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历史文化及其遗产旅游研究

2019-08-06 03:17顾雅青惠富平
中国农史 2019年3期
关键词:会稽山香榧遗产

顾雅青 惠富平

(1.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规划系,浙江杭州,311231;2.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5)

国内外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本身的保护与利用方面,与旅游结合的研究则仅限于考察农业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如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等。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栽培历史悠久,其生产系统、景观表现及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对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遗产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其经济和生态价值方面,而对遗产本身形成与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的关注不够。

本文在进一步收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农业史和旅游管理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会稽山古香榧群生产系统形成与演变的历史,以及农业景观及民俗文化内容,评估其旅游资源价值,分析其遗产旅游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遗产旅游开发与利用策略,以期为会稽山古香榧群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一、会稽山古香榧群的形成历史与生产系统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有10万余株香榧大树,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有7万余株,千年以上的有数千株,现存最古老的香榧树栽植于公元445 年①王斌、闵庆文:《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第17页。.。会稽山古香榧群主要范围集中在诸暨赵家镇、稽东和嵊州谷来三地。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利用系统,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悠久,并由此形成了特有的生产系统、农业景观和民俗文化。

(一)香榧的利用与栽培历史

香榧古代称“披”“彼子”,唐代称“榧”。有关于榧树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成书的《尔雅》之中:“彼,杉也。其树大连抱,高数仞,其叶似杉,其木如柏,作松理,肌细软,堪为器也”②沈国威:《新尔雅:附解题·索引》,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5页。,说明两千多年前人们就用榧树的木材制作器物。据2012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测定,绍兴会稽山区存活最久的古香榧树龄已经达1567年(即栽培于445年)。不过,关于当地香榧人工栽培以及香榧果采食利用的时间,在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7世纪苏敬《唐本草》记载:“榧实,此物是《虫部》中彼子也”,并在“彼子”条目中注云:“此彼字,当木傍作皮……木实也,误入虫部。”说明在唐代人们就对其药用价值有了认识。宋代苏轼在《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中赞美香榧:“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根据史料推测,此诗应为作者任杭州知州时所作,其中的“玉山果”可能指产于浙江会稽山或临近山地的香榧果。由此可以推想,唐宋时期,随着南方地区人口的增加以及山区的开发,浙江山区开始出现香榧树的人工培育,香榧果的加工技术和食用品质也有所提高。到元、明、清时期香榧开始大规模栽培。明万历时《绍兴府志》载“榧子有粗细2种,嵊尤多”③万历《绍兴府志》卷11《物产》,第1页。,说明400多年前嵊州已以出产细榧(即香榧)而闻名。

但是由于香榧幼苗生长慢,繁殖系数低,限制了香榧的扩大栽培。20世纪60年代之前,单纯使用大树嫁接技术,导致正宗香榧培育较慢,面积增加较少。同时,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香榧品种会出现退化现象。因此,会稽山的香榧生产一直比较衰弱,影响很小。近年来,随着古香榧林的培育和香榧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香榧这一传统林果资源才逐步为人们所了解和重视。

(二)古香榧群生产系统

会稽山香榧群农业遗产的精华在于其生产系统之中,主要包括香榧嫁接、栽培与采制。

香榧是由野生榧树培育而成,而榧树本是自然界的野生树种,果实品质高低或好吃与否要等到其长大成熟后才能判断,但是长大的榧树已经无法重新培育、移植造林了,只能将果实品质不好的榧树砍掉,从而延长了香榧树林培育的周期。后来,绍兴农民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采用根据幼苗形态判断其未来果实优劣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香榧良种选育的效率。但是此法的缺点是优良榧树的比例较低。于是,古人又开始利用人工嫁接技术来培育榧树良种。具体方法是将品质优良的香榧树枝,采用低位和高位换种方法,嫁接到10年以上的实生榧树上,获得了较好的培育效果。从形态上看,没有经过嫁接的榧树,都是一根主干直立向天。而人工嫁接培育而成的香榧,其枝桠众多,姿态优美,树体底部凸起的牛角状疤痕,形态和野生榧树明显不同,是古代树木繁育技术的“活标本”。据统计,绍兴会稽山区50年以上树龄的香榧有10万多株,均为人工嫁接而来。目前,基本采用先用幼苗嫁接、待培育6~7年后再进行移栽的方法营造香榧林,效果更好。

