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发展中华蜜蜂维护生态平衡

2019-08-06 01:23杨冠煌
中国蜂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胡蜂工蜂中蜂

杨冠煌│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一、中华蜜蜂在生态体系中的作用

1983年,山东山旺地区发现了距今2500万年中新世的蜜蜂化石——新蜜蜂(Apis miocenica Hong),其与近代生存的中华蜜蜂(简称中蜂)的各种形态特征,非常接近。特别是后翅中脉分叉上完全一致,可认为是中蜂的祖先。几千万年来中蜂就生息在中国的大地上,是我国各种被子植物的主要传粉昆虫。在与被子植物互相适应过程中共同进化,不仅塑造了现代的中蜂种群,还形成了具有中国独特的自然生态体系。我国山林的生物多样性比同纬度的北美洲丰富得多。

我国阔叶林木种类丰富,分布区延伸到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海拔3000 m山区如阿坝州、藏南林芝地区,都广泛存有杂木林景观。北纬43°的长白山区阔叶林木种类依然非常丰富。

由于中蜂的吻总长在5mm以内,造成我国的多数被子植物的花筒较短,80%以上显花植物的花筒深度在6mm以内。

与丰富的植物多样性相伴而生存的丰富的昆虫种类的多样性,鸟类种类的多样性,构成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平衡的生态体系。因此,几千年来,我国的山林中很少发生大规模的虫害及其他生物灾害。

中蜂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在甘蔗没有传入中国之前,蜂蜜是提供各种甜味食品的主要来源,中药材的许多配方中都用中蜂的蜂蜜。蜂蜡又是制造中药丸壳的主要原料等。在文化领域也有不少与中蜂有关的诗歌、成语,如:“蜂拥而至”等;不少诗词描写蜜蜂行为、品德, 如:采得百花酿成蜜,不知辛苦为谁甜。

图1 北京山区传统饲养的中蜂

二、逐渐消失的中华蜜蜂种群

1.逐渐消失的中蜂

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即距今百年前,在中国大地上被人工饲养的中蜂约有500多万群。而在山林中野生的蜂群更是不计其数。那时,北京城里就有中蜂饲养场,在周边郊区农户家中随意都能见到饲养的中蜂群。农户庭院中有没有中蜂群, 作为是否兴旺的重要标记。

而现在,只相隔一百年。在北京,不单在城里没有中蜂群,即使在郊区、山区也很难找到农户饲养的中蜂(图1)。整个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山区都难找到农户饲养的中蜂。全国农村饲养的中蜂群不足百万群,在山林中也难看到野生的中蜂蜂群了。只在西藏、云南、四川西部和一部分南方省份的偏僻地方,还保存野生的中华蜜蜂种群。一百年以来,中华蜜蜂蜂群数量减少80%以上、分布区缩小75%以上,现存中蜂种群多数呈零星分散状态,而密度较大的连续分布区不足10%。

图2 中华蜜蜂分布变化示意图,深黑代表蜂群密度大,浅黑代表密度小(杨冠煌制)

2.什么因素导致中蜂如此快的消失

百年来气候虽然慢慢变暖,而这种变化与地球上几千万来的气候变迁比较是微不足道的。也并没有影响到中蜂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群重大改变,基本上保留着原有的显花植物种类。因此,近代百年间的气候变化不是导致中蜂大量消亡的因素。那么,就是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结果?

20世纪以来,不断地引进外国优良蜂品种,如:意大利蜂、欧洲黑蜂、高加索蜂等。而这些引进的蜜蜂品种属于西方蜜蜂种(Apis mellifera L.),与中蜂不同的近缘物种。笔者深入到农村观察引进的蜂种与中蜂的关系,以饲养最多的意大利蜜蜂对象,发现:

