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蒸汽轮机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原动机,蒸汽轮机效率的不断提高是一直追求的目标。采用各种密封(汽封)技术有效控制蒸汽轮机的泄漏(漏气控制)是提高其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1]。研究人员利用多种类型的汽封,通过相应调整和整合多方面性能,达到优化汽封的效果,不仅提高了运行效率,还提高了机组的可靠性能。如曾宪平和任建兴[2]成功地将蜂窝式密封技术应用在汽轮机中。但研究也表明,超大或超小的芯格尺寸的蜂窝汽封的泄漏量仍很大[3]。
为了进一步减小汽轮机汽封泄漏量,可考虑采用螺旋槽干气密封方式。螺旋槽干气密封泄漏率很小,John Crane公司已有相应的产品[4]。在螺旋槽干气密封中,考虑实际气体效应对其性能有较大影响,许多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宋鹏云等[5]以氢气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实际气体效应对螺旋槽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孙雪剑等[6]应用RK方程求解了天然气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并用于分析天然气干气密封的性能。宋鹏云等[7]考虑实际气体效应,修正了可压缩流体润滑的雷诺方程,分析了实际气体效应对 T 形槽干气密封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许静等人[8]研究了气体热效应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
水蒸气润滑干气密封是一类特殊的干气密封,端面的润滑气体为水蒸气。一般认为,水蒸气不能当作理想气体,应考虑实际气体效应。本文作者通过近似解析法,以水蒸气为研究对象,考虑实际气体效应,分析了水蒸气润滑螺旋槽干气密封的稳态性能,包括端面开启力、气膜刚度、泄漏率、摩擦功耗、热平衡膜厚等。
图1所示为典型的泵入式螺旋槽干气密封端面几何模型,其由槽区、台区和密封坝区组成。图中ro为密封环的外半径,rg为螺旋槽根处的半径,ri为密封环的内半径,ω为密封环旋转角速度。
图1 泵入式螺旋槽干气密封端面几何模型
文中研究基于以下基本假设[9]:
(1)不考虑润滑气体的体积力和惯性力;
(2)气体为牛顿流体,等温连续流动,黏度保持不变,流动为层流;
(3)两密封面非接触,严格对中;
(4)忽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5)气体在固体界面无滑移。
实际气体效应表达可采用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如二阶维里方程、三阶维里方程、RK方程等各种方法,在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实际气体行为明显不同于理想气体,压缩因子Z不等于1。选取温度为300 ℃,针对水蒸气,各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压缩因子如图2所示,其中的国际标准是指(IAPWS 97),可由文献[10]获得。通过查取水蒸气的比容V,再用实际气体方程pV=ZRT求解出Z。在中低压下,RK方程与国际标准的平均误差为0.783 9% ,可以采用RK方程计算水蒸气的压缩因子Z。
图2 水蒸气的压缩因子
实际气体状态的R-K方程表达式[11]如下:
(1)
气体状态方程为
pV=ZRT
(2)
式(1)改写为
(3)
式(3)可得气体比容V的三次方程
(4)
将气体状态方程pV=ZRT代入式(4)可得
(5)
假定Z=x+1/3,则式(5)可化为可用卡尔丹公式求解的一元三次方程形式,即
(6)
令
可得
则
(7)
由于实际气体状态方程为
ρ=pM/(RTZ)
(8)
则实际气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9)
其中,
(10)
(11)
采用无限窄槽理论,依据Muijderman理论[12],可得气体沿密封环的径向压力分布控制方程。
密封坝区:
(12)
螺旋槽的槽台区:
(13)