在香榧树的栽培方面,由于香榧树成年后要求光照充足,绍兴先民在陡坡山地插上竹子做栏杆,修筑梯田(鱼鳞坑),并在树基底部30cm 的位置深挖埋施农家肥,培育香榧树。抗旱性强的香榧树本身树冠稠密,叶面积指数高,林中落叶层厚,并且树叶不含树脂,容易腐烂,对水源涵养和土壤改良都有重要意义。此外,当地民众还在香榧林下套种间作茶叶、杂粮、蔬菜等其他作物,增加经济收入。这样,创新性地形成了“香榧树—梯田—林下作物”的复合经营体系,构筑出独特高效的水土保持和陡坡山地利用系统。

会稽山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的科技精髓还在于其采制过程。首先是香榧采摘。香榧果成熟时已经开始孕育下一代幼果,榧农们为了保护幼果和树体,防止自然落子造成损失和导致假种皮损伤影响品质,一般直接上树采摘而不是采用击落法和拾子法采收。这种采制方法成为了香榧的采收特色。榧农们会严格按照“成熟一株采收一株”的要求进行采摘,刚刚摘下的香榧,果皮紧实,很难剥离。人们根据祖传的技法,把它们堆在一起“沤”,即发酵。让堆沤产生的热量帮助青果加速成熟,这个过程非常科学,叫做生理后熟。几天堆沤后熟的香榧开始变软,传统工艺制作好的香榧可以保存几年而不会变质,可是用机器剥壳,却会在极短的时间里使香榧果仁腐烂。

采摘之后即为其独特加工工艺:“双熜烘制”工艺。双熜烘制起源于清代,关键是用“烘制”取代炒制,把香榧安排在“熜头”上,这类工艺彻底凭仗烘制者的履历,待固有香气散出,便可收起香榧,把香榧浸入特制的食用盐水中,坚硬的果壳会被第一次炒制时的高温打开一些类似气孔的通道,这给盐的进入提供了最好时机,盐分趁机进入果实内部,给本来就充满异香的香榧带去更加丰富的口味。浸泡一炷香的时候,捞出香榧并沥干,再放在“熜头”上,从头烘制,便能制成“双熜”香榧①博雅:《香榧——会稽山农业文明的代表作》,《生态文化》2014年第1期。。因此,香榧炒制,也是一门考验人的技艺。

会稽山古香榧种植、养护和采制技艺,以高矮嫁接相结合、上树采摘、堆沤处理和“双熜双炒”等技术最为突出,这些技艺世代相传,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

二、会稽山古香榧群的农业景观及民俗文化内容

(一)农业景观

香榧属红豆杉科榧属,四季常绿,枝繁叶茂,树冠巨大,蔚为壮观,与古村落、小桥、山岚等构成了会稽山古香榧群独特的景观。古香榧群景观优美,香榧树有的挺拔高大,有的虬枝错节,有的枝杈旁飞,有的盘根错节,藏龙卧虎一般,咬住岩缝顽强屹立,尤其是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树更是“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荫”。

