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时间轴,变通搭支架

2019-08-07 00:55毛永健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6期
关键词:支架记叙文乡愁

毛永健

高考记叙文于考生而言,难点颇多,其中一点便是对支架的建构。事实上,记叙文的支架搭建无非就是时间、空间、事件、逻辑等几种,并不芜杂,但是真正呈现在高考试卷上的诸多记叙文,其结构支架的脉络却往往让阅卷者看不清东西南北,于是乎,考生们的“得意之作”就在阅卷者的不知所云中纷纷落马,仅获得一个尴尬的分数。其实,记叙文作为文章之一种,其自然就具备“文”的相关章法及套路,考生只有沉下心来研究并实践其中技巧,才有可能获得豁然开朗之感悟。下面即以余光中诗歌《乡愁》为例来分享高考记叙文“时间支架”建构的套用与变通策略。

《乡愁》全诗如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结构上,《乡愁》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点为序一线串珠,有机地将邮票、船票、坟墓及海峡四个充满离别愁绪的喻体意象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并借助于乡愁这个直抒胸臆的本体予以明白呈现,以囊括诗人颠沛流离的一生。从这个层面来说,四个时间点均扣紧住个人成长的阶段来推进,切分层次的标准是同一的,并未重复或交叉,有可套用的支架;在内容上,诗歌先写自己对亲人及家乡的思念,最后升华为对祖国的思念,于是呈现出了逐层深入的递进态势,这有利于对情感的抒发及对主旨的揭示,完全符合记叙文内容的梯度设置的一般模式。由此可见,《乡愁》一诗不管是外显的结构还是内蕴的内容,都适合进行记叙文支架的搭建。当然,原诗歌共分为四节,但是在高考记叙文中,如若照搬此结构,就会显得略微累赘拖沓,也不好对与叙事相对应的时间节点进行较为合理的切分,为此建议予以精简为三个时间点,可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也可为“小时候……长大后……而现在……”,如此一来,考生在套用原诗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变通,会更符合高考记叙文现场写作的实际,也更容易获得阅卷者的青睐。

一、借其形: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原本指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里套用一下,指把别人很好的时间支架借用过来,与自己高考作文的写作主题进行无缝地勾连,以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目的。高考记叙文的时间支架,可外显为形,内聚为神。而就其外形而言,时间支架的呈现方式是极为有限的,一般可分为两类,也即可变处和不可变处。可变处是有创新空间的部分,考生可进行变通;不可变处是固定的部分,考生则进行照搬即可。有鉴于此,考生可就一些颇为典型的时间支架进行照搬借用,或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变通点睛,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契合。譬如余光中的《乡愁》结构,其时间支架就具有照搬的可操作性,考生只需画龙点睛,根据文章所需进行局部的细微的更改即可。当然,考生要想让所画之龙有眼睛,也还是需要一些技术手段的,诸如怎样将支架与主题勾连,怎样让支架眉清目秀,怎样让阅卷者知道时间支架的出处、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等,都是需要考生灵活套用与合理变通的。例如江苏卷高考优秀作文《人与路》。

人与路/江苏一考生

小时候,路是一條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啊!”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耐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同样沉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女聪明着,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

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已经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文章的时间支架在《乡愁》的结构上仅作细微改动,将“长大后”改为“再大些”,并删掉“而现在”,在支架上就契合了应试作文常见的黄金结构。这样的支架,标识明确,简单而清晰,绝不山重水复,但却建构起了我与奶奶的令人感慨唏嘘的有关相聚与别离、活着与死去的亲情故事,让阅卷者一目了然,顿生共鸣。此外,考生还巧妙地将“人与路”这个命题与支架进行了必要的勾连,将原诗中本体“乡愁”更改为“路”,将喻体“邮票、船票、坟墓”更改为“羊肠小道、电话线、冥币”,并随之变换了主客体的方位,阅卷者读之既能感受到《乡愁》的哀婉怅惘,又能体悟到人与路的生死相依,真情流露,于是整个文本就在人与路的双关含义中,生发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新意和韵味,可谓“时间支架”建构画龙点睛的典范。当然,如果实在要在支架建构上挑点刺的话,我认为本文可以在文首有一段总起引领,文末有一段总括升华,这样可以让整个文本的支架显得更为严谨缜密,浑然一体。

