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丹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戏剧教育指的是在日常教学中,引入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的教学方法,其能够让教学对象在戏剧表达与实践中收获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戏剧教育能够更好地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戏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戏剧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不能单单依托于教师的口述表达,必须借助于录像资料、教学视频等教学工具实现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所要表演的曲目、扮演角色以及表演内容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戏剧表演。必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让有经验的表演者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帮助学生对表演内容进行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学习乐趣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
现有的教学模式多为“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久而久之就会让一部分的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同时,许多的学生在课后为了巩固教师教授的知识,往往埋头苦学,沉迷于知识点的背诵与习题练习,忽视了与周围同学的交流,长此以往,导致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流,甚至出现害怕与人交流的问题,而戏剧教育的出现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戏剧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音乐教学,它还可以被用在历史、英语、化学等多个学科的教学应用上。例如,在教师教授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进行直观了解,可以让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将参与表演的同学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扮演原始的化学分子,一部分扮演参与反应的化学分子,剩余的部分扮演反应完成的化学分子,让学生们相互配合完成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旁观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就所要表演的内容与结果进行讨论,并就表演内容进行创新,将表演场地的选择、表演内容的变更等权限大胆地交给学生来进行选择,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样做还可以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戏剧教育作为一个“舶来品”,大多数的表演曲目都来自国外文学,由于不同文化间存在一定的隔阂与距离,如果生搬硬套,让学生表演外来曲目,则不仅不能让学生在戏剧实践中获得收获,还会因为文化的隔阂而让学生对戏剧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对此,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戏剧教育进行本土化。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早已经发展出独属中国特色与文化传承的戏曲艺术。戏曲的表演曲目多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民族文化、人文地理演变等诸多信息元素,而且这也与我们当下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更加地贴合实际生活,能方便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与认知,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记忆。将戏曲艺术纳入戏剧教育中,用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赋予传统艺术新生,不仅利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还能够从侧面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让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教师要在开展教学前,必须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兴趣爱好进行大致摸底,不能盲目地给学生安排戏剧表演任务,要结合教学进度、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的、表演内容是否切合等问题来全方位地选择合适的表演曲目,就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或出现的情况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例如在戏曲表演曲目的选择上,由于我国的传统戏剧种类繁多,唱腔复杂多变,一些曲目过于成人化不适合学生进行表演,枯燥难懂,如果直接拿来作为表演曲目,会导致学生无法对曲目进行理解,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还有些表演难度过大、表演动作存在风险的曲目也不适合拿来给学生进行表演,对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曲目,都要将其排除在外。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做好教学进度与教学信息的反馈工作,了解学生对戏剧表演的真实想法与建议,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坐下来,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以此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戏剧教育是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戏剧方式,来让学生在戏剧实践中主动接受并学习新的教学知识,促进学生全方面素质的成长,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