香榧树形成的古香榧林更具观赏价值,奇峰秀谷,形成了榧乡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会稽山古香榧群的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林。受海拔高度和地形引起的小气候和土壤环境、水分环境的差异以及人工栽培植物的影响,林中植被类型多样,呈现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等多种形式。香榧集中分布在300~600 米的低山山体中部或丘陵山冈。在这一区域地带性植被、古香榧、古村落、小溪、奇山秀峰,布局自然而协调。除此之外会稽山古香榧群独特的山地利用系统和独特的香榧采制工艺,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目前在诸暨赵家镇、稽东和嵊州谷来等古香榧群集中地已经形成许多与香榧有关的旅游景点,“赏珍奇古树,品珍稀干果”已成为当地农业观光的重要项目,各个村落都兴建大量农家乐设施,吸引上海、杭州等地的客人来避暑休闲和休养,对改善当地民生起到重要作用。

(二)民俗文化

榧树每三年始可采,叠三节,每年采一节,俗称“三代果”。会稽山地区形成了以香榧文化为核心的农业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香榧饮食文化和农耕文化等。从古越人时代开始,会稽山就具有发达的农业文明,大禹选择在会稽山“会稽诸侯”,也说明上古时期此地政治、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会稽山山民在长达千年的香榧种植、培育和采制过程中,逐渐形成与香榧密切相关的地域文化,如香榧传说故事、围绕香榧祈求丰产平安的各类民间信仰和民俗活动等。

如汉族传统的“四时八节”中,香榧都是祈福的优良果品。在嵊州市、诸暨市、柯桥区等乡村,常将香榧用于婚嫁喜宴上。除此之外闹洞房的游戏也离不开香榧,在洞房中摆放的吉利果中必然有一盘是香榧。在嵊州、诸暨山区香榧集聚地,至今还保存着大量围绕着祈求香榧丰产和采摘平安顺利来进行的民俗活动。

祈求香榧丰收的仪式更加丰富,除了小规模的活动外还存在着大规模的祭祀山神活动。在嵊州西部的通源乡,海拔400多米的通益村茶坊的七仙姑庙里,作为绍兴会稽山古香榧民俗系列活动的展示现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村里的香榧要开始采摘的时候,村民们都会自发地聚集在这里,为香榧的丰收与采摘者的平安祈福。

在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在会稽山周边地区一带,已经形成一个以香榧树和香榧果为中心主题(或原型)的别具特色的民间传说系列。这里面既包括带有某种神圣性的物种起源传说,也包括越文化区域的著名历史人物传说、地方风俗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关于香榧来源传说就有秦始皇御口封香榧、王羲之提笔书香榧、西施眼、七仙姑送香榧树、嫦娥送香榧等多个版本的故事,还有诸暨市赵家镇的《走马岗与香榧》等传说①李金昌、金航标、兰传亮等:《香榧古树资源及其历史文化价值》,《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会议论文等,2013年。。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语、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承载、体现和延续了农耕文明条件下会稽山周边地区世居农村居民、手工业者等人群的生命观、伦理观及对未来的憧憬,至今传承不朽,成为当今现代社会的民间文化的一部分②刘锡诚:《越系文化香榧传说群的若干思考——一个香榧传说群的发现及其意义》,《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

三、古香榧群遗产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一)古香榧群遗产旅游现状及其旅游资源评价

绍兴旅游发展较早,比较有代表性的为鲁迅故里、沈园等传统著名景区,2013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以诸暨赵家镇、稽东和嵊州谷来三地会稽山脉为主的香榧旅游核心地区,进入快速发展期。2014 年绍兴市正式将香榧确定为绍兴“市树”,三大主产地中,诸暨市被授予“中国香榧之都”称号,柯桥区、嵊州市被授予“中国香榧之乡”称号。绍兴全市现有香榧省级现代林业园区15 个,其中现代林业综合区2 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 个、特色林业精品园11 个。柯桥、诸暨、嵊州等地每年举办香榧节,举行香榧古道马拉松赛等系列活动,并依托香榧森林公园、香榧博物馆,发展森林休闲旅游和健康养生产业。截止到2017年底,诸暨赵家镇、稽东和嵊州谷来三地发展农家乐142家,床位5580个,餐位7500个,年接待游客达165万人次。①香榧:会稽山脉的绿色宝藏[EB/OL].http://sxtour.sx.gov.cn/col/col1489806/index.html

