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血清亚型的测定

2019-08-05 08:45陈荣华李勤光赵敏康惠玲陈惠聪
医疗装备 2019年12期
关键词:毒株亚型变异

陈荣华,李勤光,赵敏,康惠玲,陈惠聪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病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2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 iciencyvir us,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和重组性,依据血清学反应和病毒核酸序列测定将其分为HIV-1和HIV-2两大类型[1]。按照HIV-1的gag基因与env基因变异程度又可以分为A~J和O亚型。各基因亚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序列差异,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感染对象中各亚型的分布也有所不同。HIV-1感染以吸毒人群为主,为了进一步了解吸毒人群HIV-1毒株血清亚型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控方案、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制提供更科学的依据,现以我市HIV-1感染吸毒人员20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2018年我市HIV感染吸毒人员20例,经免疫印迹(WB)试验确认为HIV-1阳性,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方式记录并整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与HIV感染行为情况。20例HIV-1感染吸毒人员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20例HIV-1感染吸毒人员的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血样采集方式EDTA-K2抗凝采血管采集抗凝血4~5 ml,将采集血样颠倒混匀后进行分装,并于-80℃冰箱中保存,所有血样经过HIV检测并经WB试验方法进行确认。

1.2.2 Nested-PCR检测方法

应用套式PCR对HIV前病毒gag基因进行扩增,扩增片段长度为1 081 bp,试剂为TaKaLa PrimeSciptTMOne Step RTPCR Ver.2和Prime Ex TaqTMHot Start Version扩增引物:(MK603)CAG-AAA-AAT-TGT-GGG-TCA-CAGTCT-ATT-ATG-GGG-TAC-CT(在V3区的位置:5914-5931),(CO602)GCC-CAT-AGT-GCT-TCC-TGCTGC-TCC-CAA-GAA-CC(在V3区的位置:7410-7329),(EB2)GCC-GGA-TCC-TCA-ACT-CAA-CTG-CTG-TTA-AAT(在V3区的位置:6989-7009),(EC2)GCT-CTG-CAG-TCA-AAT-TTC-TGG-GTCCCC-TCC-TGA-GG(在V3区的位置:7314-7336)。

第1轮扩增反应条件为预变性95℃1′,变性9 5℃1′,退火55℃1′,延伸72℃2′,循环数35,浸泡72℃7′。第2轮扩增反应条件为预变性95℃1′,变性95℃1′,退火55℃1′,延伸72℃1.30′,循环数35,浸泡72℃7′。

扩增产物置于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20 min,电压100 V,采用溴化乙锭染色,于紫外光下观察。

1.2.3 多肽免疫酶法(PEIA)检测方法

包被抗原为HIV-1亚型合成多肽抗原,即E、B′、B(mn)、C、D,包被抗原100μl/孔,4℃下放置18 h,以200μl牛奶缓冲液于37℃下封闭90 min,经3次洗涤。每孔加入血清标本于37℃下放置1 h,经3次洗涤后每孔加入酶结合物100μl于37℃下放置1 h,经3次洗染后每孔加底物100μl避光显色5 min。每孔加2M H2SO450μl终止。于492 nm波长下检测OD值(阳性:OD值>0.3;阴性:OD值≤0.3)。

1.2.4 sanger测序方法

不确定的亚型送检上海博尚生物公司进行测序分析。使用美国ABI公司荧光标记末端终止循环测序试剂盒测定gag基因序列,用ABI公司的Sequencing nallysing 5.0软件进行分析和编辑序列数据,通过美国拉莫斯国家实验室HIV核酸序列库的HIV-BLAST工具与国际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较,据同源性确定HIV-1亚型。

2 结果

2.1 Nested-PCR检测情况

20例HIV-1感染吸毒人员共检测20份HIV-1血清抗体阳性标本,其中18份检出V3区基因产物。

2.2 PEIA检测情况

HIV-1血清亚型:20例HIV-1感染吸毒人员共检测20份HIV-1血清抗体阳性标本,其中17份血清亚型阳性,C亚型9份,E亚型1份,C和E亚型均反应7份,未发现B'、B(mn)、D亚型。

