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贵
鲤鱼,古名赪鲤,俗称赤鲤、鲤拐子。以其外观色黄而有金属光泽,肉嫩刺少,味鲜,颇受人们喜爱,素有“家鱼三首”的美称。
鲤鱼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有较高的食疗保健价值。中医学认为鲤鱼性平味甘,无毒,入脾、肺、肝、肾经,具有健胃、利水、催乳、益肾、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肾炎水肿、黄疸肝炎、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及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乳汁缺少、咳逆气喘等病症。据宋代《本草图经》载“诸鱼唯此最佳,故为食品上味”。明代《本草纲目》一书中说:鲤鱼乃阴中之阳物,其功长于利水便,故有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症,兼安胎之功效。现代科学成分分析,每100克鲤鱼肉含蛋白质20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1.8克、钙650毫克、铁0.5克、硒0.9克,并含有10多种游离氨基酸,是其产生美味的主要成分。还含有维生素 B1、B2、A、C 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及组织蛋白酸。鱼是营养平衡的最优质食品之一,鱼肉中含有大量的氨基乙磺酸,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同时又是促进婴儿视力、大脑发育的必不可少的养分。除此以外,氨基乙磺酸还具有维持正常血压、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增强肝脏等功能,防止视力衰退和提高暗视野的能力。
国外曾有人对完全不吃鱼者和吃鱼较多者作过一次大规模的对比调查,通过20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吃鱼可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并且随着吃鱼增多而冠心病死亡率降低(每天吃36~44克或大于44克鱼者较不吃鱼者约低2.5~3倍)。日本人和爱斯基摩人冠心病死亡率较低,其原因之一可能与吃鱼较多有关。那么,吃鱼为什么能预防冠心病呢?原来鱼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叫做廿碳五烯酸,简称EPA。它是前列腺素13和血栓素A3的前体,前列原素13与从花生烯酸衍生而来的前列腺素12一样,具有强大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扩张血管作用。血栓素A3也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以,吃鱼可使体内的EPA浓度增高,此时前列腺素13及血栓素A3被激活而致抗血栓状态,从而可预防冠状动脉硬化。
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不可一日无鱼”。下面介绍几则鲤鱼的膳品,供大家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
原料:黄芪、党参各10克,鲤鱼一尾(重约750克),水发香菇15克,冬笋片20克,猪肉100克,白糖15克,料酒15克,精盐4克,酱油5克,葱10克,蒜5克,味精3克,姜10克,植物油50克,水淀粉适量,猪油10克。
制作:①将鲤鱼洗净,除鳞、内脏,洗净,在鱼身上制成十字花刀;水发香菇一切两开;姜、葱、蒜洗净切好备用。②炒锅置武火上入油,烧六成熟,下入鲤鱼煎炸呈金黄色,捞出沥去油。③将锅置火上,放入猪油、料酒、酱油、盐及白糖,炒成枣红色时,放入炸好的鲤鱼、黄芪、党参及葱、姜、蒜同时下锅,加水适量。沸开后移至文火上,煨炖至汤浓,鱼肉熟透。将鱼捞在盘中,拣去党参、黄芪片,再放入笋片、香菇,调入味精,烧开后用水淀粉勾芡,将猪油浇在鱼上即成。
功效: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用于肺脾气虚所致水肿、胀满、咳嗽、气喘等人群食用。
原料:白扁豆、赤小豆各50克,陈皮6克,辣椒6克,草果1个,鲜鲤鱼1尾(约重1000克),生姜、葱、食盐、鸡汤、时令菜叶适量。
制作:鲜鲤鱼洗净,刮鳞去内脏、洗净,白扁豆、赤小豆、陈皮、草果洗净,塞入鲤鱼腹内,再将它放入盆内,另加适量生姜、葱、食盐,灌入鸡汤,上笼蒸制。蒸制时间约1小时,待鲤鱼蒸熟后,即可出笼。另外葱丝或时令蔬菜用汤略烫,投入鱼汤内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利水消肿。适用于消渴水肿、食少纳呆等。
原料:鲤鱼1条(约重1500克),天麻25克,川芎、茯苓各10克,水发冬菇、水发玉兰片、火腿各15克,葱、姜、盐、白糖、味精、胡椒粉、麻油等各适量。
制作:将鲤鱼去鳞、鳃,开膛掏去内脏,洗净后,在开水内稍烫一下,刮去鱼身上的黑皮,擦干水分;将川芎、茯苓切片,浸沉在米泔水中,再将天麻放入,浸泡5小时;捞出天麻放饭上蒸熟,将天麻片装入鱼头和鱼腹内,盛盆,放入川芎、茯苓片,再放葱、姜和少量水;冬菇、兰片、火腿切丝,按不同颜色、相间摆在鱼身上,将肉清汤、酱油、白糖、绍酒、味精、麻油装小碗内调成汁,和鱼盆一同放入笼屉里用旺火蒸25分钟。用芡汁勾芡,浇在出笼的鱼身上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平肝息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适用于虚火头痛、高血压头痛、神经衰弱、肢体麻木、眼圈发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