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 (天津 300480)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指患者慢性心脏病变及长时间心室负荷加重,导致心肌收缩能力降低,增加心血液排出难度,造成静脉系统淤血,降低动脉系统搏出量,进而导致无法满足组织代谢需要。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及心悸等,若未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治疗,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方式较多,包括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标志物等,其中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能够显示出既往左室肥厚、心肌梗死等情况,但缺少定量指标来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而心力衰竭标志物能够体现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为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2]。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52~74岁,平均(63.8±1.03)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4例,Ⅱ级22例,Ⅲ级25例,Ⅳ级19例。入选标准[3]:(1)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加入本研究;(2)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3)患者资料齐全,意识正常,能够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器官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肝肾功能紊乱;(2)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3)合并精神类疾病、文盲或者沟通障碍。
收集所有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置于EDTA抗凝管中摇晃均匀,利用2 500 r/min进行离心操作,时间控制在5 min,保存血浆待检,采用放射免疫法,通过贝克曼DXI800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BNP水平。
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将探头频率设置为2.5 MHz,并同步观察心电图。协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在左室长轴切面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重复检查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
记录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BNP水平,并按照患者具体病情及身体状况给予有效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BNP、LVEDD及LVEF,分析血浆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其中BNP水平≥0.1 pg/L为阳性。NYHA心功能分级[4]:存在心脏疾病但日常生活不受限,正常劳动不会产生心绞痛、心悸现象,为Ⅰ级;日常生活受限制,休息时无明显症状但劳动时产生心绞痛、心悸现象,为Ⅱ级;日常生活受明显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活动量即可产生心绞痛、心悸现象,为Ⅲ级;无法进行正常劳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症状,劳动后加重,为Ⅳ级。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水平及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BNP水平及阳性率比较
治疗后患者的BNP、LVEDD及LVEF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80例患者的BNP、LVEDD及LVEF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80例患者的BNP、LVEDD及LVEF比较±s)
时间 BNP(pg/L) LVEDD(mm) LVEF(%)治疗前0.38±0.12 68.25±3.48 31.94±2.87治疗后 0.20±0.05 60.14±2.17 40.11±4.55 t 12.384 17.687 13.584 P 0.000 0.000 0.000
慢性心力衰竭并不属于独立性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我国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逐年升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高,已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该病的发生机制较复杂,且并无明确定论,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对患者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造成较大伤害,增加致残率及病死率,受到医疗界重点关注。若能够尽早发现、准确诊断并及时干预,可延缓病情发展,保障生命质量。临床上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既往常规的扩血管、强心及利尿方式已经无法获得满意效果,应将神经内分泌抑制作为治疗原则,从而改善患者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且治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药物反应来调整剂量,因此,全面掌握患者心功能及病情变化,选择评估诊断方式成为关键[5]。
随着医疗技术的完善、发展,血浆BNP已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性指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BNP是由心脏分泌的利尿钠肽家族成员之一,主要由32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从机体心肌细胞中分泌,并存在于心脏及骨髓中,对血管具有扩张作用,同时抑制血管平滑肌,防止脑垂体激素、内皮素产生,从而避免神经系统产生兴奋[6-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血管扩张,水钠排泄失去平衡,心肌细胞产生较多BNP,进一步增加了心室压力,对心室血管产生扩张效果[8]。本研究探讨血浆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发现,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水平及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BNP、LVEDD及LVEF均优于治疗前(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越高,其BNP水平越高,且阳性率越高,经过治疗后患者BNP、LVEDD及LVEF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DD、LVEF与BNP密切相关。心脏超声是心力衰竭诊断的金标准,患者经过检查可以显示其心脏结构、心腔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加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级别升高的同时可能并发心肌重塑,这一机制与血浆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较为相似。BNP分泌后可刺激炎性因子,并防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反应。NYHA心功能分级主要按照诱导心力衰竭症状的活动程度,将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划分为4个等级,等级越高患者心功能越差。通过心功能分级观察BNP水平,发现两者密切相关,心功能等级越高,BNP水平随之提升,表示患者疾病程度越严重,BNP水平可显示患者左室负荷及心脏能力。
综上所述,血浆BNP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直接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提示心功能情况,为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