.“非虚构写作”:从文学“松绑”到“当代”困窘[J].文艺争鸣,2012(01).

[4]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邱海芳.写作教学中生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D].苏州大学,2008.

[6]王晖.非虚构文学:影响、异议、正名与建构[J].中国作家,2006(08).

[7]杨晓军.中学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

[8]张柠,许姗姗.当代“非虚构”叙事作品的文学意义[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02).

猜你喜欢
虚构文学作品体验式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虚构
虚构的钥匙
虚构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