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凯
摘 要: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会影响到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越高越会选择留在酒店行业就业。高职酒店专业和酒店行业企业应充分认识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意义,分析高职酒店实习生存在的职业认同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职业认同培养策略。酒店应通过非物质激励法培养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要发挥现代学徒制在酒店专业与企业之间的作用,通过培养职业素养提升高职酒店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
关键词:高职酒店专业;实习生;职业认同;提升;意义;问题;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7-0006-02
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会影响到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越高越会选择留在酒店行业就业。本文探讨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意义,分析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的策略。
认同的概念来源于社会学的范畴,所谓“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该群体的成员时该群体带给个体的情感和价值意义。职业認同则是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带给个体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的自我评价,即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大学生对某项职业的职业认同度越高,则越能够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质量,越能促进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高职酒店专业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就是其对所从事的酒店工作持肯定性评价,并愿意在酒店行业持续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研究表明,酒店员工的职业认同能够加大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职业认同越高,投入工作的状态则会越好。在酒店实习的大学生,无论来自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对酒店的职业认同越高就越会在毕业后选择在酒店行业工作。
1.酒店行业特点导致高职实习生职业认同度低
酒店行业是服务型行业的典型代表,也是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行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前往酒店实习,一方面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对酒店行业的认知,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酒店行业的角度而言,虽然高职生是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酒店,但其承担的实习工作任务与酒店正式员工相比并无明显差异,而且进入酒店实习的高职学生以一线对客服务的餐饮、前厅等部门岗位居多。一方面,这些部门的劳动强度较大,对客服务要求较高,实习生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与社会其他行业的收入待遇相比,酒店行业缺乏有效的竞争力,酒店行业人员跳槽频率较高。此外,关于酒店行业的一些负面新闻报道造成社会大众对酒店行业有一定的误解,使得一些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度较低,以致在实习结束后即离开酒店行业。
2.高职院校缺乏有效提升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教育方式
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培养既离不开酒店行业企业的参与,又离不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所以,实习生职业认同的培养应该是学校和酒店长期合作培养的过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都实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如在典型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有近一年时间在酒店进行实习。从酒店的角度而言,一方面酒店行业企业对高职实习生的需求程度高,非常愿意接收实习生来酒店实习。但另一方面,一些酒店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建设方面的参与程度不高,甚至忽视对酒店实习生的管理,酒店企业这种短视行为往往造成对实习生职业认同培养的缺失。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角度而言,一方面对在校学生的职业认同培养可以通过课程导入、认知实习、行业讲座等方式进行,但由于缺乏和酒店行业企业的有效互动,所以这些培养方法的有效性并不高。另一方面,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学校难以采取培养校外实习学生职业认同的手段。这种“真空”造成的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培养难题,需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进行创新。
3.高职酒店实习生背景变化造成职业认同培养难度加大
酒店实习生的背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当前,以00后为代表的新时代大学生开始进入酒店行业成为实习生,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物质水平更加优越、视野角度更加开阔、人生观更加自我,他们的个性、需求、关注点等同以往的实习生相比差异明显。与此同时,一方面以90后为代表的群体开始走向酒店的管理岗位,以前培养实习生职业认同的方法和措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更加考验酒店行业企业管理者的员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同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生源的结构复杂,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如何培养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成为高职院校及酒店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这就需要酒店行业企业能够更加个性化和人文化地管理高职酒店实习生,需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能够结合时代背景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研究职业认同培养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1.酒店通过非物质激励法培养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
酒店非物质激励法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度和忠诚度,对员工的非物质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文化、情感、培训与员工晋升等方面。因此,酒店可以从以上角度出发,培养高职酒店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利用酒店资源发挥“雷尼尔效应”。利用酒店资源发挥“雷尼尔效应”,是指企业通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留住人才。在实习过程中,虽然提升高职酒店实习生实习薪水的空间有限,但酒店可以通过优化实习生的实习环境,包括实习食宿条件、工作环境、团队氛围等方面来构建柔性管理的酒店文化,从而提升高职酒店实习生的实习满意度,进而提升高职酒店实习生对本酒店的认同度,以达到提升高职实习生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目的。
(2)给高职酒店实习生提供职能岗位实习机会。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酒店实习生的差异之一体现在酒店实习岗位上,尤其高星级酒店的职能岗位更倾向使用本科院校的实习生。高职酒店实习生的实习时间通常长于本科院校的实习生,从实习岗位要求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实习生在酒店业务岗位的技能操作要优于本科院校的实习生,酒店在业务岗位上更倾向使用高职实习生。而进入酒店行业的门槛较低,本科院校实习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学历优势难以发挥,这也是部分本科院校实习生酒店职业认同度低的原因之一。因此,高职酒店实习生在业务岗位实习一段时间并有了较多经验后,酒店可以考虑在其达到职能岗位要求的条件下,为其提供职能岗位的实习机会,进而缓解高职实习生长期实习的倦怠感,并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
(3)利用情感激励法缓解高职酒店实习生情绪耗竭。酒店行业需要实习生投入情绪劳动,而情绪劳动的持续性投入会造成情绪耗竭,进而影响到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情绪耗竭是职业倦怠的典型体现。有研究表明,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与情绪耗竭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酒店可以利用情感激励法缓解实习生情绪耗竭。而利用情感激励法缓解实习生情绪耗竭的立足点是酒店基层管理者充分管理好实习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授权幅度的方式尊重、信任、关心和支持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增强实习生的工作成就感,另一方面酒店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缓解实习生的压力,尤其是让酒店实习生的指导师傅在工作中言传身授的同时,加强与实习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帮助实习生提升情绪管理能力,通过树立职业典范榜样来提升高职实习生的职业认同。
2.发挥现代学徒制在酒店专业与企业之间的作用
高职酒店实习生在学校接受的专业教育更加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在酒店企业接受的实习教育更加关注教育的外在价值。这一差异容易造成高职酒店实习生出现职业认同上的困惑,以至于一些高职酒店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无用,在酒店企业实习的内容简单枯燥,导致职业认同度降低。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利用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要利用现代学徒制在专业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在课程内容上以酒店岗位内容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在教学方法上融入以能力培养和训练为主的教育理念,将酒店、专业、学生的特点有机结合到职业认同培养过程中。为此,高职院校要做好顶层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工作,包括让院校专业与酒店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内容、专业教师与酒店带教教师进行有机结合、制定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等。
3.通过培养职业素养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
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是解决酒店实习生流失的有效途径。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酒店行业实习之前并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素养教育,當他们离开学校进入酒店实习后,受到酒店行业的职业要求所带来的巨大实习压力的时候,非常容易退缩。而职业素养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酒店专业很难在学校以具体的课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使得高职酒店实习生职业认同度的降低在所难免。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例如通过让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的酒店专业技能竞赛,承接酒店提供的各种兼职活动,丰富学生在校社团活动等方式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03).
[2]启哲.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J].职业时空,2005(08).
[3]杨忠东.高职毕业生职业认同与就业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川省八所高职院校712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13).
[4]岳德军,田远.职业认同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6).
[5]王洋.酒店员工职业认同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以三亚星级酒店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8(04).
[6]林美珍,冯慧玲子,丁鑫.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对其择业意向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5).
[7]徐洪,洪秋艳.职业认同对饭店实习生留职意向的调节效应检验[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8]王晶晶,肖霞,陈宸.饭店非物质激励与新生代员工组织认同、员工忠诚的关系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9).
[9]张彬.90后员工非物质激励需求特征探析及管理建议[J].时代金融,2018(29).
[10]赵伟,汪振波.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认同与情绪耗竭的相关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