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功荣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新技术的出现,为中职物理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电磁感应”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探究教育信息化2.0下中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以期推动中职物理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 ;中职物理;教学设计
2018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提出,要着力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1 ]。
1 中职物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物理研究的对象大到宇宙小到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教材中有些物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合理利用动画、仿真物理实验、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将抽象知识变成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另外,中职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现象变化很快,如果老师进行实物演示的话,稍纵即逝的现象难让学生捕捉,即使进行多次演示,一些学生可能还是难以观察清楚,因此就要运用仿真物理实验或动画模拟演示实验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对物体的运动过程的多次演示或在某一地方停留,这样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就更加容易。总之,如何根据中职物理教学内容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学习特征,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中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提高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势在必行。
2 中职物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性
当前中职物理教学中,多媒体、仿真物理实验、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同时,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 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人机交互、 数据利用、智能计算等学习活动提供了有效资源[ 2 ]。这样既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也为改变传统中职物理课堂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开展混和式中职物理教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3 中职物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电磁感应”教学设计
3.1 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国家规划教材《物理》(通用类)第五章、第五节“电磁感应”的第1课时。电磁感应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在中职物理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揭示了电和磁的内在联系,是学生后续学习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知识基础。
3.2 学情分析
此次笔者以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利用蓝墨云班课、微课、仿真物理实验、电子白板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师进行创设情景、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微课学习、仿真实验、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学习活动[ 3 ]。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职教理念。
3.3 教学过程设计
3.3.1 课前阶段
教师通过手机上的“蓝墨云班课”,向学生发送课前学习任务单,大部分学生通过“云班课”中的“资源”,观看文档、微课视频等,较好地完成了课前测试学习任务。
3.3.2 课中阶段
分为创设情景、回顾旧知、探究本质、探寻条件、历史回眸、学习小结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导思。教师播放“花样跳绳”和“手摇发电机”两个小实验视频,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诱发学生对两个实验中”电流是如何产生的?”的思考,激发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
(2)回顾旧知,切割实验。教师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动画演示“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实验的实验现象、回顾旧知识,学生很容易得出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的概念。学生通过利用动画模拟辅助分析,检验实验猜想等学习活动,巩固和深化了初中知识。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导体棒怎么样运动会有感应电流产生?若导体棒不动,磁场运动,会有感应电流吗?”,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磁铁在线圈中运动是否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
(3)探究本质,模拟实验。教师课前已经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布课上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等,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开展实验二的分组探究实验活动;教师利用动画模拟辅助分析、检验学生的猜想并提出问题:“导体和磁场发生相对运动表象中本质是什么?有没有不发生相对运动,却又有感应电流产生的可能?”,为模拟法拉第实验做好铺垫准备。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先利用希沃白板中的仿真物理实验室并结合微课中教师的详细讲解来辅助完成进行模拟法拉第实验的电路设计、器材组装、实验操作等;再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动手实际操作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详细记录在实验报告的表格中。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感应电流产生方式有哪些?”、原因各是什么?学生根据课前组成的小组开展交流讨论,各小组把讨论的结果发布在云班课的讨论区,再经过教师点评总结,最终归纳引起感应电流的五种情况。
(4)探寻条件,结论应用。教师首先通过动画模拟演示以上三个实验现象,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由于利用形象的动画演示,学生很直观地发现到三个实验的共同规律并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共同条件。接着教师进行3D动画演示,学生很容易就理解闭合电路中的回路面积S,B和S的夹角θ等电磁学概念,这样通过形象的3D动画演示把原本抽象难懂的磁通量概念变得简单易懂,从而突破本次课的难点。接着把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各种情况用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的实验结论。接着利用结论分析解释”花样跳绳“和“手摇发电机”两个小实验中“为什么会有电流产生?”的现象。最后利用电子白板进行练习,使学生对产生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判断更加熟练。
(5)历史回眸,生活实例。通过老师讲奥斯特梦圆“电生磁”和法拉第发现“磁生电”的故事,学生对电磁学的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学习其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通过列举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6)学习小结。通过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方式,即锻炼了学生归纳的能力,又加深了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
3.3.3 课后阶段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互联网查询、微课学习并进行手摇发电机的制作、在线作业等课后活动,实现课堂学习任务和课后延伸的有机统一。
3.4 教学效果
本节课课前通过移动教学APP蓝墨云在線学习平台,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轻松快捷,教师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课上形象的3D仿真使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实验、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目的。课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手摇发电机制作,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合作意识,更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本节课将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实现了高效的信息化课堂的教学目标。
总之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中职物理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每个中职物理教师的必然选择。中职物理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合理选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从而避免为了用信息化而用信息化的现象的出现;其次,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选择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使中职物理课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而实现高效的中职物理信息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宝生. 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民族教育,2019(3).
[2]徐建宝.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整合[J].苏州教育信息化,2018(5).
[3]杜洁. 电磁感应之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6(3).