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与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9-08-05 08:45刘明珠邱昭宏廖瑞真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19年12期
关键词:易损脑血管病颈动脉

刘明珠,邱昭宏,廖瑞真(通信作者)

1福建省永春县中医院(福建泉州362600);

2福建省漳州市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 (福建漳州363000)

颈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管腔狭窄,降低血流,或由于自身破裂脱落组织而阻塞远端动脉,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既往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通过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但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斑块性质有一定联系,故早期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进行鉴别尤为重要。彩超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常用手段,可评估狭窄程度、斑块性质[2];CT血管造影通过向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而对动脉狭窄、斑块性质进行评估[3]。本研究旨在比较彩超与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治疗的92例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女41例,男51例;年龄43~77岁,平均(60.85±5.10)岁;血管分段,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均为184支。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1)无对比剂过敏患者;(2)肝、肾功能良好患者;(3)未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排除标准:(1)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2)由外伤、静脉系统疾病、先天血管畸形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彩超、CT血管造影检查。彩超具体检查步骤如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IU22型,飞利浦公司提供)检查,取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2~9 Hz;指导患者呈仰卧位,后仰头部以暴露颈部,从CCA开始实施连续扫查,获取横切、纵切二维图像,观察CCA、ECA、ICA,特别对ICA窦部、CCA分叉部位进行重点观察,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局限性IMT≥1.5 mm即可诊断为斑块)大小、形态、部位、数量、回声等,并依据回声特点分为软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等;易损斑块包括表面有溃疡斑块、表面粗糙斑块、软斑块。

CT血管造影检查具体步骤如下:采用Brilliance 64排CT扫描仪(飞利浦公司),管电压120 kV,螺距0.45,层厚0.9 mm,从主动脉弓至双眼同一水平线作为扫描范围,常规平扫后经肘静脉以3 ml/s速度注入碘海醇注射液[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85,规格:50 ml:15 g(I)]80 ml,待至自动触发阈值,获取增强扫描数据,并向工作站上传数据,实施图像重建,CT测量检出斑块,记录斑块大小、形态、部位、数量、回声。

1.3 临床评价

观察彩超、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CA、ECA、ICA斑块分布

彩超、CT血管造影CCA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血管造影ECA、ICA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彩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92例患者CCA、ECA、ICA斑块分布比较[例(%)]

2.2 易损斑块检出率

彩超检查CCA不规则斑块、合并溃疡斑块及易损斑块总数检出率均高于CT血管造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彩超、CT血管造影在易损斑块检出率比较[例(%)]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其发生与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有密切联系,且与颈动脉狭窄层度相比,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有利于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4]。研究发现,斑块破裂可形成血栓,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病理改变,斑块不稳定性为导致该病的主要因素,故对疑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斑块性质评估,有利于为其防治措施的开展提供依据[5]。

彩超、CT血管造影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彩超检查简便易行且具有经济、安全等优点,有利于清晰观察斑块大小、形态、位置、表面溃疡等,且可分析斑块声学特征[6]。CCA位于颈部表浅部,走行笔直,彩超观察颈动脉IMT较为清晰,可识别斑块,但ICA远端位置较深,且起始处血流多呈旋涡状,增加了斑块检出难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彩超、CT血管造影CCA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血管造影ECA、ICA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彩超(P<0.05),表明与彩超相比,CT血管造影有利于对微小血管、深度血管进行检查。

CT血管造影属于无创成像技术之一,经静脉注入造影剂,有利于血管显影,进而对动脉狭窄、斑块性质进行判定。CT血管造影检查时间分辨力、空间分辨力较高,可全面观察整个颈动脉血管,有助于鉴别斑块特性,提升ECA、ICA斑块检出率[7]。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彩超检查CCA不规则斑块、合并溃疡斑块及易损斑块总数均高于CT血管造影(P<0.05),提示与CT血管造影相比,彩超有利于检出易损斑块。经研究发现,易损斑块主要通过从连续性中断、表面粗糙、溃疡等方面评估,其中彩超检查可依据灰阶图像而对其表面光滑度进行评估,若斑块呈不规则表面、锯齿状则可判定表面粗糙;表面若伴有凹陷,则可判定为表面溃疡,可在对斑块纤维帽连续性进行观察外,有利于对斑块形状、表面、溃疡等情况进行观察[8]。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彩超检查可提升易损斑块检出率,而CT血管造影则可检出颅内微小血管、深部血管,故将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准确度。

猜你喜欢
易损脑血管病颈动脉
64排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更正声明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更正声明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