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容汉,徐建锋,李淑贤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 广州 510010)
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多急性起病,以大片肺泡内弥漫性炎性渗出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调查显示,肺炎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1-2],多种病原体均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临床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以制定合理的抗感染方案。同时,随着抗感染药物的广泛应用,病原体的类型及其耐药性也在不断发生变迁,且不同年龄段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生理条件不尽相同,所易感的病原体类型也有所差异[3-4]。因此,及时更新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性的调查数据可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以便更好的控制感染,改善患儿的预后,同时也可以减少盲目用药产生病原体耐药等问题。本研究探讨我院不同年龄段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病原学分析及细菌耐药性研究,为临床抗感染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262例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2例,女120例,患儿年龄1个月~14岁,平均(5.34±1.62)岁。根据年龄段分组为A组(<3岁)58例,B组(3~6岁)108例,C组(>6岁)96例。
1.2纳入和排除标准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5]明确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排除合并肺结核、支气管异物的患儿;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病、免疫功能异常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儿;排除已经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儿。本研究方案已经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时患儿家长均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
1.3研究方案采集所纳入患儿的痰液、胸液、肺泡灌洗液标本行病原学检测。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肺炎支原体DNA(MP-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非典型病原9联IgM抗体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标本为患儿的外周静脉血。EB病毒抗体的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EB-DNA的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MP抗体阳性为滴度≥180,阴性为滴度≤140。
1.4观察指标分析3组患儿病原体的分布情况;分析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
1.5统计学分析所收集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2.13组患儿的病原体分布情况177例患儿病原体检测阳性,阳性率为67.56%。以单纯支原体感染最为常见,占43.51%,其次为单纯细菌感染,占28.24%。A组病原体以细菌为主,B组和C组病原体以支原体为主,见表1。
2.23组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肺炎链球菌为最常见病原菌,占43.24%,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6.22%),第三为大肠埃希菌(14.86%)。A组患儿细菌感染率最高,达到66.22%,B组为18.92%,C组为14.86%,见表2。
表1 3组患儿的病原体分布情况/n(%)
表2 3组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n(%)
2.3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分析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达到75%以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敏感,见表3。
2.4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到91.67%,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超过6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见表4。
表3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分析
表4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儿童肺炎的主要类型。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仍未完善,抵御外界病原体侵袭的能力较弱,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较高[6]。随着儿童肺炎病原体和耐药性的变迁,抗菌药物研发的进展,临床抗感染方案的制定也应不断更新。相关研究显示,大叶性肺炎占儿童肺炎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7]。同时,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均可成为儿童大叶性肺炎的病原体,且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儿童,主要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关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的病原学及耐药情况的研究是临床抗菌药物选择的重要依据,可指导临床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本研究检出的病原体中,43.51%为支原体感染,其次为细菌感染(28.24%)。这说明支原体为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主要的病原体,这与王静等[8]的调查结论相同。刘新锋等[9]的调查也证实,51.2%的儿童大叶性肺炎为支原体感染所致。另外,支原体感染更集中发生于B组和C组患儿中,这可能与临床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包括无指征等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行为导致病原菌的构成变迁有关。本研究中,不同年龄段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病原谱组成存在差异,A组患儿细菌为主要病原体,B组和C组患儿则以支原体为主要病原体。陈广道等[10]的研究也证实,>3岁儿童的肺部支原体感染更容易表现为大叶性肺炎。这可能是由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其免疫功能发育趋于成熟,能够感染渗出局限于一个肺叶或者肺段,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本研究中,肺炎链球菌为最常见病原菌,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1-12]。但是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也是常见病原菌,且其构成比例已超过革兰阳性菌,成为主要致病菌,这与许姜姜等[13]的调查结论相似。因此,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诊治中,在病原学检查结果未回报前,可根据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降钙素原等相关指标,初步评估患儿的病原体类型。对于考虑细菌性肺炎的患者,应经验性应用覆盖常见革兰阴性菌的抗感染方案,以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革兰阳性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在本研究中,除了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表现出高度耐药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好的敏感性。这可能与红霉素、克林霉素在临床应用中无需皮试,方便使用而被广泛应用,增加了其耐药性有关。因此,革兰阳性致病菌所致的儿童大叶性肺炎,经验性抗感染方案应减少红霉素、克林霉素的应用,可优先选择青霉素类或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本研究的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均超过80%,为高度耐药,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有良好的敏感性。因此,对于革兰阴性菌所致的儿童大叶性肺炎经验性用药可以考虑优先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抗感染治疗。
综上所述,我院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可由病毒、支原体、细菌多种病原体感染而发病,且不同年龄段患儿病原体的构成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及耐药情况选择合理的抗感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