(1)当蜜源植物开花结束后,当采集的花蜜缺乏时,在饲养意大利蜂群3km半径范围内的中蜂群都被消亡。在死亡的中蜂蜂王身上寻找到蜇针,经鉴定,这蜇针是意大利蜂的工蜂蜇针,也就是说在外界蜜源缺乏时,意大利蜂为了食物而潜入中蜂群内,杀死蜂王,然后掠夺巢内的存蜜。这表明:引进的外来蜂种对中蜂的直接格杀,是造成对同一地区的中蜂群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我及课题组测定:西方蜜蜂的蜂王交尾信息素, 有三种主要组分与中蜂相同。当中蜂处女王在空中交尾婚飞时,受到外来蜂种的雄蜂干扰,以使交尾成功率大幅度下降,破坏了中蜂的正常繁殖,也是造成蜂群数量骤减的原因之一。

(3)外来蜂种带来的各种病虫害,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孢子虫病等。西方蜜蜂对这些病虫害已形成抗抵力,危害不严重。而对中蜂却是一种新的病虫害,造成严重危害。我们已确定20世纪70年代,严重危害中蜂的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一种直径30埃的无包膜病毒。这种病毒来源于意大利蜂群的工蜂。通过野外采集花粉、花蜜,把病毒传染给中蜂。然后,这种病毒在中蜂体内繁殖并发生变异,变异株在中蜂群间大规摸传染疾病。由于中蜂首次被传染没有抵抗力,造成100多万群的大量死亡。

(4)农户为了提高养蜂生产的效益放弃中蜂,改饲养产量高的引进的西方蜜蜂。农户改变蜂种,也是导致中蜂种群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

为此,我们可以确定,导致中蜂近百年来大量消亡的原因,是由于引进的外来蜜蜂品种在我国饲养后造成的严重后果。

中蜂的灭绝导致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一些昆虫种类猖狂繁衍,从益虫成为危害人畜的害虫。近几年经常发生胡蜂大量进入农村危害人、畜事件,如2004年陕西安康地区爆发胡蜂大规模蜇死、蜇伤村民的事件。当地政府要组织力量杀灭山林中的胡蜂,咨询到我时,我告诉他们,这是当地生态失去平衡的后果,安康一带历史上是中蜂的栖息地区,山林中有厚密的杂木林,昆虫种类多,胡蜂在山林中起着保护林木免受虫害的平衡作用。而今,中蜂快灭绝了,植物多样性减少,再加上人为改变山林的植物种类,使昆虫种类及数量减少,造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断裂,胡蜂没有了食物来源。另外,昆虫少了,鸟捕不到食物也飞走了,而鸟又是胡蜂的一种天敌。鸟少了,胡蜂就多了。胡蜂在林中找不到食物,必然到林边的村庄营巢找食。村民在它的巢窝下劳动、活动,进入其警戒范围,胡蜂就主动攻击人、畜。唯一解决方法是恢复其原来的生态平衡。为了保障人、畜安全,近期先在村落周围建造几百米的隔离区。只消灭在隔离区的胡蜂窝,保存隔离区外山林中的胡蜂群。山林中的胡蜂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不能去盲目消灭它。

三、西方蜜蜂无法代替中华蜜蜂的生态作用

1.中蜂授粉的广度和深度超过西蜂

西方蜜蜂在我国自然生态体系中,在生态位上与中蜂虽然有许多重叠,但其个体特性却有许多差异,如西方蜜蜂的工蜂嗅觉灵敏度较低,不易发现分散、零星开花的低灌木和草本植物,如:十字花科、蔷薇料、漆树科、山茶科、五加科、唇形科、菊科、葫芦科等一些种类。这些种类的植株分散,矮小,多生长在遮阴处。开花时,中蜂是主要采访者,西方蜜蜂的工蜂很难去采访。另外,在同一采集地区,中蜂每日外出采集时间比意大利蜂提早和延迟,一般多2~3小时。因此,中蜂对本地植物授粉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西方蜜蜂。中蜂被西方蜜蜂取代就降低当地植物授粉总量,使多种植物授粉受到影响,逐渐减少一些种类的种群数量而最终灭绝,结果导致山林中植物多样性减少。