2.3 sanger测序方法检测情况

HIV-1血清亚型:3份无法确认分型的采用sanger测序方法可以准确分型,C亚型2份,E亚型1份。

3 讨论

3.1 HIV-1血清亚型测定的意义

我国首次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绝大部分血液传播途径的感染者属于B亚型毒株,并且这一亚型在我国流行区域十分广泛[2]。第2次全国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CRF01-AE亚型仍然以性传播人群为主,但吸毒人群感染CRF01-AE亚型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大。吸毒人群具有静脉注射、共用针头、高危性行为等特点。静脉共用注射器吸毒、无保护性交是导致吸毒人群感染HIV-1的主要因素[3]。HIV-1病毒反转录酶缺乏校正功能易发生复制错误,复制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点突变或点插入、点缺失,进而引发重组,形成大量亚型内重组毒株或亚型间重组毒株。HIV-1型分为M、O、N 3组,M组分为A、B、C、D、F、G、H、J、K 9个基因亚型和16个流行重组形式[4]。现阶段伴随HIV-1持续快速变异与世界人流流动的日趋频繁,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组、亚型、混合感染、超感染等,这些都对HIV-1的监测和防控带来更大的困扰。因不同HIV基因亚型与流行重组形式和传播能力存在显著相关性,不仅会导致不同疾病进程,而且对抗病毒方案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不同亚型HIV感染进展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速率不同,调节HIV转录的反式激活蛋白的高水平表达可促使HIV快速繁殖[5]。O组病毒对非核酸逆转录酶抑制剂具有天然抗性,M组亚型对目前使用药物具有相似敏感性,F亚型对非核酸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敏感性较低,G亚型对蛋白酶抑制剂敏感性较低[6]。因病毒选择性积累抗药性变异会对药物疗效产生影响,故对HIV-1病毒亚型基因编码区进行定期抗性突变检测,能够为药物选择提供一定参考。对于疫苗研发工作,基因变异是目前发展AIDS有效疫苗的主要制约因素,现阶段绝大多数候选疫苗是基于B亚型的包膜蛋白设计的。HIV亚型之间存在交叉保护作用,其包膜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现有候选疫苗能否诱发抗体产生交叉中和尚无法确认[7]。了解流行HIV基因亚型,掌握流行重组形式的种类、分布与变化情况,对于研制具有地区特色的疫苗、减少疫苗株和流行株之间的差异有着重要意义。

3.2 HIV-1血清亚型的测定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HIV-1病毒亚型流行较多的国家,HIV-1筛查工作尤为艰巨。常见的HIV抗体测定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化学发光法、快速检测法,此外,抗体确证试验、免疫印迹试剂盒条带免疫试验、核酸定性和核酸定量试验等也常作为补充试验用于HIV检测。上述HIV抗体检测可用于临床诊断、血液筛查和监测等,以诊断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确定个体HIV感染状况,以血液筛查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防治输血传播HIV,以监测为目的的检测是为了了解不同人群HIV感染率与变化趋势。尽管我市AIDS疫情总体上属于低流行,但近年来AIDS发病率增长较快,有明显上升趋势。因吸毒人群是感染HIV-1的主要群体,故本研究选取近3年来20例确认感染HIV-1的吸毒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HIV-1血清亚型。本研究中HIV-1毒株血清亚型为C、E和CE混合型,其中C亚型为优势亚型。除上述亚型外,可能还存在其他未能检测出的亚型。同一研究对象可能同时感染不同亚型的病毒株或已出现重组毒株。故本研究20例吸毒人群HIV-1病毒血清亚型具有显著的多样性特点。本研究采用PEIA法测定HIV-1血清亚型,具有简便、快捷、经济性、实用性等优势。

3.3 HIV防治思路分析

HIV重组体毒株是多种毒株混合感染、多种毒株在机体复杂免疫环境中优势选择而产生的结果,往往较为单一基因亚型毒株却有着更强的传播能力[8]。本研究中,20例HIV-1感染吸毒人员中C亚型为优势亚型。由于本研究对象HIV-1病毒血清亚型具有多样性特点,将来可能出现重组型毒株,导致我市HIV流行情况更加复杂,为HIV/AIDS的防治带来更大的挑战。故结合本研究情况,在疫苗研发、诊断试剂研制、抗病毒方案制定等方面应考虑本地区的HIV-亚型种类、分布情况、变异趋势与显著特征,做好HIV-1毒株亚型与变异情况的监测,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HIV-1的流行趋势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和控制。

本研究样本量较少,HIV-1毒株血清亚型和HIV-1流行株耐药情况分析,应进行连续性的动态监测,才能及时发现重组型毒株和耐药情况。因此,在今后HIV/AIDS防治工作中,需加强对HIV-1血清亚型和耐药的监测,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干预力度,从而遏制吸毒人群HIV传播蔓延的趋势。

综上所述,本组HIV感染吸毒人员HIV-1毒株存在多种亚型,其中以C亚型为优势亚型,近年来,该亚型在我国HIV-1感染者中增长迅速,并从吸毒人群逐渐向普通人群扩散。在我市HIV/AIDS防治中,应进一步加强对HIV-1毒株亚型及其变异的研究,充分掌握我市HIV-1亚型种类、特征、分布与变异趋势,及时准确发现HIV-1疫情,针对不同HIV-1毒株亚型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防治。同时,加强对戒毒所、娱乐场所的监管,打击吸毒贩毒行为,对吸毒人员进行HIV筛查,加强区域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扩大检测人数及范围,有效控制吸毒人群AIDS的蔓延与流行。

猜你喜欢
毒株亚型变异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变异危机
变异
基于CYP2C9亚型酶研究丹红注射液与阿司匹林的相互作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流行现状
内皮前体细胞亚型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分析
Ikaros的3种亚型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
变异的蚊子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