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传播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研究
——以绍兴地区高校大学生为例

2019-08-03 02:47
传媒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

叶 辛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1世纪是互联网科技与大数据的时代,学生素质教育涵盖媒介素质。在一个信息碎片化时代,提高学生的网络媒体素养尤为重要,然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得信息分布逐渐分化、散射,让人们日常汲取消化综合信息的能力逐渐下降,且更倾重于接收和分发小块的信息。因此信息碎片化传播时代随之来临。

一、碎片化传播与媒介素养

网络信息碎片化,它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社会信息研究的重要载体,它具备以下特征:个体传播多元化,信息透明度高,媒体掌控力度弱化,信息反馈复杂化[1]。

媒介素养涵盖听、说、读、写等在内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由于性别、文化、民族、职业等方面的差异,媒介素养是不同的。作为“第二媒介时代”的受众,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媒介素养:

(1)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来说,大学生对媒介有更新更高的见解,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得有更高的思想工作觉悟中,自觉成为正能量信息传递者。

(2) 客观认知媒介的性质和功能。正确认识与识别媒介,对媒介信息的价值做出公允评价,对媒介传播信息的再认知、再梳理,简单地说即解读媒介的能力,批判感知媒介信息的能力。

(3) 利用媒介和控制媒介的能力。基于一个完整的媒介信息,应该学会有效地使用媒介,也更具控制媒介的能力,避免被动接收信息,使媒介内容渐趋丰富,以辅助自身成长。

二、碎片化传播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

图2-1 大学生对阅读过的信息记忆状况

从图2-1中可以看出,针对阅读过的内容,大学生能记住的大部分内容是41.35%,全部记住的比例是2.15%。这表明碎片化信息的影响是深远的。虽然在信息碎片化的背景下很难很好地了解所有的信息,但是对于所选择的信息内容,至少在泛读的基础上对信息的意义是可以理解的,否则很容易盲目的处理信息,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或评价。随着信息的碎片化,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他们的思想发展也会有很大的障碍。

数字媒体的普及使得公众迅速步入了碎片信息传递交流的崭新时代,这是21世纪不可逆转的社会潮流。相较于其他社会群体,大学生与新媒体有着广泛的接触。图2-1为调查问卷数据。

图2-2 大学生对信息状态的认知比例图

通过图2-2可知,9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收到的信息是零碎化的,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收到的新整合的,还有2%的大学生对碎片式信息和整合式信息并不了解。

就大学生而言,必须准确客观地对媒介信息进行有效解读,去芜存菁。为了实现有效传播,媒介必须关注每个细分的个性化群体的特征以及每个读者的个性和需求。因此在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中,用“碎片化”编写新闻是常见的一种写作模式。毫无疑问,在网络媒介的发展过程中年轻读者已经形成“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三、碎片化传播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巨量的信息资源面向公众开放,这使得巨量的碎片化信息也随之而来,这必然造成大量冗余信息的积淀和信息传递的饱和,由此碎片化传播对学生媒介素养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首先,碎片化传播使大学生的视野得到扩大,促进大学生信息的使用能力提高。碎片化信息以开放性视野模式,将海量内容选择性呈现给大学生,可以在信息的海洋里遨游并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广泛的网络传播他们独特的想法,向公众更为充分、完整地阐释其观点,或抒发其内心感触。一旦他们的视野得到充分展现,他们就会在大脑中整合形成更加新颖的思路或信息,而后依此组合获得新的信息内容,并在生活学习中予以应用[2]。

其次,碎片化传播提高了大学生优化整合信息的能力。碎片化信息时代为公众带来海量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存在有信息杂乱的问题。大学生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需要学会归纳和整合优化信息,且许多不良内容隐藏在碎片化的信息中,学生必须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精细处理。

(二)消极影响

(1) 信息验证更为复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饥渴性与信息的多样性并存,信息的肆意传播必然造成大量冗余的产生,真伪、善恶等不同类型信息的混乱和污染,这导致了信息验证的复杂性。

(2) 娱乐成为使用信息的最重要动机。网络疯狂传播的娱乐新闻动态包括图片、音视频等对大学生群体的价值理念构成了不少负面效应,它使得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将关注对象由学习转向娱乐,意志力被削弱,时间被虚度。

(3) 信息道德法律意识弱化。新媒体是一个免费信息共享的平台,虚假、谣言、诽谤等信息的传播渗透,逐渐破坏部分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

四、碎片化传播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路径

高等教育要培养科学人文素养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性公民,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要关注以下方面:

(一)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和管理

高校应当借鉴各类信息,在校方指导下构建系统完备的信息教育机制,对教育领域中学生媒介素质发展的客观情况予以调研分析,逐步建立学校监督机制,对媒介素养培训课程提出不同的看法,以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学校也应及时更新媒介设备,确保大学生媒介环境的有效利用[3]。

(二)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与讲座

建立媒介素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立一个双向互动、开放和学习的研究框架,教师和学生相互信任和相互交流,借助多重探究、双向讨论、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着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提高学习效果[4]。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介素养实践活动

高校应重视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运用媒介的素质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媒介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汲取动态变化的高端前沿知识,更加紧密与社会联通互动起来,更好地服务当地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

五、结束语

碎片化信息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即时性和简易性,提高信息自控能力,可以客观公允地利用和评价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信息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信息获取渠道。就某种程度而言,信息碎片已然被整合到学生生活学习的边边角角,由此也引起关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课题的广泛思考。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