2.中蜂能够在较低温度下活动

中蜂的工蜂在气温7℃左右能正常采集活动,而在四川阿坝地区的阿坝亚种,当气温3℃~4℃时,工蜂便外出采集。周冰峰,许正鼎(1988)测出:在12月~次年1月,福建南靖县的八叶五加开花期,当在气温14℃以下时,中蜂群外出采集工蜂平均超出意蜂3倍。安全采集气温中蜂 6.5℃,而意蜂却是11.0℃,中蜂工蜂采集气温比意蜂低3℃~5℃左右。如果西方蜜蜂代替中蜂,早春和晚秋在较低气温中开花的物种,如柃属,香薷属,菊科,十字花科等一些种类,其授粉作用受严重影响 。

3.西蜂无法在地域生态中替代中蜂的传粉作用

西方蜜蜂引进我国已有100多年了,依然只能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新疆北部的自然界中零星生存,其他地区必须依靠人工饲养繁衍。而饲养西方蜜蜂的许多蜂场,当主要蜜源结束后,由于无法像中蜂一样依靠零星、分散蜜源留在当地繁殖,需追花夺蜜转地放养。西方蜜蜂虽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中蜂的传粉作用,由于转地放养,这种代替的生态作用也就丧失了。此外,在我国山林中胡蜂种类众多,中蜂能对抗这些胡蜂的攻击,与胡蜂处于共存的平衡状态。而我国许多胡蜂种类对引进的西方蜜蜂品种造成毁灭性打击。在欧洲,山区胡蜂种类少,多为小型胡蜂,对当地野生西方蜜蜂种群处于互相共存的平衡状态。欧洲的西方蜜蜂引入我国后,不能对抗我国胡蜂的攻击,无法代替中蜂成为新领地的野生种群,发挥其生态作用。

四、其他传粉昆虫也无法弥补中华蜜蜂的作用

熊蜂、壁蜂、切叶蜂等其他传粉昆虫与中蜂在采集蜜粉源上,已形成各自的范围,其生态位上已互相分离,如熊蜂主要选择大花朵,花瓣鲜艳的花,如胡芦科种类;切叶蜂以豆科为主,壁蜂以早春蔷薇科种类的花为主。中蜂主要选择,不鲜艳或白色、无色花,花序复杂的小花朵为主。依赖中蜂授粉的植物种类,一些传粉昆虫虽然可以去采集,但受各自行为特性所限定的采集选择性,难以改变其传粉特性,授粉的效果远不如中蜂。因此,这种弥补作用很有限。况且,在自然界中传粉昆虫种类虽多,但多为个体和小群体,能为植物授粉的个体总数量少于中蜂群,故无法满足众多植物种类的授粉需要。没有了中蜂,会使许多显花植物种类不能得到授粉而灭绝。

五、对于中华蜜蜂的保护建议

1.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品种资源保护区

当前,在中蜂已处濒危状况的东北、华北、西北应设立保护中华蜜蜂为主的自然保护区。2005年北京市在房山区浦洼乡,首先建立以保护当地中华蜜蜂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目前许多省都着手建立省、市级本地中蜂品种资源保护区,不但保护了中蜂种群的遗传基因,也延缓了中蜂的消亡。

2.划出中蜂生产区

在中蜂处于易危和稀少地区,如长江流域各省山区,划出中蜂生产区,以保存当地中蜂,避免当地中蜂消亡。

3.选育抗病、高产的品种

采用选育手段提高中蜂生产性能,如采用远距离地理品系杂交,利用杂交优势提高了中蜂生产能力。杨冠煌等从1990年开始在北京房山区蒲洼乡通过定向人工选育,培育出“北一号”中蜂品系,提高生产能力10%以上。虽然通过选育提高了中蜂群的生产性能,但其生产效益也达不到引进蜂种的水平。因此,这种措施只可以减缓农户改变蜂种。

猜你喜欢
胡蜂工蜂中蜂
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工蜂甲(上)
工蜂甲(下)
小保姆成长记
勤劳的工蜂
巧治胡蜂两法
意蜂蜂蜜和中蜂蜂蜜的区别
关于胡蜂防治技巧的探讨
岫岩中蜂业发展前景
因小失大的胡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