2017 年4~6 月采用游客问卷调查,对会稽山香榧群的旅游资源潜力打分问卷的22 个指标(打分依据:非常高/好/强烈,9分;高/好/强烈,7分;一般,5分;低/较差/较弱,3分;非常低/差/弱,1分),在会稽山香榧群进行实地调查时,发放游客问卷350 份,有效问卷332 份,有效率94.86%。对当地居民则主要是辅助以录音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指标评价层因子按照10分制评分方法,通过专家打分法确立权重系数,并运用SPSS软件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每个资源评价单元潜力评价得分(见表1)。

表1 会稽山香榧群旅游资源潜力评价指标分析

根据潜力评价分值遗产资源吸引力、遗产旅游开发条件和遗产承载力因素3 个一级指标,遗产资源资源价值、遗产资源质量、设施与交通支持力、外部环境支持力、遗产资源生态适宜性、遗产资源外部环境影响力等6个二级指标,以及22个概念的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指标体系的评价分析得出:会稽山香榧群在资源吸引力等方面的吸引力高,香榧群自然环境和旅游接待的承载力中高,旅游发展潜力大,适合旅游开发。

(二)古香榧群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深入探讨古香榧群农业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2018年3月初,项目组在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所在区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针对当地居民进行调研。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归纳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首先,经济收入偏低,传承者从业意愿受阻。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72.04%的受调查者选择了“视情况而定投身到香榧保护开发的行列”,而20.43%的人直接选择“不愿意”,显示出当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宣传不到位,当地居民没有认识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在不愿从事香榧产业的原因中,84.95%的人选择了“经济收入不高”,说明目前香榧群的保护传承和当地居民的利益没有正相关,导致其保护传承香榧遗产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在于香榧种植地条件要求高,管理成本尤其是采摘成本很高,无形中提高了香榧的销售价格,短期收益相对不高。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香榧的市场推广,使青年人不愿意从事香榧行业,而愿意到城里另谋生路,香榧农业遗产传承受阻。

图1 香榧产业从业情况调查

图2 当地居民经济来源调查

其次,乡村旅游低端开发,存在破坏隐患。当地居民在乡村旅游开发上表现了极大热情,62.37%的受调查者表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乡村旅游(含民宿、农家乐等),见图2。

而从图3 可以看出,目前发展当地农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中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专业指导人才和严格的监管制度,很多监管制度浮于表面,形同虚设。说明在当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引导不足,没有和农业文化遗产有效结合,虽然当地乡村旅游发展一派繁荣景象,但游客在此地参与的乡村旅游项目多数与香榧无关,即与香榧群遗产有关的旅游体验不好,没有发挥当地农业遗产的核心吸引力。乡村旅游只是单纯的爬山涉水,和其他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开发乡村旅游的地区并无差别。

图3 农业文化遗产认知调查

事实上,由于地处山区,当地道路多为狭窄的半山公路,在游客较多的周末及假日,出行困难,黄金周时期道路几乎陷于瘫痪。即当地旅游虽然具有消费较低,生态环境好,旅游体验好等优势,但是旅游基础设施没有经过较好的规划设计,餐饮行业多为当地居民利用自家住宅开设,建设不规范。

图4 农业文化遗产认知调查

第三,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认知不足,宣传保护意识不强。从图4的调查结果可看出,54.84%的受调查者对农业文化遗产不太了解,6.45%的受调查者完全不了解农业文化遗产,只有5.38%的受调查者表示比较了解。这些数据表明农业遗产知识亟需宣传普及。

古香榧群历史悠久,当地早已形成了浓厚的香榧文化,近年来政府也着重进行了保护与传承的宣传与实践。但是居民对古香榧群遗产资源价值认识依然不够充足,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香榧群传承者存续状态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导致香榧传承者流失,香榧文化传承受到影响。这些都需要管理开发者深度挖掘香榧群遗产资源内涵,唤起居民和游客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促进会稽山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四、古香榧群遗产旅游开发对策