二、留其核: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原本指把这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在那种花木上,使之产生新品种或改良老品种的一种栽培方法。这里借用到高考作文的时间支架构建上,指的是考生将平时积累的典型的文章的时间支架,进行高度改编后放进自己的文章里做支架,以建构文章的一种借鉴方法。在这里,移花接木的时间支架可以是名家大师的,也可以是自己平时宿构打磨的,只要支架本身具有可移植并与主题可勾连的价值,考生都可以运用。一般而言,对时间支架的移花接木需要满足如下三个条件:一是被移植的时间支架最好是名家的,这样才能让众多阅卷者捕捉到支架的来龙去脉,以生发出一种该考生学识丰富、活学活用、懂得知识迁移且文本诙谐的好感;二是被移植的时间支架是考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反复精雕细琢过的,也即通过多次的模考实践检验过的,这样的时间支架在整体上会呈现出较高的水准,且是借鉴自己的,阅卷者只能从原创上去认定文本,这样更容易吸引阅卷者;三是移植及变通需要掌握好“度”,既要留下原本时间支架的“核”不走样,也要勾连主题恰到好处,切不可露出过多雕琢牵搭的痕迹。例如广东卷高考优秀作文《你我之梦,中国之梦》。

你我之梦,中国之梦/广东一考生

十八年前,庚辰龙年,我随新千年来到人世间走这一遭;十八年后,戊戌狗年,你接过火炬来到人世间走这一遭。有缘相逢,请你打开时光瓶,它已漂过了又一个十八年。

2018年,我在时光这头,你在时光那头,我望着你。我的梦,也是你的梦。

我有幸与新世纪同生,更有幸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许是注定,我见证了这十八年来祖国的日新月异。有道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两千年前,中国还是奴隶社会;一千年前,中国还是封建社会;今天,中国是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我看过北京奥运会上灿烂的烟火,我上过来自宇宙中的授课,我走过众多山区里崭新的公路,“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中国做到了。“精准扶贫”已入攻坚阶段,扶起了后劲十足的东方巨龙。而如今我坐在这考场之上,将我十二年所学化作文字,正是得到了科教的好处。中国梦是不会终止的,尽管成就已辉煌,但逐梦人不会停下脚步。我的中国梦,十八年后也是你的梦。

2035年,我在时光那头,你在时光这头。你望着我。你的梦,也是我的梦。

又一代新人,又一轮十八年。你我似已相距太远,然“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时空,也并非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了,全面小康早已建成了,你生逢盛世,你是比我更幸运的一代天之骄子,你的使命无疑更大了。我这一代,目送中国雄起于东方,而你这一代,则要成为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中流砥柱。“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生于信息时代的你定然更有超世之才,不过,我也会在你身边,我们的中国梦,不单靠一代人孤单地努力,中国梦,是代代人心血的结晶。

新世纪,你我都在时光这头。你我的梦,中国的梦。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回望过往的辉煌,不为沉湎自傲,而为展望未来。中国尚有诸多不足,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科技人才有待壮大,军事力量有待增强。无妨,你我齐努力,社会共出力,沉下心来为中国谋发展,须知“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只有万众一心,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动中国发展。既如是,何不携手共创新时代?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机缘与使命、际遇与挑战。时光两头的你与我亦如此,然,新世纪的中国、新时代的中国,是你我共有的中国。她的梦,当是你我齐追逐的美好的远方。此肺腑之言,我装进时光瓶,留待你亲启。

