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浩玫
天津市第一工人疗养院 (天津 300050)
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加,患有职业病的人员也逐年增加,尘肺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1]。该病患者工作的环境长期接触粉尘,导致粉尘在肺组织内部驻留,使肺部呈纤维状,临床多表现为疼痛、呼吸困难、咳嗽有痰且消化功能减退等。尘肺还可引起其他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炎即为其常见并发症[2]。慢性阻塞性肺炎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报道显示,其发病机制与患者肺部的蛋白酶失衡和部分炎症反应相关。尘肺并阻塞性肺炎是当下常见的尘肺并发症,临床治疗中相当棘手。本研究旨在比较抗生素联合人工叩击法和以此为基础的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尘肺并阻塞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4例。对照组男39例,女25例;年龄29~49岁,平均(36.9±11.2)岁。试验组男46例,女18例;年龄31~48岁,平均(36.4±8.9)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尘肺并阻塞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无其他家族病史;(3)精神状态良好,可以进行正常交流;(4)有较好的治疗依从性。
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联合人工叩击法治疗,治疗方案如下:给予患者抗生素化痰、祛痰的同时,采取营养支持和低流量氧疗配合治疗,根据患者排痰时间及时给予人工叩击法,帮助患者顺利排除痰液,痰液取样进行病原学检查,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Glaxo Wellcome Operations,注册证号H20140029)联合振动排痰机(威海博华体外振动排痰机,BHT-GER型)治疗,药物治疗方案如下:入院时给予患者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即在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溶入0.5 ml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2次/d。根据患者排痰时间安排使用振动排痰机,以便于患者及时排除痰液,痰液留样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两组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疗效。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管理满意效果。(1)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患者接受14 d治疗后症状消失,且身体各项指标均处正常值范围内,经X线检查发现病灶部位纤维化缩小1/2以上;好转,症状未消失,症状有所好转,且身体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经X线检查后发现病灶部位纤维化面积变小;无效,治疗前后病情无特殊变化甚至加重,身体各项指标无好转迹象,X线检查显示病灶部位面积变大;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管理效果包括患者治疗依从率、治疗管理满意度。其中患者依从治疗的标准为:能够按照医嘱服药,且能够对医师的治疗做出积极回应;否则视为不依从。满意度评价标准: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回访,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直接请患者单选后统计病例数;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管理满意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管理满意效果比较
尘肺又名肺尘埃沉着病,病因明确,临床根据患者吸入的粉尘将其分为有机尘肺和无机尘肺,均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有痰且消化功能减退等症状[3]。根据患者病情将尘肺分为三期,三期尘肺常伴有肺部其他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炎是并发症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4]。患有尘肺并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短、乏力、体重下降、咳嗽且排痰无力等症状,严重危及生命。
排痰是在设计治疗方案时不可缺少的一项,人工排痰是最简单的排痰方式,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用力叩击患者背部,加快排除痰液的速度[5],采用该排痰方式的患者依从性普遍较低,家属及护理人员也较为疲累,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以往临床治疗尘肺阻塞性肺炎患者时常采用抗生素治疗,不但破坏患者体内菌群环境,而且未将肺部并发症引起患者肺部结构发生的变化列入考虑范围内,仍使用单一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这种治疗方案效果不明显,在延长病程的同时,加大了对患者感染的控制难度,增加了患者额外的医疗费用。
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尘肺并阻塞性肺炎患者不但不会破坏患者体内菌群,还可以增强患者的肺功能,令患者有自主呼吸意识。振动排痰机的工作原理为采用叩击法使得痰液及其他分泌物松弛,排出体外,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使患者病情好转,而且减轻了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管理满意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尘肺并阻塞性肺炎患者使用抗生素联合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并采用振动排痰机治疗,可减轻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负担,可明显控制患者病情,治疗依从率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