式中:μ为水蒸气的黏度,可从文献[10]查得;St为气体通过密封端面的质量流量;h为非槽区的气膜厚度;h1为槽区的气膜厚度,h1=h+t,t为螺旋槽的槽深;ω为密封环的旋转角速度;g1、g5、g7为螺旋槽函数,分别为
g5=(1+γH3)(γ+H3)+H3(1+γ)2cot2α
g7=(1+γ)H2(1+cot2α)(γ+H3)
式中:γ是台宽与槽宽的比值;α为螺旋角。
将式(8)分别代入方程(12)、(13),可得到实际气体气膜控制方程。
(14)
气膜刚度反映了抵抗干扰的能力,它是单位膜厚变化后引起的开启力变化,可在平衡膜厚h的基础上施加一个膜厚微扰hε,计算施加膜厚微扰后开启力Fε,则气膜刚度计算式为
(15)
为具体研究水蒸气螺旋槽干气密封的性能,考虑水蒸气分别为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时,计算泵入式水蒸气润滑螺旋槽干气密封的密封性能。
文中计算案例的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选自参考文献[13]。其中,ro=77.8 mm,ri=58.42 mm,rg=69.00 mm,α=15°,γ=1,t=0.005 mm;操作条件:pi=0.101 3 MPa,密封环的旋转角速度ω=1 087.08 s-1。
介质为水蒸气,其温度为300 ℃,等温流动。气体普适常数R=8.314 J/(mol·K), 温度300 ℃下的气体黏度μ=20.29×10-6Pa·s,临界温度Tc=373.946 ℃,临界压力pc=22.064 MPa。中低压情况下,压力对气体黏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利用式(9) 、(12) 、(13)可得到实际气体水蒸气的螺旋槽干气密封径向压力分布p(r)、泄漏率St及开启力F。同样地,设定压缩因子Z=1,可获得水蒸气理想气体的干气密封性能。
3.2.1 端面开启力
水蒸气在不同压力和不同气膜厚度下的端面开启力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在相同压力下,随着膜厚的增加,端面开启力减少;中低压时,水蒸气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的开启力几乎相等;高压时(5 MPa),水蒸气实际气体的开启力略大于水蒸气理想气体。典型端面开启力数据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随着外压增大,表现为实际气体效应增强,相对误差增加。
图3 不同压力和气膜厚度下水蒸气开启力比较
压力p/MPa膜厚h/μm开启力F/kN实际气体理想气体相对误差ΔE/%0.52.039.962 408 819.959 853 74-0.025 647 11223.0515.103 620 4415.054 691 26-0.323 956 60855.0832.088 080 3831.833 985 79-0.791 865 964
3.2.2 气膜刚度
水蒸气在不同压力和不同气膜厚度下的气膜刚度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压力和气膜厚度下水蒸气气膜刚度比较
可以看出:在相同压力下,随着膜厚的增加,气膜刚度减少;水蒸气实际气体刚度几乎等于水蒸气理想气体刚度。典型的气膜刚度数据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将实际气体考虑成理想气体,相对误差在0.5%左右。
表2 不同压力和气膜厚度下水蒸气气膜刚度比较
3.2.3 泄漏率
在不同压力和气膜厚度下,水蒸气泄漏率的计算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水蒸气的泄漏率,在不同压力下情况是不同的,在低压情况下(0.5 MPa),随膜厚的增加,泄漏率先减小后增加;在中高压情况下,随着膜厚的增加,泄漏率增加。
如图5(a)所示,低压时,随着膜厚的增加,泄漏率先减小后增加,这一现象可以用密封坝泄漏率公式(16)解释。密封坝泄漏率公式[14]为
(16)
图5 不同压力和气膜厚度下水蒸气泄漏率比较
图6 低压下(p=0.5 MPa)膜厚h与泄漏率相关参数h3及的关系
如图5(a)所示,低膜厚时,实际气体与理性气体的泄漏率偏差略大。从表3可以看出,当压力为0.5 MPa时,低膜厚情况下,槽根压力大,压缩因子小,即实际气体偏离理想气体,此时相对误差较大,导致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泄漏率偏差略大。
