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韧带样纤维瘤病1例以及影像学分析

2019-08-02 08:21刘纯岩张荣政王晶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浆膜肠系膜肠管

刘 洋,刘纯岩,孙 秀,张荣政,王晶莹

(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放射科,吉林 长春13004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检验科)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也称为侵袭性纤维瘤病,韧带样瘤或硬纤维瘤是一种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肿瘤,以局部浸润为主,不发生远处转移的中间型肿瘤[1]发生于腹腔内相对少见,现报道1例小肠韧带样纤维瘤变。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57岁,1年前发现左腹腔肿物,无明显疼痛,腹胀,近日自觉肿物逐渐增大。查体:左下腹肿物,质硬,位置较为固定,一般状态尚可,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呕血及黑便,食欲差,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略减轻。40余年前左腿因骨肿瘤截肢,心脏病病史2余年,发病时胸闷。腹部CT平扫示左腹腔见巨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为9.7 cm×8.2 cm×9.5 cm,边缘清晰,密度较均匀,较软组织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静脉期继续强化,平衡期强化程度达到高值,强化特征性曲线呈上升型,占位效应明显,与临近肠管相互挤压,包绕,部分肠管嵌入肿瘤内,病灶近端肠管未见明显的肠管扩张以及积液,积气等梗阻征像。术前影像诊断为左腹腔占位,考虑为间质瘤可能性大。术中所见:距trize韧带40 cm处小肠浆膜及肠系膜有一巨大肿物,大小约为12 cm×10 cm×6 cm大小,质硬,活动度良好,肿物处小肠管腔无狭窄,小肠无水肿及充血。术中诊断:腹腔肿物,考虑为小肠浆膜或肠系膜来源。病理诊断:小肠韧带样型纤维瘤病,见图1-7。

2 讨论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临床上根据其发生的解剖部位,分为3类:发生于腹部以外的软组织(约占550%-60%),其次发生于腹壁(约25%),较少发生于腹内(约15%)[2],其病因比较复杂,可能与创伤、内分泌及遗传等因素有关[3]。腹内型主要好发于小肠系膜,后腹膜,盆腔。腹腔内和肠系膜纤维瘤病发病年龄范围较广,14-70岁均可发生,男性略多于女性[4]。

图1-4 显示左腹腔巨大肿物,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周围肠管受压,移位,部分管腔嵌入其中,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静脉期,平衡期继续强化,呈持续强化状态

图5-6 重建图像显示病灶与周围器官关系呈推挤改变, 图7 理结果为小肠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影像学上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多表现为单发肿块,体积通常较大,边界均比较清晰,形态规则,类圆形或分叶状多见,与周围肠管多以推动,挤压为主,值得我们谨慎对待的是虽然很多CT上表现边界光整肿物,术中以及病理光镜下仍然可见局部浸润、本病例术中可见小肠浆膜层受侵及,这说明韧带样型纤维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特征。由于肿瘤由纤维母细胞、黏液成分及增生血管等构成,所以在平扫时病灶可以呈等密度、稍低密度、混杂密度。本病例呈基本均匀一致的略低密度肿块(与临近肌肉组织相比),未见坏死,囊变,以及钙化影。增强扫描,因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富含纤维细胞,对比剂不能迅速内进入病灶,动脉期病灶的强化程度较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门脉期及延迟期时,对比剂缓慢进入肿瘤内部,静脉期,平衡期病灶持续强化,这是本病的影像学强化特点。

本病与神经鞘瘤不易鉴别,发生在胃肠道的神经鞘瘤十分罕见,腹腔和后腹膜的神经鞘瘤大多体积较大,似有完整包膜,内部成分以实行为主,呈等或稍低密度,无或较少囊变,坏死,钙化,增强后多轻,中度强化,呈缓慢强化的特点。间质瘤多见于老年患者,发生在小肠的病变多有疼痛,便血或肠梗阻等临床症状,体积较大(>5 cm)的间质瘤以恶性居多,常有分叶,包膜不清,密度不均匀,可囊变坏死多见,肿瘤呈富血供,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且恶性程度越高,强化程度越高,并有延迟强化特点。小肠平滑肌瘤影像表现近似间质瘤,多向小肠浆膜层生长,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密度多不均匀,常伴有出血,坏死,囊变,增强后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猜你喜欢
浆膜肠系膜肠管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胃癌浆膜外侵犯CT征象分析
多层螺旋CT在胃癌浆膜侵犯的诊断价值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