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孙玉洁,张楠楠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 (河北唐山 063000)
进展性脑梗死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发后患者神经功能出现缺损,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30%左右,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该病病因主要为脑组织供血功能障碍,血流迟缓或中断,长时间缺氧致脑组织大面积坏死。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可改善预后。为尽快控制病情发展、改善脑梗死预后,需早期重建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改善侧支循环,抗氧化应激反应,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等。但血管再通治疗因受“时间窗”制约,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丁苯酞软胶囊的活性成分之一为正丁基苯酞,有研究表明其可保护脑组织中的线粒体,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强脑缺血耐受能力和神经细胞自我修复力,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并改善脑部微循环,缩小脑缺血梗死灶,减少神经损伤[1]。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软胶囊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我院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男47例,女53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37~69岁,平均(40.3±5.0)岁。试验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8~67岁,平均(42.4±5.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进展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且无沟通障碍;无其他严重疾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口服,0.2 g/次,3次/d,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2]。
(1)疗效判定:显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显示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得到缓解;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者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采用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包括进食、洗澡、修饰、上下楼梯、行走、床椅移动、上厕所、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患者入院后于清晨空腹下抽取静脉血5 ml送检,用0.3 ml的3.8%枸橼酸钠置试管中,取2.7 ml静脉血离心10 min,转速3 000 r/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FIB。(4)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评分越高则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50 32.7±3.5 62.7±4.7 ab对照组 50 33.2±3.8 47.5±4.1 a
治疗前两组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FIB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FIB水平比较(g/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FIB水平比较(g/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4.7±0.6 3.5±0.7 a试验组 50 4.5±0.6 2.8±0.5 ab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HISS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HIS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50 18.8±3.6 9.4±3.9 ab对照组 50 19.4±4.0 13.3±4.2 a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研究显示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重,老年脑梗死患者逐渐增多,占所有老年患者的50%以上,其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占脑梗死患者40%左右。该病早期症状较隐蔽并呈现进展态势,且该病起病迅速、病情发展较快,短时间内即可产生神经元不可逆损伤,易造成严重的神经损伤,该病也是造成脑卒中死亡与残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及时予以治疗[3]。
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对其进行预防及治疗是目前临床研究重点。脑梗死主要因脑部血液供应不畅引发,缺血、缺氧易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进而导致脑梗死缺血区的神经元坏死。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及抗血小板治疗。目前临床报道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最常见类型,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在其发病过程起到关键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该病进展速度较快,且发病前无特异性征兆,具有突发、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征[4]。脑组织进一步坏死造成患者脑部神经系统出现功能性障碍,常伴发智力、行动、语言、肢体等各方面的神经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者威胁其生命安全。
临床上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阻力(CVR)的治疗药物包括丁苯酞、辛伐他汀、通心络等。丁苯酞是现阶段临床新研发的一种从芹菜中提取的抗血肿与抗炎新型药,其主要活性成分dl-3-正丁基苯酞,可经血脑屏障直接作用在缺血病灶部位,抑制受损神经细胞与谷氨酸的快速释放,同时提高未受损神经细胞活性,改善线粒体活性,提高线粒体膜稳定性,刺激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的产生,抑制钙离子与花生四烯酸浓度,同时促进侧支循环开放,重构微循环,增强缺血区血流灌注,缩小脑梗死面积,并可修复神经元结构与功能,进而改善神经功能[5]。FIB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可促进血小板聚集、黏附而止血,同时在止血过程中经凝血酶转化为纤维蛋白凝块。FIB检测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阴性预测值低,常被作为评估凝血功能的首选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FIB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后试验组生命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命质量,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