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代春
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书院在历史上为培养人才、创新学术、积累文化、教化民众、传播儒学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新文科的时代背景下, 借鉴书院教育,探索和实践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造就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适应时代、服务社会的一流人才,既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借鉴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的统一,融德行与学问为一体,既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强调“学以明伦”“学以成人”,将学生人格的养成视为教育的根本目的。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不仅是书院的教育传统,而且也是书院的教育理念。书院的主教者们,大都力图使书院成为塑造和培养高尚道德人格的场所,培养出具有崇高精神的理想人格,达到“天地合德,鬼神同用,悠久无穷”精神境界的优秀人才。张栻揭橥“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的教育宗旨,表明其在书院所培养的人,必须有道德、有境界,意即有自觉人格的人。正因为书院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涵养德性、成就人格,所以特别强调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教师以自己的道德修养来影响和感染學生,引导学生进步,正是书院“教育”的真义。当今高等教育一大弊端,即表现为重知识传授而轻人格养成。激活书院教育文化资源,既可以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够表现出人性的潜能,也能使其道德自我日臻完善,并促成内在人格的完成。
借鉴书院教育:既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成长,又重视教师的引导、点拨以及朋辈的激励与合作,力求实现两个方面的统一。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研读经史,力求深造自得;另一方面,师生间的切磋商讨、质疑问难,以及同侪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使得学生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能力。书院师生在交流与论辩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不再是具体的知识灌输,而是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书院这一教学方法,启示我们,新时代一流人才的培养,需要将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发挥教师在人格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学业方面的引领、启发作用。
借鉴书院教育:构建师生密切关系。在书院中,师生共处同一生活环境下,朝夕相处,谈学论道,切磋砥砺,以道相交,在日常生活的实际动作中通过共同的感受、相互启发而达成了自然而然的教育效果,内心得到极大的喜悦。师生感情融洽,充满了敬意,也饱含着温情。教师以自身的品格去感召和影响学生,学生则长期追随其师,不离左右,在相处中感润其师的德惠,濡染之效不为而成。当今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师生之间的隔阂与关系淡漠常为人诟病。事实上,书院教育传统中的师生相处之道,完全可以为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资源和借鉴。激活书院教育资源,使师生之间通过频繁的互动和沟通,建立一种交流密切、感情笃厚的师生关系,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师生关系疏离的缺陷。
借鉴书院教育: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因其才性相近而加以引导,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书院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遵循因材施教、随人指授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古代书院从私人读书治学到聚众讲学都十分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视对读书的指导,鼓励学生独立钻研,主张教学以思考讨论为主,并鼓励学生“疑误定要力争”。宋元明清不少主持书院的学者都提出过读书原则,或编制读书分年日程,强调学生读书要善于思考和提出疑难。朱熹认为,读书须有疑,“疑者足以研其微”。疑惑解决了,达到融会贯通,无所疑,“方始是学”。吕祖谦提出学贵创造,要独立钻研,各辟门径,不能落前人窠臼。我们应当继承书院教育的优秀理念,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才能人尽其才,脱颖而出。
(作者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