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9-08-06 02:20李志惠
教育界·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研究实践大学数学

李志惠

【摘要】移动教学过程更加丰富灵活,移动教学模式更加高效便捷,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交互性、个体性等特点,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了互动交流,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扩大了优质教学资源,开辟了课堂教学新天地。

【关键词】移动教学模式;大学数学;研究实践

一、移动教学模式的含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设备的普及与网络互联的便利,未来课堂将融合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移动教学模式。移动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和学生通过移动设备上的教学平台工具,在稳定的互联网络下进行的一系列教和学的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手機上的教学软件“手机课堂”APP,结合传统教学方法给大学生教授数学课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来优化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课内课外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移动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既能实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又能单独使用,还能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翻转课堂中[1]。

二、移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当今移动互联设备已成为教师和学生不可缺少的随身携带工具,它具备的教和学的功能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教学设备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和移动性,使之具有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资源共享化、课程教学动态化、教学过程长期化的特点。

线上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移动互联设备上的教学平台工具“手机课堂”APP进行教和学的一系列活动,实现了课前签到、课中讨论、线上测试、随机选人、问题抢答、任务布置、在线直播、投票问卷等。

线下教学就是在课后应用该APP可以实现的活动,主要包括观看视频、答疑辅导、线下测试、交流沟通、在线直播、问卷调查等。

教学资源共享化就是借助该教学平台将教学资源上传到课程云平台,加入课程云平台的学生可以随时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或在线浏览资源,观看视频,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实现自主学习。

课程教学动态化就是教师随时更新和丰富课程内容,在线有针对性地辅导与答疑,根据平台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督促学生学习,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教学过程长期化是指课程教学在课程结课后仍然继续,教师可以持续关注每名学生结课后该门课程的学习和使用情况,可以一直延续到毕业。

三、移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手机上安装“手机课堂”APP,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如何查看自己和班级的成绩情况,且对学生做一定的要求和说明,课前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预习,课中要认真听讲,才能做对“手机课堂”APP上的练习,课后随时随地复习、完成作业,每次做完练习提交后,分数立马显现,不同分数对应不同学豆,学豆累加的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一)课前资源推送

上课前,教师把教学PPT、视频、动画、参考资料、案例素材等资源通过APP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预习,教师可以随时关注学生下载和浏览资源的情况。

(二)课前教学设计

大学数学移动教学每节课都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可以作为讲课脚本。教学设计如下:首先进行大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其次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再次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后是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复习上节内容、分组讨论新内容、知识点讲解、阶段小结、巡视答疑、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

(三)课堂教学

一键签到,灵活考勤。一键签到耗时少,并且形成记录,生成图表,查询统计直观。

调查问卷,预习反馈。通过调查问卷可以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根据反馈结果,讲解存在的共性问题。

问题抢答,随机选人。课堂活跃时采用问题抢答的方式,课堂沉闷时采用随机选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随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并给出成绩,做到平时成绩有据可查。

阶段测试,反馈调整。知识点讲解完毕可以发布测试任务,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原因,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强化知识点的训练。

任务分组,讨论评分。课后针对某个问题发布一个任务,进行分组讨论、组内评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点评。

课后小结,布置作业。知识讲解完毕,利用最后几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把握所学内容,对整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使其对所学知识加以梳理,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和网络。一节课有个好的结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课虽尽而意未绝的效果。布置作业时,必须做到要求明确,内容具体,而且不能过重,每一知识点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布置给学生。同时,这些作业又能为下堂课的教学架桥铺路,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样课堂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因为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一直延伸到课后和课外。

(四)学情跟踪,因材施教

教学平台“手机课堂”APP会记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包括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作业提交情况以及各项成绩。通过对这些数据的了解、分析和研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情况、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了解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得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在获得准确的信息之后,便可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确定分类指导的目标与措施,以便因材施教。

四、移动教学模式的优势

利用“互联网+”技术,利用手机给学生上课,并非抛弃传统的黑板、粉笔,而是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顺应时代的发展,扭转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做“低头族”的尴尬局面,有效避免了学生学业的荒废。移动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主动性、交互性、个体性等特点,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能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有效;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在线学习,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减少了教育教学资金成本。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扩展教学渠道,创新教学方式,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目标,不仅盘活了课堂,而且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

五、移动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是部分学生自控力较差,上课利用手机玩游戏,聊微信和QQ,看电视剧、小说等。二是部分学生为了获得学豆而下载或查看资源,没有以获得知识为目的去认真学习。三是云教材不够齐全,找不到跟课本配套的云教材供学生学习。四是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够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使用。五是移动教学模式还不能适应所有课程以及专业,移动教学方式方法部分教师和学生掌握还不够熟练,移动教学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普及。

六、结语

移动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了互动交流,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学资源,作业提交到网络平台,批改、评分、评价一步到位,作业查询方便快捷,容易保存,学情统计分析直观、智能高效,实现了教学模式、方法、内容的改变,开辟了课堂教学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侯志鑫.移动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建设模式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2]王丽花.手机移动教学在微积分课堂中的应用[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8,32(03):109-110.

[3]苗青.高校教学中移动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7,31(01):114-116.

[4]Jacobsen,M.Teaching in a participatory digital world[A]//Education Canada, 2010.

[5]Royal Pingdom.Internet 2012 in numbers[EB/OL].(2013-07-16)http://royal.pingdom.com/2013/01/16/internet-2012-in-numbers/.

[6]夏春紅.移动学习的资源整合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2,25(03):122-126.

[7]徐永波.移动学习及其资源建设的策略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7-8.

[8]刘清堂,向丹丹.面向3G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交互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72-75.

[9]杨现民,余胜泉,王志军.学习元与学习对象的多维比较研究——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新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0(06):25-32.

[10]魏宇潇.移动学习在民办高等院校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研究实践大学数学
基于专业需求与案例驱动相结合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关于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