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万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如何引导学生亲近传统文化,挖掘并利用传统文化中潜在的育人价值,让中华美德、人文精神、核心素养在学生生命中扎根、于灵魂深处“安家”,学校做出了一系列探索。
课程渗透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各级、各类课程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为构建课堂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学校整理出课程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点、拓展点,使其更加深入和系统化。在学校的朝读经典中,结合语文学科的古诗文教学《孟子二章》《诫子书》《游子吟》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意义。
学校还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如学校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師创作了《文明礼仪歌》,美术课老师指导孩子们画《弟子规》的连环画或传统经典故事画等。另外,学校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文化经典,并记录下学习、践行《弟子规》的小故事与师生分享。一些学生说,读了这些书后,懂得了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在家能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也更懂得怎么去与他人交流、展示自己。
家风传承传统文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风家训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学校为抓好德育,举办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展示活动。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提炼自己家庭的家风家训,学生把“家风”通过文章、书法和绘画等作品展示出来。为将“知礼传家”在全校推广,学校还组织开展“家风家训”主题班队会,让学生讲述家风家训背后的故事;聘请由家长、社会热心人士组成家训讲师团,在家长学校中开展家风家训讲座,提升家长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制定家规、寻找家训和传扬好家风中来。
好的家风家训千秋万代!学校通过征文、书法和绘画等丰富的活动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深入。同时也让学生家庭形成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以这样的家庭氛围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从而促进良好校风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
活动体验传统文化。学校将京剧、书法、对联、国画、诗词、剪纸等多种传统文化与实践创造相结合,借助社会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制作宣传版画、剪纸展板。同时不断挖掘教师、家长、学生身边的典型事迹, 把尊老孝亲的模范向学校、社会推介。另外,学校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民俗民风,了解民俗文化,感受民俗庆典。让孩子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在体验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把心灵之根深深扎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里。
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和表象,而应从文本到课堂,从课堂到人生,从人生到社会,环环相扣,循循善诱,要从文化的传承与体验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才能成为德育的有效载体,才能引领学生牵手文化、感悟传统,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让学校德育工作得以创新。
(作者单位:枣阳市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