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是促进自然生态保护与地方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当今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会稽山古香榧群要进行遗产旅游开发,首要任务是理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在上述分析基础上,针对古香榧群遗产旅游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如下遗产旅游开发与利用策略。

(一)规划乡村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确定开发界限,有效保护核心区域。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的前提是传承与保护,不能一味地追求旅游的适宜性而忽视了原有文化的保护。因此在规划之初就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产业区域与产业路径进行界定,能有效丰富当地产业模式,确定当地农业文化核心区的界限,限定旅游开发的程度。

其次,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游客体验。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遗产旅游开发,还处于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以观光为主,和全域旅游倡导的休闲度假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应该对香榧群系统农业文化遗产进行总体规划,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避免低端重复。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难题,也是香榧群遗产旅游开发中受游客诟病较多之处。要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深度开发和有效保护,提升游客体验,提高游客满意度,当务之急就是对旅游基础设施功能和质量进行逐步提高。

(二)挖掘香榧文化,丰富香榧旅游产品体系

会稽山香榧群资源禀赋较好,但主要旅游产品为农家乐、民宿、山水观光、生态度假、静态参观等,旅游产品的宽度和长度都不够。因此,应该深度挖掘香榧文化,加强基于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系列产品开发。

首先,丰富展现形式。会稽山古香榧群千百年来形成了以香榧文化为核心的农业民俗文化等,而会稽山古香榧群的农业文化遗产目前以中国香榧博物馆等静态展示形式为主。形式较为单一,较难引起游客的共鸣,更难以互动。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博物馆的游客多走马观花,既不利于发展香榧传统文化,又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应适当采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展现香榧文化,增加旅游产品宽度。

其次,拓宽旅游产品系列。古香榧遗产旅游开发,不应仅仅停留在民俗和农家乐,而应该和“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深度结合,即“吃香榧风味食品,住香榧特色房间,行香榧林间小道,游香榧山水文化,购香榧文创产品,娱香榧民俗活动”。除此还可以开发香榧精油、香榧洗浴产品、香榧化妆品、香榧玩偶、香榧文具等,让香榧产品通过立体化的市场覆盖,吸引更广大地区的消费者,整体提升香榧的知名度。

再次,设计专项旅游线路产品,增加体验活动。目前会稽山的旅游线路和其他山区的旅游线路基本相同,“睡觉吃饭,拍照留念”,到会稽山的游客多为半日游或一日游。应基于香榧采制培育工艺等设计香榧专项旅游产品,增加香榧特色体验活动,让游客住下来,深入了解香榧培育、采摘及其独特高效的水土保持和陡坡山地利用系统,在增加体验感的同时,得到身心享受。

(三)完善组织管理,协调利益关系

首次,提高认知,动态管理。居民和游客认知不足,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政府对农业文化遗产内涵挖掘及宣传不足,政策浮于表面,不能产生实际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地也出现人口老龄化及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经营低成本的农家乐,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提高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吸引更多的年青人学习传承当地农业技术及文化,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在代际间的有序传承。

其次,有效协调利益群体。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涉及到当地居民、旅游企业、政府、游客等相关利益群体,各群体诉求各不相同。对于当地居民政府应鼓励其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参与到对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中来。对于当地非旅游从业者、香榧农业文化遗产继承者等,政府可以鼓励采用入股、补偿等方式进行协调,将开发和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旅游企业,应该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适当扶持有效管理。通过对各利益群体制定不同政策,适当合理满足和协调其利益诉求,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会稽山香榧遗产
金玉琴:香榧树下好乘凉
遗产怎么分
会稽山齐贤洞:瑶族文化的发祥地
香榧驱虫述古今
千万遗产
磐安榧树不同类型种实性状比较研究
绍兴会稽山文化旅游营销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
端庄与险绝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