“江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望十八岁的你与我陪伴着祖国高歌猛进。愿与君共勉,待他日归来回首,春满园。

这是一个情境任务式高考作文命题,考生需要置身于命题所设置的情境之中,并根据命题者要求完成的任务去写作,难度较大,考生很容易言之无物,滑入不痛不痒的泛泛而谈。但是本文考生不但将自己精准地放置于命题所设置的众多时间事件情境之中,扣住传承中国梦行文,而且还从18岁青年人的身份切入,针对“2035年的18岁青年”而写,完全契合命题的写作任务。除此而外,本文的三个以时间为序的分论点建构,均移植余光中《乡愁》的时间支架,考生从2018年起笔,写到2035年再到新世纪,时间的呈现方式完全颠覆了《乡愁》的时间架构模式,但是紧随时间之后的“我在时光这头,你在时光那头”“我在時光那头,你在时光这头”“你我都在时光这头”却能够明显地看出考生对《乡愁》的借鉴,只不过考生在移植的过程中,不但让核心内容呈现出了先分后总的层递梯度,而且将“形”尽量消解,只留支架的神韵罢了。总而言之,本文开篇用“接过火炬”形象地表达出了“传承中国梦”的主旨,而整篇文章在“中国梦”的统领之下,由回顾过去十八年,到展望未来十八年,再到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整个支架前后贯通,清晰严密。可以这么说,文本在考生的不断反复、重章咏叹之中,形成绝妙的建筑美和音韵美,可谓美不胜收,余味无穷。

三、化其魂:推陈出新

推陈出新原本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的一种借鉴方式。这里借用到高考记叙文的时间支架建构上,特指考生化用他人的文章中的时间支架,由于经过考生不断的反复的消化、整合与改编,其原本文字已经基本消解,只留下支架模式之“魂”,以供考生套用与变通。从上述定义来看,考生在文章中最终呈现的时间支架,已经接近考生的原创,一般而言,评卷者已经不太可能看出支架的出处。正因如此,考生在对时间支架推陈出新时,需要注意如下两点。一是所有的时间支架都是有序的,譬如“过去……现在……未来……”,或者“五岁……十五岁……二十五岁……”,或者“少年……中年……老年……”等,往往具有一定的时序性或者线性,考生用倒叙也罢,插叙也罢,都要理清时间的来龙去脉,切勿让时间支架混乱不清,无序可寻。二是要大胆化用,小心创新,切不可搞无厘头,那些稀奇古怪的创新最好忌用,因为高考作文作为语文的半壁江山,还是求稳为宜;建议化用的支架要足够典型,如此才可能让阅卷者对“魂”有所索引,并生发出“旧瓶装新酒”的认同感。例如福建卷高考优秀作文《八·十八·二十八》。

八·十八·二十八/福建一考生

“啪!”一巴掌猛地打在屁股上。我大哭起来。“老师怎么教你的,小草是绿的,太阳是红的,看看你,怎么画的!”我透过泪眼,看着那张被撕掉的画:小草是黄的,太阳也是黄的。为什么非要把小草画成绿的,把太阳画成红的?我戴爸爸那个太阳镜,看到的小草和太阳就是黄的。我不解。

“还有你的作文。”老师的喊声把我拉回现实,“让你写爸爸、妈妈,你怎么写的?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

“本来就是嘛,妈妈陪我读书,爸爸背我上学,不是书童、车夫,是什么?”我不服,和老师顶嘴。

那年我八岁,还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新颖、多变、极富想像力。周长长,面积小,人生阅历浅。

“太过分了。”我回到家,把书包一扔,坐在沙发上生闷气。

“怎么了?”爸爸关切地问。

“今天考试,居然有人作弊,老师也没看到。”

“他有没有抄你的?你有没有受影响?”说到作弊,父母如临大敌,紧张地问。

“那倒没有。只是这样对努力学习的同学太不公平了,我要去举报。”

