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宏
摘 要 藜麦植物分类属藜科,双子叶植物。植株呈扫帚状,株高从几十公分到三米不等,根系属浅根系,穗状花序,主梢和侧枝都结籽,自花授粉。种子为圆形药片状,直径约1.5-2mm左右,籽粒比小米稍大,容重比比小米略轻,一般千粒重3g-4g,大籽粒的品种达4.5g,表皮有一层水溶性的皂角苷。种子颜色主要有白、红、黑三色系。按皂苷的含量:可以分为甜藜麦和苦藜麦。
关键词 甘南;黎麦;栽培技术
1 营养特性及食用功效
1.1 营养特性藜麦是全谷全营养完全蛋白碱性食物,胚芽占种子的30%,且具有营养活性,优质藜麦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6%-22%(牛肉20%),品质与奶粉及肉类相当,富含多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的全部9种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当且易于吸收,尤其富含植物中缺乏的赖氨酸,钙、镁、磷、钾、铁、锌、硒、锰、铜等矿物质营养含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类黄酮、B族维生素和E族维生素、胆碱、甜菜碱、叶酸、α-亚麻酸、β-葡聚糖等多种有益化合物,膳食纤维素含量高达7.1%,胆固醇为0,不含麸质,低脂,低热量(305kcal/100g),低升糖(GI升糖值35,低升糖标准为55),几乎都是常见食物里最优秀的。
1.2 食用功效藜麦属于易熟易消化食品,口感獨特,有淡淡的坚果清香或者人参香,具有均衡补充营养、增强机体功能、修复体质、调节免疫和内分泌、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预防疾病、抗癌、减肥、辅助治疗等功效,适于所有群体食用,尤其适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慢性病,以及婴幼儿、孕产妇、儿童、学生、老年人等特殊体质和生活不规律人群。长期食用,效果显著。藜麦符合人类对食品-----安全、健康、营养、天然的需求,2005年后,已经成为国际上交口称誉的时尚健康食品。
2 种植基本条件
2.1 气候条件藜麦适宜生长在气候冷凉、降水较少的高海拔山区,生长期为130-150d,生长期与播种时间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一般播种越早生长期越长。种植要求当地无霜期在100d以上,海拔2400m-3400m,降水量300mm-600mm,夏季凉爽,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最高温度不高于30℃。
2.2 环境条件种植基地要求纯农耕区,30公里范围无工业污染,水源纯净,空气清新,植被完好,养殖业发达。种植方式,土壤营养,气候条件,品种等对藜麦营养品质影响较大。种植土壤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 选茬、整地、施肥
3.1 选茬选用前茬应为马铃薯、油菜、豆类、青稞茬或轮歇地进行种植,忌连茬种植。
3.2 整地深耕细耙,精细整地。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0-25cm,耕前粗平,耕后复平;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垡等。
3.3 施肥平衡施肥,增强地力。播种前一周将肥料(施用二铵10kg/667m2、有机肥10kg/667m2、农家肥500kg/667m2,总养分达45或更高)均匀撒施,旋耕(使用旋耕机)土地15-20cm深,彻底清理前茬遗留的根或塑膜等,以免影响播种及生长。在土地湿度允许的情况下,需提前铺设地膜(不需起垄,每行地膜间隔30cm),再播种。
4 播种
4.1 适时播种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海拔在2400-3400m之间,适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
4.2 适量播种藜麦用种量250g/667m2。播种前需拌种,用谷子或油菜籽(用谷子或油菜籽需提前炒熟),拌种比例为1∶2,或根据调试情况确定播种材料的量,确保下种量及播种均匀。
4.3 播种方法及播种深度深度采用覆膜机播的方法进行播种,株行距控制在25-30cm之间,播种深度为1-2cm。
5 田间管理
5.1 肥水的管理建议底肥一次施足,不做追肥,如果生长后期发现有缺肥症状,可以追施氮肥不超过15kg/667m2。主要以旱作为主。
5.2 锄草藜麦苗长到10cm后,可以结合间苗开始锄第1次草,一般藜麦长到50cm以上还需要锄草1次。
5.3 间苗藜麦苗10cm时,可以开始间苗,株距要求为25cm左右。每穴出苗多的拔除多余的苗,留1-2株健壮的苗即可。
5.4 培土由于藜麦高度可达到2m以上,因此从第2次锄草开始,要有意识给根部培土,使根系更稳固,防止后期倒伏。
5.5 移栽(补栽)如果出苗后发现苗不全,可以在苗长到15-20cm时进行挖苗移栽,移栽要选择在雨后,或另外给水。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害藜麦常见病害主要是轮纹病,褐斑病,白霉病,立枯病。在藜麦苗期,选择晴天的上午,用1:200波尔多液页面喷洒,7-10天喷洒1次,连续2-3次,可以有效防治。
6.2 虫害主要有二纹柱莹叶甲,粘虫,钩刺蛾,草地螟和地老虎。
6.2.1 二纹柱莹叶甲,虫体椭圆形,体背凸起。喜欢食叶片及花序。防治方法:利用中耕除草时破坏产卵环境可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
6.2.2粘虫,又叫五花虫,成虫黄褐色,前翅中央有淡黄色班2个及白点1个。翅的外缘有7个小黑点。细化食叶片及花序。防治方法:成虫捕捉和采卵灭杀,
6.2.3 钩刺蛾,又叫藜麦卷叶虫。喜欢食叶、花、果。防治方法:清洁产地。实行深耕诱杀与人工捕捉相结合。
6.2.4 草地螟,又叫黄绿调螟,喜欢食叶、花、果。防治方法:因其黄昏后群飞的习性,采用灯光诱杀效果最好。
6.2.5 地老虎,主要危害根或幼苗。防治方法:利用中耕除草消灭虫卵。
7 适时收获
7.1 及时收获由于藜麦营养活性强,成熟后,种子遇到下雨就会在穗上发芽,营养成份极大降低,失去营养活性。所以成熟期没有降雨,成熟后及时收获的藜麦,才能保持营养活性,营养成份也最高。在土壤、温度和温度条件最佳的情况下,藜麦潜在的产量可以达到11吨/公顷。商业产量约为6吨/公顷。
7.2 采收方法人工使用镰刀收割,割取藜麦大小穗即可,或用手掰藜麦穗,收割后放在田间或打谷场可晾晒,使用四分离脱粒机脱粒,脱粒后需要及时晾晒。没有脱离机的农户,需要藜麦晾晒干后人工敲打或碾压。在收割时水分含量约为14-16%,要及时晒干,出去杂质、碎杆、碎叶等。
8 加工过多加工会损失藜麦珍贵的营养,为了保全更多营养,成品藜麦尽量减少深加工工序,直接食用籽粒。
8.1 充分晾晒晾晒最好能选择远离砂石的地方,以免砂石混入,如果有条件阴干效果更佳。
8.2 清选晾晒好后,扇簸掉碎枝叶和扁粒,即可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