表3 气体通过密封端面泄漏率St的结果比较(0.5 MPa)
典型的泄漏率数据如表4所示,随着外径处压力po的增大,实际气体效应增加,表现为其相对误差加大。与开启力和气膜刚度相比,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泄漏率的相对误差要大得多,即实际气体效应对泄漏率的影响更为明显。
表4 通过密封端面的泄漏率St (RK 方程)
3.2.4 气膜摩擦力矩
直接利用牛顿剪切定律,总摩擦力矩公式[15]为
(17)
摩擦力矩随膜厚的关系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随着膜厚的增加,摩擦力矩随之减小。摩擦功耗是端面摩擦力矩与旋转角速度的乘积,因此摩擦功耗也是随着膜厚的增加而减小。
图7 端面摩擦力矩随膜厚的变化
3.2.5 热平衡膜厚
螺旋槽区和密封坝区在内的气膜因黏性剪切产生的热量[16]为
(18)
式中:ri为密封环内半径,mm;rg为槽根处半径,mm;ro为密封环外半径,mm;μo为外径处气体动力黏度,Pa·s;ω为密封环旋转角速度,rad/s。
气体因膨胀吸收的热量,设外径处气体温度为To,气体单纯因绝热膨胀,温度降为Ti,则吸收的热量为
(19)
式中:St为干气密封气体泄漏量,g/s;cp为气体比热容,J/(kg·K);Rc为气体常数,J/(kg·K);k为气体绝热指数。
假设端面间气体为理想气体,流动为绝热过程,根据热力过程方程可得
(20)
将式(20)代入式(19),可以得到
(21)
由式(21)可知,对于给定操作参数的干气密封,气体单纯因膨胀吸收热量只与泄漏量St有关。依据前面计算泄漏率的方法,求解泄漏率,从而算出气体因膨胀吸收的热量W。剪切发热和膨胀吸热随膜厚的关系如图8所示。
图8 剪切发热和膨胀吸热随膜厚的变化
当压力为0.5 MPa时,如图8(a)所示,水蒸气考虑为理想气体时,在常见的工作气膜厚度范围内,剪切发热速率始终大于膨胀吸热速率,不能达到热量平衡,无法获得热量平衡膜厚。此时,气膜温度要升高。
当压力为2 MPa时,如图8(b)所示,单位时间内,气膜剪切产生热量Q,实际气体膨胀吸热W1,理想气体膨胀吸热W2。经数据拟合得到:
Q=3.072h2-54.157h+312.67
(22)
实际气体膨胀吸热
W1=7.956 5h2-18.915h+55.022
(23)
理想气体膨胀吸热
W2=7.316 1h-17.172h+48.707
(24)
分别联合式(22)、(23)及式(22)、(24)求解得出热量平衡膜厚。水蒸气考虑为理想气体时,热平衡膜厚ho=5.625 0 μm,即达到热量平衡,端面气体总体上处于一个等温状态;水蒸气考虑为实际气体时,热平衡膜厚ho=5.575 6 μm,即达到热量平衡,端面气体总体上处于一个等温状态。
当压力为5 MPa时,如图8(c)所示,单位时间内的剪切发热量Q不随压力变化,剪切产生热量Q同式(22),只需拟合实际膨胀吸热W1及理想膨胀吸热W2。
实际膨胀吸热
W1=1.023 5h2-2.742 6h+13.754
(25)
理想膨胀吸热
W2=0.985 4h-2.545 4h+12.798
(26)
分别联合式(22)、(25)及式(22)、(26)求解得出此时的热量平衡膜厚。水蒸气考虑为理想气体时,热平衡膜厚ho=3.275 6 μm;水蒸气考虑为实际气体时,热平衡膜厚ho=3.182 3 μm。
(1)选取温度为300 ℃,适宜用RK方程进行压缩因子Z的计算。并分别与国际标准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低压下,用RK方程求解压缩因子Z是可行的。
(2)典型端面开启力实际气体与理性气体的相对误差在0.8%左右,气膜刚度的相对误差在0.5%左右。与开启力和气膜刚度相比,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泄漏率的相对误差要大得多,即实际气体效应对泄漏率的影响更为明显。
(3)随着膜厚的增加,摩擦力矩随之减小。实际气体行为对摩擦力矩无影响。
(4)当温度为300 ℃,压力为2 MPa时,水蒸气考虑为理想气体时,热量平衡膜厚ho=5.625 0 μm;考虑为实际气体时,热量平衡膜厚ho=5.575 6 μm。压力为5 MPa,理想气体状态下,热量平衡膜厚ho=3.275 6 μm;实际气体状态下,热量平衡膜厚ho=3.182 3 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