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对接路径研究

2019-08-06 04:41马仲康
现代经济信息 2019年11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路径选择商业银行

马仲康

摘要:随着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建设随之步入正轨。面对这一机遇,商业银行应抓住此发展机遇,全面构建“协作、创新、共享”的对接路径,以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共同往大湾区领先的服务型金融银行进发。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363-02

一、粤港澳大湾区概况与发展前景

我国广东沿海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共11个地区统称为粤港澳大湾区,而其集体衍生的经济效归属为“湾区经济”。因此,临海且外接“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地理优势成为了大湾区内企业间合作密切,经济实力雄厚,拥有高度国际化水准与创新能力,并且具有成为世界级别经济湾区的发展潜力。

而从我国战略角度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肩负着我国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转型和“一带一路”外贸经济的发展等多重经济战略任务。首先,继“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后,粤港澳地区是我国又一新发展战略布局,不仅协调着港澳地区与内地城市群的经济合作,也是撬动着广东改革开放的又一重要杠杆,为珠三角城市群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与新挑战。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天然的地理优势与“一国两制”政治方针的指引,是国家对外开放的新大门。大湾区内接我国内部城市群,外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推动大湾区建设的同时,应将以“内外联动、海陆统筹”作为发展的核心枢纽,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开放水平的提高。因此,大湾区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与文化交际时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力量。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在拥有着优良的创新环境与产业基础的同时,以培养技术人才,完善企业产业体系为核心,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大湾区既有深圳高新产业技术集群为中坚力量,又具备港澳地区两大服务业中心,其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对我国培养具有世界级竞争能力的创新中心有着重要的戰略意义,并为中国新一轮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地区载体。

二、机遇与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商业银行建设的提及,主要以建设国际化商业银行为主,以此强化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我国与国际的金融合作。因此,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新市场格局带来了新机遇

目前,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经济自由贸易体系遭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等诸多变数影响,导致其发展陷入瓶颈;而我国倡导的以“一带一路”为核心国际贸易新秩序,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认同,影响力逐步扩大。该新秩序主要以“五通三同”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紧密交流、互助共赢、共同获益的模式,强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水平,通过多边贸易,形成互帮互助紧密相连的多个跨国经济带。而大湾区内的商业银行,在面对多个区域的贸易往来,与跨国产生的国际融资往来。因此,多边区域经济的形成必将给大湾区内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而大湾区内的商业银行则需要不断提高自身高效便捷先进的金融服务,以与时俱进的银行金融服务模式面对新挑战新机遇。

(二)传统银行的局限性经营模式受到挑战

目前,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条一块”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为主,而跨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则会与我国国内“条一块”的模式其冲突,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金融合作模式,降低协同帮助的作战能力,错失跨国经济区域带来的市场新机遇。因此,大湾区内商业银行必须提高整体协作能力,地区内的金融服务政策、跨境资金管理模式与人民币跨境使用等业务模式应以“统一、顺畅、强有力”的业务整合能力迈进,率先顺应跨国经济区域带来的变化浪潮,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取得创新性的突破,摆脱拼人拼网点的“红海竞争”,步入高新技术的“新蓝海”。

三、商业银行在大湾区中的路径选择

(一)深化全行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科学统筹管理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建设是全局性的,为了充分发挥大湾区的天然竞争优势,湾区内的商业银行应从顶层设计上深化全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立起科学的统筹管理模式,应从以下三点出发:

1.对全行资源进行整合。在推进湾区商业银行建设时,不仅要集中自身“优势”技术去降低企业内部的无序竞争,也要针对湾区企业内的各类跨国区域的项目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以此形成有机协调、推进有序、强有力的专业化管理模式。

2.加强内部信息共享机制的技术建设。大湾区内的城市在融合过程中必定需要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而湾区内的商业银行则应以自身作为其金融信息服务的分享者,加强湾区内的金融信息共享程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业商务合作的发展。

3.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构建科学规范的业务分成制度。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商业银行的业务繁多,涉及众多城市群,所以,项目收益的合理分成,决定了大湾区内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创新链的程度。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业务分成制度有利于提高跨区域业务的联动能力。

(二)聚焦金融业务发展,实现“变道超车”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商业银行应结合湾区的形式定位,围绕大湾区的发展重点并结合湾区行业的集聚效应,深入挖掘投资机遇以及大湾区内的市场需求。因此,为实现大湾区内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变道超车”,应集中聚焦以下方面:

1.大力发展大湾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令其互联互通。大湾区内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一方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另一方面又联结着粤港澳地区与政府的沟通交流。因此,大湾区内商业银行应抓住此机遇,积极推进大湾区内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创新金融服务并与广东省发改委保持紧密的合作联系,协同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建设。

2.加强同业协同合作,推动大湾区金融核心圈建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核心圈的不断发展,深圳也逐步发挥着大湾区内金融创新的中坚力量,商业银行在同行业务方面出现更多新机遇。因此大湾区内的商业银行应深入探索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合作基础。

(三)推动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打造“粤港澳金融创新圈”

1.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重点也包括打造国际化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因此大湾区内的商业银行应借助自身的地理优势,立足深圳、联结香港,依靠“港深创新科技园”与国内外优秀的高科技企业建立金融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粤港澳金融创新圈”。

2.加快实现金融科技项目的落地与培育。粤港澳大湾区不仅需要加快发展银政、银企两个方面的创新金融合作模式,也需要在占据金融服务高地的同时,完善大湾区内商业银行的大数据基础,从而提高大湾区城市群内的医疗、交通、校园等城市金融服务领域,促进金融科技项目的实施。

3.发挥香港教育资源与人才优势。大湾区内的教育科研机构密度低,而深圳虽有华为、腾讯等高科技应用性研究机构驻地,但基础性研究仍较薄弱。因此,大湾区内的商业银行应依靠香港的教育资源优势,大力引进高端金融技术型人才,并且联动港澳的同行机构,引进国际国际化金融科技,促进与国际金融科研机构的金融合作,为大湾区内商业银行的金融技术发展提供海外的高端金融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路径选择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