“别傻了,没影响到你就行了。举报,万一人家报复怎么办?再说了,那么多作弊的,你举报得过来吗?”听听父母的话,有道理,于是打消了举报的念头。

回到房间,我想起刚刚被老师读过的作文。写友情的。只是我所描述的友情与我遇到的相差甚远。文中用了很华丽的辞藻,而我拥有的友情都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却又很温馨的。“文章很唯美,但很违心。”我苦笑着对自己说。

那年我十八岁,已经被渐渐改造成规则的图形,只是棱角还在,不新颖也不规范,不多变也不稳定,周长不长,面积也不小。

“我的这件衣服怎么样?”女伴向我展示她新买的衣服。“很不错,和你很配,你穿上这年轻了十岁。”我赞不绝口。其实那件衣服很难看,但我在“赞美”的时候,竟没有任何感觉。全然没有第一次说违心话时的慌张。

老板刚刚批评了我,说我工作的方法不对,并告诉我另一种工作方法,于是我很听话地按老板介绍的方法去工作,尽管方法更不对。但管他那么多,这是老板交代的工作方法,出了问题不关我的事。再说了,和老板顶嘴没好下场。多年的经历,已经让我有经验了。

那年我二十八岁,已经被打磨成了一个圆,我稳定,我周长短,我面积大。我的人生阅历丰富了,我变得世故圆滑了……

一天,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哭着扑过来。“老师说太阳是红的,小草是绿的。可我戴爸爸那個黄黄的眼镜看到的太阳和小草就是黄的,老师说不行,还打我。”女儿哭哭啼啼地讲完。这些许猛地击中我的心,尘封已久的记忆大门猛地打开。我想起了那黄的草,黄的太阳,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想起那个未经世俗打磨的不规则的多边形。我的泪水悄然滑落,为不再拥有的那个不规则的多边形……

余光中《乡愁》一诗的支架灵魂是什么,除了时间的建构以外,还有就是那一组暗喻。时间支架让诗歌的抒写因为跨度而产生张力,暗喻则让诗人的情感与客观物象发生了本质的联系。本文在借鉴《乡愁》支架的基础之上,以“那年我八岁、那年我十八岁、那年我二十八岁”三个时间序列构建支架,将人生的三个阶段串缀在一起,并通过“我还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我已经被渐渐改造成规则的图形”“我已经被打磨成了一个圆”等三个暗喻巧妙地让支架与话题产生勾连,有力地揭示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人生就是一个由新颖、多变、极富想象力的不规则的多边形被渐渐改造成一个不新颖也不规范,不多变也不稳定的图形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不断丰富,还将被进一步磨平棱角,打磨成了一个稳定、规范的圆。而文章最为深刻也最为耐人寻味之处,则在结尾段,考生将时间推移到二十八岁以后,假借母亲的身份,通过去幼儿园接女儿,在女儿身上又看到了自己二十年前的人生遭遇和人生轮回,这个神来之笔,给了现存的教育及教育者一次当头棒喝,立意高远,鞭挞现实,对现行教育有很好的警示意义。比较两文的时间支架,《乡愁》立足于过去与现在,而本文还关注了未来;比较两文的支架内容,《乡愁》抒发的是既有小我也有国家的家国情怀,而本文则在虚实之间,通过自己与女儿的相同际遇,对当下教育弊病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与有力的叩问,可谓出新之典范。

总之,高考记叙文作为文章之一种,考生在写作中最好让“文”有“章”可循,切不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毫无章法可言;也不可将支架搞得过于复杂,因为没有哪一位阅卷者愿意在文章迷宫中找不到出口,也没有哪一位阅卷者愿意给支架不清的文章以高分。此外,考生在平常的练习中应该多准备几个能够套用并变通的支架,以备不时之需,因为我们要充分相信,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猜你喜欢
支架记叙文乡愁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乡愁
记叙文阅读专练
乡愁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回头一望是乡愁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